神刊《CA》發文!ct DNA如何做好晚期實體腫瘤檢測及復發監測?

2020-12-23 騰訊網

作為全球影響力最高的期刊,《CA》2020年的影響因子已經達到292,第二名《NEJM》,影響因子只有74,可以說,《CA》毫無疑問是一本神刊。

在11月9日,《CA》上刊登了最新一期的文章: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advanced solid tumors: Clinical releva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而在這裡我們也就將ct DNA(Circulating tumor DNA)對於晚期實體腫瘤患者的作用進行一個匯總和梳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ct DNA。

圖片來源:《CA》官網

什麼是ct DNA?

我們可以看到ctDNA的全稱是Circulating tumor DNA,也就是循環腫瘤DNA,早在1948年,研究人員就發現我們細胞內的DNA並不是都呆在我們的細胞核內,這些DNA也會游離到血液中來,這些在血液中的DNA就被我們稱之為cfDNA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cfDNA)。但是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是不一樣的,我們把來自於腫瘤的cf DNA用另一個名詞替代,那就是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這些游離的DNA來源於腫瘤,自然也就攜帶了和腫瘤相關的信息,那麼就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腫瘤的情況,由於腫瘤在發生和發展過程中都會釋放出ct DNA,因此ct DNA在整個腫瘤周期中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ct DNA的主要作用也就可以根據癌症的發展歷程進行區分,主要包括:

癌症早篩;

治療評估;

復發監測。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ct DNA助力癌症早篩

當腫瘤組織發展到影像學可以檢查的時候,往往已經有了幾億個癌細胞,這時腫瘤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另外,一些兇險的癌症比如胰腺癌,在早期很難通過影像學檢查出來。但是ct DNA就不一樣了,即使是在腫瘤發生發展的前期,一樣會產生ct DNA,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ct DNA來提前篩查可能的腫瘤風險。

ct DNA助力癌症風險分層

除了用作癌症早篩,ct DNA還可以幫助判斷癌症的嚴重程度。在一項乳腺癌患者的分析中,對於入組的164名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ct DNA數據分析發現:當ct DNA的數量佔總血漿的數量超過10%的時候,患者的總生存會明顯地縮短。這個研究結果在胰腺癌、結直腸癌等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因此,如上圖所示,ct DNA在未來或許可以作為我們給予患者分層治療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對於ct DNA量高的患者或許我們可以採取更強的治療強度。

ct DNA 助力判斷治療是否有效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是極其重要的,同時治療之後是否有效?如果有效果效果如何?是否需要進一步加大治療力度?還是可以在情況好轉後降低治療強度?

而這些,ct DNA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判斷。在包括黑色素瘤、轉移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研究中,均發現ct DNA的變化和影像學的變化可以相對應,從而判斷腫瘤治療後的效果,當ct DNA的量顯著降低的時候,腫瘤也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

ct DNA 助力復發監測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5年是一道門檻,基本上絕大多數腫瘤復發都是在5年內,如果邁過了這道門檻,那麼腫瘤患者就有希望可以獲得長期的生存。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治療都是一帆風順,如果治療後患者出現耐藥,那麼腫瘤就有可能復發。在一項對於HPV感染相關的口咽癌和子宮頸癌的研究中發現:ct DNA可以反映治療後是否有再次復發的風險,並呈現出一定的規律,這將幫助我們在早期發現腫瘤是否復發,為復發患者的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

並且,ct DNA對於那些不適合採集組織樣本的患者也十分友好。同時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提供,ct DNA將不僅僅用於治療選擇,而是會像上面說的那樣,利用動態的ct DNA檢測來判斷患者的治療情況,這將比影像學檢查來的更加方便。

圖片來源:Pixabay官網

相信隨著ct DNA檢測技術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從ct DNA檢測中獲益,同時配合不斷發展的免疫療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癌症慢慢地被控制,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參考資料:

1.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advanced solid tumors: Clinical releva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相關焦點

  • 神刊CA:人工智慧能為腫瘤影像學帶來春天嗎?
    在腫瘤這一特殊的領域裡,醫療決策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儘管技術在不斷地進步發展,但是在腫瘤的精準診斷、定性分析和監測等方面仍存在著挑戰。AI與醫學影像的結合,在腫瘤診斷和治療領域將大有所為。在診斷上,AI可以實現腫瘤勾畫、腫瘤分型、臨床療效預測等功能。AI通過「深度學習」,可以自動化地幫助我們獲得關於腫瘤的數據與信息,從而協助臨床醫生的診治工作。
  • ca125高多少算是癌症 這些都可能引起ca125升高
    ca125高多少算是癌症CA125是1981年由Bast等從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檢測出可被單克隆抗體OC125結合的一種糖蛋白,來源於胚胎發育期體腔上皮,在正常卵巢組織中不存在,因此最常見於上皮性卵巢腫瘤(漿液性腫瘤)患者的血清中,其診斷的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較差。黏液性卵巢腫瘤中不存在。
  • 腫瘤標誌物升高=復發嗎?
    相信大家對於腫瘤標誌物一定不陌生,TA 的指標,可以幫助醫生診斷腫瘤、確認分期、了解治療效果等等。 然而,腫瘤標誌物常常因為其名字引諸多恐慌。如果看到腫瘤標誌物的數值超過或低於參考值,病友們會擔心是不是腫瘤復發了,非腫瘤患者會覺得是不是得腫瘤了。
  • 卵巢腫瘤易復發、易耐藥?及早治療很關鍵,患者通常有2種選擇
    卵巢腫瘤死亡率居婦科腫瘤之首,卵巢在盆腔深處,發展空間較大,因此卵巢腫瘤早期沒有特異性症狀。發現異常症狀時再去醫院做檢查已經達到中晚期,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卵巢腫瘤惡性程度和復發率較高,預後差,易發生耐藥性,這就是卵巢腫瘤難以治療的主要原因。
  • 《Cancer Research》: 中國科學家發現監測肝癌轉移/復發的新方法
    但是,肝癌術後的監測一直缺乏有力的手段,極大影響了肝癌患者術後整體生存。近日,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肝癌術後監測手段,用於監測肝癌的轉移和復發,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腫瘤研究雜誌《cancer research 》 (IF=9.122)。
  • CT平掃,可以檢測結腸和直腸之中的腫瘤嗎?檢測結果準確嗎?
    我們首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平掃,平掃是相對鋇劑加強造影來說,未經過造影加強的ct就是平掃,平時都是應用的CT平掃,如果對於血管、胃腸道可疑增厚或者是佔位等的疾病檢查多就是做增強CT的。但是對於像直腸這些空腔的臟器,ct平掃是可以發現明顯的佔位,對於良惡性的判斷真的不如造影加強之後的效果好,所以對於直腸、結腸的腫瘤多採用指檢、鏡檢的方式。
  • 腫瘤標誌物過高,意味著患癌嗎?提醒:若遇到這5種,真要謹慎
    但是,有的腫瘤標誌物的敏感度和特異性有限,在檢查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漏檢或者假陽的現象。所以,有的癌症患者在檢查的時候可能沒有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即使如此,醫生也需要通過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結果來幫助患者判斷病情,監測治療效果、了解預後和復發的情況。
  • 讓腫瘤聞風喪膽的抗癌力竟藏在體內,召集最強免疫軍團對抗實體瘤
    近年來,免疫治療一直都是國內外腫瘤治療研究領域的火爆熱點,可以稱之為革命性的突破。癌症的免疫療法可以使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每種類型的癌症不相同,每個患者又都是獨特的,癌症治療如何做到專門針對一個人呢?醫學研究者們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臨床試驗發現,可以採用過繼性細胞療法或細胞免疫療法(使用患者T細胞)來對抗特定的癌症。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1、基因檢測在腫瘤治療上如何應用? 2)腫瘤的篩查,主要是液體活檢技術,通過對游離DNA的測序,實現癌症的早期篩查,目前基因檢測在腫瘤篩查上比較成熟的是癌症的復發篩查檢測。
  • 一文盤點丨CAR-T療法如何突破瓶頸?迎戰實體腫瘤!
    ,晚期實體腫瘤患者迎來暖春!目前,國內也進行了大量的間皮素CAR-T臨床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小鼠實驗中,接受新型間皮素CAR-T療法的晚期卵巢癌小鼠的腫瘤出現快速消退。來自斯坦福醫學院的Majzner教授團隊研發了全新一代針對實體腫瘤的CAR-T療法,這種特殊的CAR T細胞療法之所以被譽為最有希望的療法之一,是因為它靶向一種在很多實體腫瘤中高水平存在的抗原--B7-H3,包括一些兒童癌症。
  • 中山醫院樊嘉院士團隊實現肝癌早診治、預測復發轉移技術突破
    這兩項研發成果分別對應肝癌的早期發現和診斷、肝癌治療效果實時動態監測,以及肝癌復發轉移和診治療效預測,突破了以往限制肝癌病人手術療效的瓶頸,且均為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首例」。 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診斷的肝癌約佔全世界55%,其死亡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列第二位。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接近0,而早期肝癌經過根治性手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
  • 中國CAR-T試驗遍地開花,全面出擊血液腫瘤及實體瘤!
    雖然針對CAR-T治療實體瘤的研究十分有限,但國內醫學研究者們針對CAR-T進行了多種改造,用來治療多種實體腫瘤。下面無癌家園醫學部的小編就給大家一一介紹國內的「出圈」研究。晚期肝癌也有救!中國人專屬的CAR-T臨床試驗,再現曙光!
  • 淋系血液、淋巴組織腫瘤的微小殘留病(MRD)監測—— Ig,TCR 基因...
    對兒童 B-ALL 患者的大隊列研究表明,MRD 狀態是復發和臨床結果的強大預測因子。在成人復發/難治性 B-ALL 患者中,MRD 陰性顯著延長總生存期 (OS);MRD 狀態也被用於指導治療 [1]。NCCN 指南將 MRD 描述為治療響應的評估重要組成部分,建議在完成初始誘導後對 ALL 成人患者進行 MRD 檢測。
  • ...復發轉移?治療無效?……|腫瘤標誌物|治療|肝癌|患者|蛋白|升高...
    雖說癌症的診治中病理檢查才是「金標準」,但腫瘤標誌物也是診斷中的重要參考因素,因為它僅需通過血液、體液等便捷的方式即可檢測到早期癌症的發生蹤跡,並能反映出腫瘤的發生、發展情況。當機體出現腫瘤時,血液、細胞或組織中的某些腫瘤標誌物就可能會相應的升高。
  • 腫瘤標誌物CA153 乳腺癌病情的風向標
    與乳腺癌療效相關的指標有很多,今天咱們主要討論如何更好將CA153這個指標應用於乳腺癌診療過程。CA153:黏蛋白1(MUC-1)遺失在血液中的可溶性碎片在了解CA153是什麼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粘蛋白MUC-1。
  • Cancer Med:新方法可高效檢測出癌症復發
    圖片來源:www.timesofisrael.com2016年10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福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檢測腸癌病人腫瘤復發的新型檢測技術研究者表示,這種靶向作用腫瘤衍生DNA的新型血液檢測手段能夠成功檢測結直腸癌患者在疾病緩解期的癌症復發情況,而且這種雙基因檢測手段就好像一種高效的指示燈一樣,非常簡單、侵入性較低且可靠性較高。
  • 宮頸癌復發能活多久?如何做降低復發率
    癌症的早期發現很難,中期晚期的癌症治療困難,手術、放療、化療,往往患者傾其全部財產,但是生存期也只有5年10年最多15年。那麼對於宮頸癌復發能活多久?宮頸癌多發於30~40歲中年婦女,但是近年來有低齡化趨向影響宮頸癌生存期的因素有:發病年齡,組織學類型,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腫瘤浸潤深度和廣泛度,初始治療方式。
  • 癌症術後復發,如何「二次治療」?|腦膠質瘤|癌症|治療|腫瘤|放療|...
    弄得我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的確,腦膠質瘤病人早期症狀多不典型,一旦腫瘤增長到很大引發昏迷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從臨床上看,就診的腦膠質瘤患者,多數是出現反應遲鈍、計算力差、語言不清、突然出現癲癇、一側肢體無力、失神、隨地大小便等精神行為異常,容易被誤診為老年性痴呆。  腦膠質瘤佔顱內原發腫瘤的45%左右,早期發現和診斷是一大難點。
  • 產經報導|專訪和瑞基因CEO周珺:「植根」腫瘤全病程臨床檢測 多...
    「公司一直希望實現腫瘤早診早治,患者可以得到精準治療」,在採訪中,和瑞基因CEO周珺多次提到,和瑞基因的研發重心著眼「臨床價值」,希望提供可以幫助臨床診療更有效率的產品。「這是公司一個中心的策略」,周珺提到,「而腫瘤全病程實際很漫長,要滿足臨床需求,實現雙向延伸,覆蓋從癌症早期篩查到中晚期腫瘤患者伴隨診斷,完成腫瘤全病程的基因檢測體系布局。」
  • 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在肺癌中的應用
    由於缺乏理想的早期診斷方法,且肺癌患者在發病早期的臨床症狀不明顯,導致肺癌確診時已發病至中晚期,使患者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因此,肺癌的早期診斷是降低肺癌患者病死率的關鍵。近年來,隨著循環腫瘤細胞(CTCs)檢測技術的發展,特別是CellSearch系統在臨床實踐中的廣泛應用,CTCs檢測將成為對腫瘤早期診斷、治療及預後評估的新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