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影響力最高的期刊,《CA》2020年的影響因子已經達到292,第二名《NEJM》,影響因子只有74,可以說,《CA》毫無疑問是一本神刊。
在11月9日,《CA》上刊登了最新一期的文章: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advanced solid tumors: Clinical releva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而在這裡我們也就將ct DNA(Circulating tumor DNA)對於晚期實體腫瘤患者的作用進行一個匯總和梳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ct DNA。
圖片來源:《CA》官網
什麼是ct DNA?
我們可以看到ctDNA的全稱是Circulating tumor DNA,也就是循環腫瘤DNA,早在1948年,研究人員就發現我們細胞內的DNA並不是都呆在我們的細胞核內,這些DNA也會游離到血液中來,這些在血液中的DNA就被我們稱之為cfDNA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cfDNA)。但是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是不一樣的,我們把來自於腫瘤的cf DNA用另一個名詞替代,那就是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這些游離的DNA來源於腫瘤,自然也就攜帶了和腫瘤相關的信息,那麼就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腫瘤的情況,由於腫瘤在發生和發展過程中都會釋放出ct DNA,因此ct DNA在整個腫瘤周期中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ct DNA的主要作用也就可以根據癌症的發展歷程進行區分,主要包括:
癌症早篩;
治療評估;
復發監測。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ct DNA助力癌症早篩
當腫瘤組織發展到影像學可以檢查的時候,往往已經有了幾億個癌細胞,這時腫瘤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另外,一些兇險的癌症比如胰腺癌,在早期很難通過影像學檢查出來。但是ct DNA就不一樣了,即使是在腫瘤發生發展的前期,一樣會產生ct DNA,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ct DNA來提前篩查可能的腫瘤風險。
ct DNA助力癌症風險分層
除了用作癌症早篩,ct DNA還可以幫助判斷癌症的嚴重程度。在一項乳腺癌患者的分析中,對於入組的164名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ct DNA數據分析發現:當ct DNA的數量佔總血漿的數量超過10%的時候,患者的總生存會明顯地縮短。這個研究結果在胰腺癌、結直腸癌等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因此,如上圖所示,ct DNA在未來或許可以作為我們給予患者分層治療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對於ct DNA量高的患者或許我們可以採取更強的治療強度。
ct DNA 助力判斷治療是否有效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是極其重要的,同時治療之後是否有效?如果有效果效果如何?是否需要進一步加大治療力度?還是可以在情況好轉後降低治療強度?
而這些,ct DNA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判斷。在包括黑色素瘤、轉移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研究中,均發現ct DNA的變化和影像學的變化可以相對應,從而判斷腫瘤治療後的效果,當ct DNA的量顯著降低的時候,腫瘤也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
ct DNA 助力復發監測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5年是一道門檻,基本上絕大多數腫瘤復發都是在5年內,如果邁過了這道門檻,那麼腫瘤患者就有希望可以獲得長期的生存。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治療都是一帆風順,如果治療後患者出現耐藥,那麼腫瘤就有可能復發。在一項對於HPV感染相關的口咽癌和子宮頸癌的研究中發現:ct DNA可以反映治療後是否有再次復發的風險,並呈現出一定的規律,這將幫助我們在早期發現腫瘤是否復發,為復發患者的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
並且,ct DNA對於那些不適合採集組織樣本的患者也十分友好。同時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提供,ct DNA將不僅僅用於治療選擇,而是會像上面說的那樣,利用動態的ct DNA檢測來判斷患者的治療情況,這將比影像學檢查來的更加方便。
圖片來源:Pixabay官網
相信隨著ct DNA檢測技術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從ct DNA檢測中獲益,同時配合不斷發展的免疫療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癌症慢慢地被控制,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參考資料:
1.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advanced solid tumors: Clinical releva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