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工作或學習中,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任務:
生成100張邀請函/桌籤
生成100個文件夾
修改100個文件名
生成100個參賽選手的編碼
在幾千條數據中查找匹配的數據並填寫
如果你遇到這些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完成呢?
嗯?看上去不過才100個而已,30秒一個,一個小時不到就搞定了嘛!
注意了!這只是簡單舉例,實際工作裡,很容易遇上需要1000多個的工作。如果你還用之前的「笨方法」,估計一天不吃不喝,才勉強搞定吧。
但,如果你的方法得當,以上的任何一個任務,都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
如果你厭惡手動重複無數遍的簡單任務,或者經常遇到這樣的工作,你一定不能錯過這篇文章學會正確使用方法,事半功倍!
或者,你只是想學習一點點Excel知識,提高一下日常辦公的效率?本文就是為你準備的!
01 大才小用:Excel的那些坑
對大多數的職場人和大學生而言,相對Word和PPT而言,Excel是最不熟的軟體。
可是,Excel中的大部分任務,不會就是做不出來。但是,這個時候老闆著急要結果,怎麼辦?
只能付出成噸的時間,八仙過海,用各種低級、詭異的方式手動實現。這就使得Excel經常在各個場合被誤用!我們來看一些案例。
大坑❶ 把Excel當排版軟體用
你一定見過這樣的登記表。有人用Word做,有人用Excel做。
我並不是要吐槽這張表(雖然頁面設計上的確有問題),我們要強調一點,設計表格要為目的服務。
如果這個表格是為了列印出來填寫,沒有任何問題。可一旦這個表格是用來收集數據,做統計分析的,那就是表哥表姐的惡夢了。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其實是數據統計表/報表。完全不想理上面那樣的登記表,那種用Word排排版就好了,真的不適合Excel。
大坑❷ 統計表設計失誤
這是一張培訓信息統計表,填表的時候還很辛苦地區分學習類型,逐個打鉤。
可一旦讓你統計2011年學習類型1、2、3、4各有多少學時的時候,你要怎麼做呢?
手動累加?多次篩選進行加法?
一旦製作表格時沒用做好數據設計,後期統計數據要用到手工操作,災難就開始了。
大坑 ❸ 不知函數是何物
最後一行是計算總計的,這是很常見的需求,我們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他寫的公式是:
=B33+B32+B31+B30+B29+B28+B27+B26+B25+B24+B23+B22+B21+B20+B19+B18+B17+B16+B15+B14+B13+B12+B11+B10+B9+B8+B7+B6+B5+B4+B3+B2
這是很常見的迷之勤奮,以為自己很用心,以為自己很辛苦,但其實連入門都算不上。
本來非常強大的Excel,卻因為我們不了解,只有非常少的功能被使用,直接導致了使用時的低效。從而進入了不想做、不想學的惡性循環。
接下來就好好看看,Excel的正確高效用法。
02 正本清源:Excel的基本邏輯
在學習一個軟體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眼高手低。一談到學習 Excel,有人會覺得學宏、學 VBA 更高大上,學其他的基本操作太 Low。
舉個例子:
很多人連「相對引用」和「絕對引用」都不知道是什麼,聽說 Rank 函數,或者 Vlookup 函數很厲害,也想用用看。
從網上找個教程,跟著磕磕絆絆地操作,最終大概能解決問題,但是,下一次遇到類似情形的時候,很可能還是抓瞎。
所以,知道怎麼做是一個層面,知道為什麼這麼做是更高的一個層面,也只有知道為什麼,才會迅速地提升技能。
具體到 Excel,你當然可以學 Excel 的高級功能,但是,在此之前,務必要把最基礎的部分搞定。
比如下面這些知識,你知道麼?
【列標】
Excel的列默認是用英文字母來標記的,A~Z;Z 的下一列是 AA,AA~ZZ;ZZ 的下一列是 AAA,列標的最大值是XFD
【行號】
Excel 的行默認是用阿拉伯數字來標記的
【單元格】
行列交叉的每一個格子叫單元格
【名稱框】
顯示單元格地址,定位單元格的方法就是列標+行號,如B2、F4、AK47。單元格地址在公式或函數中會被大量用到。
❶ 合格的公式寫法
如果單元格 B34 裡面要計算總和的話,一定不能寫這種公式:
寫法1
=4500+3600+4000+1400+414+121.6+……+330+630
一定要把公式中的數字替換成單元格地址:
寫法2
=B33+B32+B31+B30+B29+B28+B27+B26+B25+B24+B23+B22+B21+B20+B19+B18+B17+B16+B15+B14+B13+B12+B11+B10+B9+B8+B7+B6+B5+B4+B3+B2
寫成單元格地址最大的好處就是公式可復用,復用的意思是說,如果有其他列要計算總計,套用這個公式的邏輯就可以了。
雖然 寫法2 完全正確,沒有任何Excel的語法問題,但我們仍然不推薦。
為什麼?太慢了嘛!有更快的方法就要用起來。
寫法3
=Sum(B2:B33)
很多常見的公式比如總分、平均分、最大值、最小值等,Excel 都把它變成了函數。
所以,就不需要我們自己去寫了,除非現有的函數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再自己造公式。
❷ 正確的日期格式
再舉一個例子,以下幾個日期格式,哪一個是正確的?
2016、3、22
2016.3.22
20160322
2016年3月22號
2016\3\22
2016。3。22
其實,以上六種日期的寫法全是錯的!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2016-3-22或者2016/3/22
只有用了正確格式的日期,才可以自由的轉換格式,或者做計算,一旦寫成錯誤的日期格式就做不到了。
覺得自己對基礎知識很了解?不妨回答一下後面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還不了解,可以點這裡看看基礎操作。
為什麼手機號不能是數字類型?
單元格的格式有哪些?
數字和文本的區別是什麼?
填充柄怎麼用?
連續的單元格如何表示?
不連續的單元格如何表示?如何序列填充?
相對引用和絕對引用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
❸ 正確的表格結構
如果用Excel做數據分析,最重要的表格是「源數據表」。
只要你的「源數據表」設計得當,你就可以生成各種「老闆要的表」,有時會用到「輔助表」來做一些中間運算,最終形成報表。
舉例來說:如何製作一張成績單
儘管我們工作或學習中的表格可能比這個複雜很多,但是,基本的原理都是通用的,而且,在教學過程中,越是簡單典型的例子,越容易說明問題。
上面這張表可能我們通常看到的成績單,但是,這個表格的設計有很大問題。
源數據表應該是這樣設計的:
原因就在於第一張表中的數據,需要兩個維度才能確定當前數據的意義。
舉例來說,第一個數字90,我需要向左看才知道是梅長蘇的成績,再往上看才知道是Word這門課的成績。
表二隻有一行是標題行,或者叫表頭。其餘的每一行都獨立成行,記錄了一條完整的數據。
這種設計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今後不管如何做統計、做報表,都極其方便。
03 事半功倍:提升效率的技巧和方法
❶ 要跟上潮流,儘量使用新版本。
以 Office 為例,現在已經2016年了,如果你還在用 Office2003,勸你儘早升級,享受新功能的美好。
即便你用的是 Office 2007、Office2010 也建議儘快升級。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想提取「身份證號」中的「出生日期」信息:
在 Excel2013 版本以前,我們的解決方案是用Mid函數,標準寫法 =Mid(A26,7,8)
把出生日期提取出來後,還得轉成日期格式。
但,Excel2013發布之後,就有新方法了!即使你不懂函數,也可以輕鬆搞定,這個功能叫快速填充。
方法很簡單:
❶ 先把目標結果(出生日期)填進去。
❷ 接著拖曳填充柄,填充到其他單元格,選擇快速填充,即可。
這個功能特別強大,拆分數據、合併數據、提取數據統統不在話下。
點擊這裡,繼續了解
在Excel2016版本中,新增了很多圖表類型,舉兩個例子:
有一個原始表格長這樣:
在Excel2016中,可以瞬間生成一個樹狀圖出來:
或者,原始表如下圖
在Excel2016中,你可以瞬間生成一個旭日圖出來:
之所以勸大家使用新版本是因為,很多事情在老版本中可能需要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才能做好,而新版本只要點一次滑鼠就輕鬆搞定。
何必跟自己的大好青春較勁呢?
Excel的另外一個自帶功能也經常被我們忽略掉,就是:快速訪問工具欄
我們可以把常用的Excel功能加到這個位置。
這樣一來,大部分時間,在不切換選項卡的前提下,也可以高效率地幹活了。
添加的方法也非常簡單,你只需要在特定功能上右鍵,選擇【添加到快速訪問工具欄】,即可。
❷ 用好搜尋引擎。
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此時最有效率的、最不會拋棄你的工具是搜尋引擎。
我們搜索的時候有一個誤區,以為搜索結果的第一條或起碼第一頁一定會有答案,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搜索能力,也需要不斷提升,掌握技巧才能快速找到結果,而其中最重要的以下兩種能力。
a. 清楚地表述問題
b. 關鍵詞優化能力
舉例來說:
當你不知道四捨五入的函數是什麼時,你在搜尋引擎裡面要怎麼找?
如果直接輸入「用來表示四捨五入的函數是什麼」,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漏洞。
你真正想問的是:「Excel軟體裡面哪個函數能做四捨五入的操作?」
雖然搜尋引擎的功能還可以,但是,你不能指望它能讀懂你的心哪!所以,在想問的問題中,一定抽取出信息足夠的關鍵詞:
當關鍵詞正確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搜索結果會非常優質。
同時,搜索不只是Google,百度,還有很多專業論壇或相關的資源可以使用。
通常情況下,Office 類的問題有千千萬萬人在網上問過,有的總結成了文字,有的總結成圖文,有的錄成了視頻。
所以,通常來說並不是網上沒有,只是你暫時沒找不到而已。
(本文來自:教學筆記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