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午2點,位於董家灣片區內的昆明凍品交易市場內車水馬龍、人頭攢動。大小經營戶們揮汗如雨,把一件件冷凍食品或搬運入庫、或裝車出貨。坊間盛傳這個雲南省內最大的冷凍食品集散地要在這天完成搬遷,現實的情況卻一切如常。
3月14日上午11點,冷凍市場內熱鬧的經營場景。
昆明凍品交易市場的官方稱謂,是昆明市食品(集團)冷凍冷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凍品市場)。儘管現在看來「搬遷」的說法並不太準確,但伴隨市區兩級對主城區內商品交易市場實施疏解工作的推進,凍品市場管理方和經營戶將在未來遷往繞城高速以外已成定局。
目前他們可選的承接地有兩個——位於大板橋的昆明寶象臨空國際產業園冷鏈物流項目(以下簡稱:臨空項目)、位於經開區的雲南東協國際冷鏈物流中心(以下簡稱:東協項目)。選擇的背後,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3月14日上午10點30分,交通協警在冷凍市場大門前疏導交通
「疏解」近似「搬遷」?
公開資料顯示,凍品市場的前身是昆明市食品公司冷凍廠。在計劃經濟年代,該廠為國家指定的儲備肉冷凍庫,發揮著調解雲南市場肉食供需、平抑物價的功能。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後,昆明市食品公司改制成為昆明市食品集團;集團在剝離原屠宰產業後,將主業集中於專業冷凍冷藏,冷凍廠也相應改制為冷凍冷藏有限公司,業務載體就是凍品市場。
「改制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近十年來,伴隨國內冷鏈技術的不斷革新、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大量華東、華南沿海一帶的經營戶湧入市場,令市場的聚合力和輻射力大大增強,肉類、禽類及海鮮年均吞吐量連續多年保持在11萬噸以上。」冷凍冷藏公司市場部經理蔣先生(不願具名)說,目前,這個總佔地面積40畝的市場內,共有大小各類經營戶160餘戶,通過冷凍市場轉售,省外貨品不但全面覆蓋省內各州市,還可達川西南及黔西地區。
今年1月4日上午,蔣先生剛上班,就接到開會通知。會上,公司高層宣讀了由官渡區商品交易市場整治搬遷工作指揮部發出的《市場疏解告知書》。
告知書說,近年來,隨著官渡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區範圍的不斷擴大,凍品市場目前所處片區,已不符合城市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交通規劃等,不符合安全生產相關要求,不適應片區交通組織和市容環境提升;且經營業態影響市場周邊居民生活。為此,市場需向外疏解。「疏解方向建議為昆明經開區雲南東協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即東協項目)等項目,商戶也可自願在昆明繞城高速公路以外區域,自行選擇疏解方向和承接市場,但禁止向繞城高速以內市場及臨違市場疏解。」
告知書明確:「疏解工作將於2017年1月1日啟動,於2017年2月28日前完成。」官渡區政府、經開區管委會和市商務局將根據市場管理方和經營戶的不同需求和問題,依法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政策諮詢服務,積極搭建新的對接平臺。
「截至2月28日,我們得到的就是這份告知書,並未收到過任何正式的搬遷通知。而對於如何疏解,隨後也沒有明確的細則和具體的程序。」蔣先生說,疏解告知書內容很快在坊間被誤傳為搬遷,引起了各界的關注。「之前已有幾家媒體前來採訪。但實話實說,鑑於此情況,不論是我個人還是公司,均不便發表評論。」
東協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已做好了承接準備
與東協項目的僵局
東協項目的具體承建和運營方,是雲南呈達冷凍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該項目是雲南省「三個一百」重點建設項目,昆明市4個農副產品批發配送中心之一。項目位於經開區王家營貨櫃物流園區,規劃用地215畝,將建設總容量20萬噸冷庫、8萬平方米交易中心、3萬平方米加工廠房;運營範圍包括冷凍食品生產-加工-冷藏-交易-物流配送等整體產業鏈條。
早在2016年5月24日市政府分管領導到凍品市場調研時,結合昆明市即將實施的交通疏解工作,就建議市場與東協項目合作,共同打造東協國際冷鏈物流產業園。2016年8月19日,昆明市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印發<昆明市主城區商品交易市場疏解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昆政辦【2016】115號)。對於疏解範圍已載明:「冷凍品批發交易業態向經開區東協冷鏈物流中心等項目地疏解」。
然而,在隨後市、區相關部門召集昆明食品集團與東協項目主要負責人協調確立洽談基調時,卻發生了分歧——東協項目方開出的一期市場約7.5億元人民幣的報價,與昆明食品集團聘請雲南匯通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以2016年12月12日為基準日展開的盡職調查資產評估結果23115.12萬元相差甚遠。
「我們的項目的一期5萬噸冷庫已於2014年投入使用,經過加緊騰庫,原規劃到2017年2月底,可以騰出1萬噸冷庫,滿足凍品市場現有9000噸貨品入庫。」雲南省冷凍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呈達公司總經理鄭祥清遺憾地說,「經過這次洽談波折,事情也就冷了下來,懸而未決。」他坦言,從全國來看,昆明是目前全國唯一城市中心區存在凍品市場的城市,其實市場裡一批做大批發、大物流的經營戶,早已把倉庫設在了東協項目,「一期冷庫投入使用後,也有少部分原在凍品市場的小經營戶陸續自願地轉到我們這邊來發展。」
至此,凍品市場疏解陷入僵局。
3月14日上午,冷凍市場內巨大的空氣壓縮製冷裝置正常運轉,發出陣陣轟鳴
臨空項目殺出
2017年1月21日,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與武漢萬噸冷儲物流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攜手,在已停產的昆明焦化制氣廠,建設昆明寶象臨空國際產業園冷鏈物流項目(即臨空項目),實現無縫承接凍品市場疏解目標。
作為凍品市場戰略合作方的武漢萬噸在此時殺出,僵局開始向迷局轉變。
1月23日,昆明市食品(集團)冷凍冷藏有限公司向官渡區商品交易市場整治搬遷工作指揮部呈送了《關於請求在交通疏解過程中給予凍品市場新建搬遷過渡時間的請示》。該請示稱,鑑於凍品市場自2013年以來因各種原因造成新項目建設工作一拖再拖,致使凍品市場的原遷嚴重滯後,亦使公司錯失數年寶貴發展時間;「而目前因昆鋼控股與武漢萬噸強強聯手而出現了新的轉機。」
臨空項目毗鄰長水國際機場,居於昆明寶象臨空國際產業園區核心區域。項目總投資25億元,總佔地700餘畝,總建面70萬平方米。其中,冷庫建設總容量50萬噸、全球食品體驗展示中心10萬平方米、綠色食品加工中心10萬平方米、高標準恆溫及普通常溫倉庫各10萬平方米。項目一期將建設10萬噸級低溫冷庫及食品體驗展示中心,今年6月動工、2018年6月建成投產。
該請示認為:「從改制後昆明食品集團企業職工隊伍穩定與發展的現實出發,對於穩定冷凍市場、保障食品供給,這都是一次兩全其美的極好機遇。」因此,「懇請各級政府結合凍品市場作為昆明食品集團近兩千名職工唯一經濟收入的實際情況,支持凍品市場與昆鋼控股與武漢萬噸冷儲的戰略合作關係。」「在交通疏解實施過程中,給予凍品交易市場新建搬遷過渡時期」,待2018年臨空項目一期竣工後,從現址遷往臨空項目。
2月3日,請示得到批覆:嚴格執行昆政辦【2016】115號文件及相關會議紀要精神。
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昆明焦化制氣廠之母公司雲煤能源(600792)為上市公司,而昆鋼控股為雲煤能源控股股東。當時報記者在昆明焦化制氣廠找到昆焦產業轉型項目工作組辦公現場時,一位不願具名的負責人以「涉及上市公司」為由,婉拒採訪。該人士僅表示,待今年6月項目一期開工時將舉行新聞發布會,「屆時有關內容會以公告方式向社會正式發布。」
2月20日,市政府召開「昆明市冷凍批發交易市場疏解工作推進會暨雲南東協國際冷鏈物流中心招商推介會」。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密切配合,牽頭好、組織好交易市場的疏解工作;要切實解決市場疏解後商戶出行、物流配送等問題,幫助廣大商戶早日入駐、早日開業、早日經營;官渡區政府要主動作為、服務企業,讓每個商戶都知道市場疏解工作、掌握市場疏解方向,增強新建市場的吸引力。針對入駐東協冷鏈物流中心經營,經開區及東協項目均承諾了多項優惠政策。
3月2日,記者再次回到凍品市場。眾多一樣忙碌的經營戶說,他們已習慣在現址經營的氛圍和便利,「我們支持交通疏解。至於未來自己的出路,走一步說一步的話吧。」
蔣先生表示,凍品市場走到今天,不論技術要求、硬體設施還是軟體服務,都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因此,不論前途如何,我們都會不懈努力。」
時至3月14日,凍品市場運營一切如常,蔣經理也忙碌著。他對記者說:「我們只知道3月1日市裡和區裡在街道辦又開了一個督促疏解工作加快落實的會議;但到今早為止,我們依然沒有收到任何新的疏解通知或具體實施方案。因此,市場內一切經營活動正常進行。」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於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繫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雲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