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範行長、屠市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2015創新驅動與轉型發展高峰論壇」。首先,我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希望本次論壇形成更多灼見、取得更多共識。下面,我簡要談幾點認識。
一、新常態下商業銀行需要加快創新驅動
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階段,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我國銀行業正由過去十餘年規模高速擴張,利潤高速增長的階段進入規模、利潤低速增長的「新常態」。銀行業「新常態」具有五大特徵:貸款增速回穩、存貸利差收窄、社會融資方式轉變、不良貸款反彈、「寬進嚴管」等。從去年年底及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經營情況可以看出,我國銀行業資產和利潤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態勢正在發生轉變,規模擴張速度放緩、利潤增幅放緩、不良貸款規模上升、不良率上升開始顯現。
因此,商業銀行必須把握國家戰略調整、產業升級帶來的新空間、新機遇,積極開拓新市場、開發新產品、開創新業務:既要抓住居民財富增長、金融需求多元化帶來的良好發展機遇,不斷拓寬業務品種和盈利渠道,也要把握金融信息科技化發展的契機,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在鞏固物理經營渠道的同時,延伸虛擬經營空間,從而跟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步伐,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在融資多元化的潮流中贏得競爭新優勢,不斷地把握髮展主動權。
二、商業銀行創新驅動取得了一定成效
商業銀行立足自身實際,依託自身資源,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科技通入,在渠道技術、產品等各個方面不斷創新,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
一是體制創新。商業銀行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主線,以完善現代銀行制度為目標,推進集約化、扁平化、流程化改革進程,嘗試新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機制,在探索流程銀行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二是渠道創新。商業銀行紛紛將發展電子銀行業務作為戰略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加速推進電子銀行發展創新,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遠程服務層出不窮;簡訊銀行、微信銀行、網上商城等業務也逐步上線。
三是科技創新。商業銀行紛紛推進科技興行戰略,加快信息科技推動業務創新和管理變革的步伐,構建具有靈活性、先進性、高效能和抗風險的科技架構體系,打造金融服務和經營管理的綜合化科技信息平臺。
四是產品創新。商業銀行致力於產品創新,打造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模式。比如:搶灘文化產業、發力文化金融;進軍綠色信貸、掘金低碳金融;發展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網點轉型、打造特色網點等。
五是融入網際網路。銀行業加快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大數據技術再造經營管理模式;開始不同程度地採用移動終端來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戶體驗,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銀行業抓住「網際網路+」,歷史機遇,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設直銷銀行、網上商城,穩步推進服務創新、流程創新和風控系統升級。
三、合理引導商業銀行創新驅動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是一對矛盾。既要看到創新是金融發展的不竭源泉和永續動力,也要看到過度創新可能帶來的消極因素和不利影響;同時,既要看到監管標準過於寬鬆背後潛藏的金融風險,也要看到監管措施過於苛刻對創新活力的扼殺。
一是積極推動商業銀行創新。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業務創新,探索如何加強非信貸和表外業務創新,探索如何加強負債業務創新,探索如何加強信貸業務創新。
二是商業銀行創新驅動要以客戶為中心。銀行業開展創新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實體經濟的真實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解決和落實企業、居民關切的問題,實現金融機構、客戶和社會三方的利益共贏。
三是商業銀行創新要守住風險底線。銀行業開展創新必須以風險可控為前提。如果銀行業自身不承擔創新風險的管理責任,就不是在創新,而是在闖禍。
四是商業銀行創新驅動應信息透明。信息不對稱、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是銀行業消費糾紛產生的重要根源。商業銀行在開展業務時一定要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各位來賓,各位同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新常態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這對銀行業創新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為迫切的要求。中國銀行業協會將在全體會員單位的支持和配合下,搭建好創新研究的平臺,為廣大會員單位深入開展交流研討、共同研究創新產品和服務提供好的環境,同時,鼓勵會員單位在互利、共贏的原則下積極開展合作,共同推進商業銀行的創新與發展。對外發揮好橋梁作用,積極反映會員單位訴求,為銀行業創新爭取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我們願與各商業銀行攜起手來,共推銀行業在新常態下加快轉型和創新驅動,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共同開創金融創新發展的美好未來!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