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弟學妹們:你們好~
我是徐老師所帶14屆高三15班畢業生,現在就讀於山東大學,是14級新聞學專業的學生。
在這個離家還挺遠的海邊小城威海,我在這裡收穫著很多。剛來這個學校的時候,心高氣傲,帶著些許地域的偏見,自以為是,但不久我便發現,身邊的同學們個頂個的都是強者,無論是學習還是學生工作或者是社團,都可以處理得和諧且完滿,從那時候起,我便慢慢收起了一份傲氣,更多的去體驗挫折與堅持。快三年了,在校內,我曾任職於學生傳媒中心,中外文化交流協會,主持人俱樂部,歌聲飛揚協會,星光藝術團,到現在為止還在繼續幹的是院級學生會。
我的大學生活算是很豐富的,我認識各式各樣的學生,學術型的、藝術類的、還有不學無術型的。有的從他身上你可以看見自己的影子,或改正或勉勵,有的在人情交往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互給互利,共同成長。如果說上學是為了學知識,那麼上大學可能還要學做人。在校外,我參加過山東電視臺60周年國慶演出,參演過電視臺新聞評論類節目,做過一段時間的籤約主播,是一家小公司的籤約藝人,進劇組去做過一場網絡大電影的跟組剪輯,學習之餘一直在一家傳媒公司實習,做文案做攝影做後期,自學韓語,準備攻克TOPIK。
我一直覺得,人是活在機遇之中的。我高考算是發揮穩定的,當年345高出一本線12分,說好不算好,說差也還行,但在第一天考數學的時候,由於粗心以及計算錯誤,我差點就失去了20多分,如果我沒有檢查出這20多分,我今天的人生會是怎樣的一番境地呢?我不敢想,但我知道,至少在成績公布後我會鬱鬱寡歡好一陣,我覺得這是老天給我的機遇,我抓住了。小高考的時候我拿了2A2B,拿到分數我很吃驚,當年模擬的時候至少都是3A的,這場機遇,我沒抓住。上了大學,做科研立項也好,打比賽也好,做挑戰杯也好,分數的絲絲懸殊有時就在評委的上下思量之間,16年的時候,我們宿舍六個人一起做了個科研立項,好巧拿了校級三等獎,下半年的挑戰杯上報項目時的最低獲獎名次是校三,參加冬令營,所有評審老師都不看好我們的項目,最後20個隊伍6個得了優秀團隊,我們是其中之一,接下來的路還要怎麼走聽天更聽我們自己。
說白了,機遇這回事說的一方面是心態,一方面是前期的無心插柳。考試時,你很淡定,做題很順,心態平穩,一是源於你的心理素質,一是由於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一場場考試雖然反應不出自己的全部功力,但可以反映出最真實的缺陷,沒有粗心大意這回事,錯就是不會,不會就學,要學就得做,要做更要懂,切忌不懂裝懂。
接著說一句俗話吧,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每個人的成長步伐也是不同的。想想我高中的時候,數學真是我的心頭大患,高一的時候實在是不懂不會,便主動跟爸媽說要去課外輔導,一學期的樣子,慢慢把基礎給打好了,除此之外,我再也不曾做過課外的參考書等等,直到高三,每周放學回家我都是吃喝玩樂,周播的韓綜和韓劇簡直太適合我們這種一周放一次的小孩了,我放假的時候從不學習,甚至在高考那三天吃晚飯或者午飯的時候都在看電視。但只要是在自習或者上課的時候,就絕不想其他的,不偷工減料,會的題練速度,不會的題搞懂方法,真正不會的題,尤其像什麼最後一道大題的最後一問呀,填空題14題啊什麼的,我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腦子疼,所以我做不出的時候是放棄的。時勢造英雄,但英雄要飽滿著成為英雄的能力去等待,或者說,尋求。
一個好的環境對人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市中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山大也是個很好的地方,在這兩個地方學習,我覺得很榮幸。學弟學妹們,好好享受你們的高中時光吧,它過得真的很快,也好好珍惜東哥在你們身邊的時光吧,他真的很好噢~
高考加油,我和你們一起考試!
(大家在學習、大學和專業等方面有什麼需要可以隨時聯繫我!)
2017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