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給兒子的一封信——十四歲寄語
親愛的晗晗:
你好!
時光荏苒,一晃你已經陪著我們度過了十三個多春秋了。時間過得真快呀!仿佛就在昨天,你還是一個奶聲奶氣叫著爸爸媽媽要舉高高的小娃娃,而今天,你已長成個小夥子,個子比媽媽還高,將要邁向十四歲的門檻了。媽媽忽然驚覺,你已經長大,過幾年將要離開家的懷抱展翅高飛,將要離開爸爸媽媽去觸摸外面的世界,或許明年就要離開家過上寄宿的學習生活。一想到「離開」兩個字,媽媽就感到十分不舍。真希望時間過得慢點兒,再慢點兒。
然而,時光總是匆匆。孩子已經長大,終將離開父母,終將步入社會,終將面對自己生活。但外面的世界不全是你讀到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也不是想到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外面的世界需要你慢慢了解,慢慢體會,慢慢摸索。只是,媽媽希望你能在面對困惑時不是那麼迷茫,面對選擇時不是那麼無措,面對困難時不是那麼驚慌,面對失敗時不是那麼沮喪。
因此,在即將迎來你的十四周歲之際,在即將到達負相對刑事責任的年齡之時,媽媽想跟你談談關於未來人生方面的問題,送你以下「十五」個字,希望引起你的思考。
原則和底線。我的青春我作主,離開家的懷抱,少了父母的念叨,終於可以放飛自我。我想,你離開家後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怎樣放飛自我?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面對未知的問題應該怎麼辦?面對他人的誘惑該如何抉擇?媽媽希望你能在邁出家門之前能明白,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為而為之,知其不為而不為」。要知曉哪些是違法亂紀的事情,這是底線千萬不能觸碰。十四歲,已到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希望你能仔細了解相關法律,將其熟記於心,做事切記莫糊塗與衝突。要嘗試著去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正直、善良、誠信還是其他?媽媽希望你能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並堅定自己正確的想法,這是指明前行方向的燈塔,也將成為你行為處事的原則。媽媽希望你能認清自己的原則與底線,理性辨別是非,理智地面對問題,做到不管別人以怎樣的理由去動搖你的想法,你也保持你磐石般的堅定,那麼幸福和勇氣將紛至沓來。
積極與樂觀。孩子,人生在世,會遇到許多不如意事,面對這些不如意,應該怎麼辦?是消極的抱怨世界、推卸責任,還是樂觀的解決問題、正視困難。媽媽要告誡你,推卸責任的言語說多了,往往會強化不如意的結果。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人如能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做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很多。媽媽希望你能明白,我們的命運、我們的成長是握在自己手上的,不要抱怨別人忽視了你,別人沒有眷顧你的義務,抱怨只會增加你的不幸。媽媽希望你能從現在開始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用樂觀的心態、積極的行動主動面對問題,當面臨困境時候,希望你能不失樂觀,永存信心。
責任與擔當。也許你會認為,現在才十幾歲,責任與擔當這樣的字語太沉重。但是不論年老與年少,每個人都會有著自己的那一份責任,都需要那一份擔當。生活總是在不經意間教會我們許多。今年的春節也許是我們有生以來最特殊也最令人難忘的一個春節,也許讓我們對責任與擔當有著更深的感悟。一場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正席捲全國。當年屆耄耋的鐘南山院士、古稀之年的李蘭娟院士、身患漸凍症的病情張定宇院長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時,你想到了什麼?當一個僅幾歲的小女孩面對鏡頭說出我會乖乖呆在家不給大人添亂時,你想到了什麼?當16歲武漢女孩陳琪方因為外公和媽媽都是醫生正奮戰在抗疫前線,而她寫下的致新冠患者的一封信,「哥們,挺住,我把我的外公還有媽媽都借給你」等溫暖的文字鼓舞著新冠肺炎患者時,你想到了什麼?當年僅28歲的宋英傑因連續19天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因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時,你又想到了什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是這些人,最好的詮釋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孩子,你應明了,不管年齡大小,不論生活閱歷,每個人都應有著一份的責任與擔當。
看,媽媽嘮嘮叨叨又說了這麼多,希望你能有所啟發、有所思考,能在面對迷茫、疑惑、困境與坎坷時認真審視自己,守好自己的原則與底線,積極主動面對困難與挑戰,堅定信心,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努力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愛你的媽媽
2020年2月16日
作者筆名羽涵,文學碩士,兒子在長沙某中學讀初二年級。寫信目的是因為兒子快滿14歲,到了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教育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向抗疫英雄學習。
[責編:榮庭芳]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