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轉陰能避免尿毒症?醫生:達到3個標準你也可以

2020-12-22 鮮果健康

蛋白尿是衡量腎功能的指標之一,蛋白尿的多少不能代表病情的嚴重程度,但可以說明腎功能受損害的程度。對於腎病患者來說,腎功能受損越嚴重,腎小球濾過率越低,也意味著離尿毒症越近!

蛋白尿越多對腎功能的損害有害無利,因此腎友們更加重視蛋白尿的治療。但一旦腎功能受損不可逆轉之後,要想蛋白尿完全轉陰是難上加難。

關鍵在於病理類型:

這些腎病蛋白定量控制到0.15g以下,腎功能比較穩定:

微小病變腎病、膜性一期腎病、輕度繫膜增生腎病、紫癜性腎炎。

相對來說這4種病理類型的疾病,早期及時治療蛋白尿是可以轉陰的,預後也比較好,如果能把蛋白定量長期維持在0.15g以下發展到尿毒症的機率較低。

這個腎病蛋白定量控制在0.5g以下,腎功能進展緩慢:

中度繫膜增生腎病,這個病相對來說病理類型也比較好,但是以上4種類型差點,如果長期把蛋白尿穩定在0.5g以下腎功能是比較穩定的。但由於病理類型複雜,如果強制要求轉陰是不太現實的。

這些腎病蛋白定量控制在1g以下,腎功能影響小:

重度繫膜增生腎病、IgA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這3種腎病病理類型相對較差,預後也不太好,但如果及時治療控制蛋白尿,能延緩腎功能進展。

蛋白尿是治療腎病很關鍵的一項指標,但並不是所有的腎病治療重點都要放在蛋白尿上,比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膜性腎病中後期等等,針對繼發性腎病重點是要控制基礎病的發展,這是保護腎功能的關鍵,多餘病理類型差,預後差的腎病,控制併發症是治療的關鍵點。

蛋白尿完全轉陰並不是腎病治療的終點,避免尿毒症,這3點是前提:

蛋白尿完全轉陰,表明對腎功能損害因素減少,一定程度有利於延緩腎功能惡化,但只有長期維持蛋白尿的穩定,才能說蛋白尿對腎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通常臨床蛋白尿轉陰達到2年,可以說完全治癒。因此不論你的蛋白尿在哪個範圍,如果能長期保持住,也不用擔心腎功能的急劇惡化。

腎病飲食的管理對蛋白尿的影響是關鍵性的,尤其是優質低蛋白飲食和低鹽飲食。腎病治療對飲食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因為只要攝入的食物都需經過腎臟代謝,因此腎友應該完全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而不單是為了治病而改。最終目的是給腎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減輕代謝負擔,這樣才能從跟不上避免蛋白尿的復發。

蛋白尿保持穩定有利於保護腎功能,同樣腎功能的穩定也能減少蛋白尿的復發,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而要保持腎功能的穩定,飲食、治療、併發症等各方面的控制都很重要。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避免尿毒症,首要控制蛋白尿!這3點能做到的患者很幸運
    尿毒症是腎臟功能損傷的最壞結果,這是每一位腎病患者都熟知並深深擔憂的。但慢性腎病患者們並不需要為此有過大的心理負擔,只要疾病治療方法得當、堅持避免刺激病情的行為,就能在延緩腎病進程中取得明顯的成效。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表現就是蛋白尿指標(包括肉眼可觀察的蛋白尿狀態)。當蛋白尿這項腎病關鍵症狀之一出現異常時,就能基本斷定腎病病情正在加重。因此,控制住蛋白尿,就相當於避免了刺激病情的行為發生。蛋白尿很容易受患者自身行為影響。下面,我們就從藥物控制、飲食控制以及行為控制三個方面,給出一份對慢性腎病患者的建議。
  • 尿蛋白、血尿消除,就意味著你遠離腎衰尿毒症嗎?恐怕不是這樣!
    但是按照腎病康復的標準來看,即便蛋白尿與血尿轉陰,仍然需要定期複查腎臟的各項指標,這是由於腎臟病屬疑難病,難見效、易反覆,並且這樣的複查得持續很長時間,便於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長時間的體檢正常且穩定,你才有會早日實現身體康復。
  • 腎病患者這5項指標不強調全都達標,同樣也能避免尿毒症!
    周遜 腎內科主任得了腎病之後,腎友都怕會逐漸發展成尿毒症,因此,患者也好,醫生也好,在治療腎病過程中都會特別關注與腎病有關的各項檢查指標,總覺得把所有相關指標都治到完全正常,腎友才放下心來,否則總擔心哪一天尿毒症會突然降臨到自己身上。
  • 蛋白尿長期大量漏出,腎傷害「雪上加霜」,3件事做好拒絕尿毒症!
    蛋白尿長期大量漏出,腎傷害「雪上加霜」,3件事做好拒絕尿毒症! 健康,是我們一直追求,一直嚮往的目標!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健康的身體,健康的文化, 健康的心理,就是非常非常開心、自豪的事情!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三點,就是減少了我們人生大道的絆腳石,也就是為我們今後的幸福生活鑄造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 腎內科醫生給你3個建議,遠離尿毒症
    這個範圍屬於中度蛋白尿。儘管進展到尿毒症不會很快,但也可以在數年內威脅到腎功能,所以必須積極治療。一、尿蛋白2+首先要進一步診斷如果你的診斷僅僅是「慢性(腎小球)腎炎」,則是不全面、有缺陷的。尿蛋白達到中度,就需要診斷病理類型了,以便制定治療方案、評估預後。
  • 蛋白尿降到0.5g以內,就不會得尿毒症嗎?不是
    蛋白尿降到0.5g以內,就不會得尿毒症嗎?結果過了很長一段後,病情變得很嚴重,卻反過頭來問醫生:我不是都好了麼?尿蛋白之前都轉陰了,怎麼現在卻腎衰竭了?中間沒管的那段時間呢?是什麼情況?不知道!這就是犯了腎病管理的大忌。不管你是不是已經達到腎病臨床緩解狀態,藥是繼續吃?還是逐漸減量?還是停藥?都要跟你的醫生隨時溝通。
  • 腎病怎會有蛋白尿,離尿毒症有多遠?記住4點,或與尿毒症無緣!
    當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時,簡單的尿常規檢查即可測出,稱蛋白尿。如若24小時尿蛋白含量≥1.0g,則稱為少量蛋白尿;如若24小時尿蛋白含量≥3.5g,則稱為大量蛋白尿。腎病患者一般都會檢測出蛋白尿,即尿中蛋白質是慢性腎臟病的常見表現之一。在談論與尿毒症的關係及距離尿毒症有多遠時,咱們得先了解一下蛋白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尿常規檢查可以查出早期腎病嗎?讀懂化驗單!避免向尿毒症惡化
    想要知道是否患上早期腎病,可以從尿常規檢查中發現。養成定期體檢習慣,注意尿常規檢查,就可以發現早期腎病,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會讓腎病向尿毒症方向惡化。尿常規檢查細菌異常升高尿常規檢查異常怎麼回事?尿常規檢查出現蛋白尿+、潛血++,諸如這些尿常規異常是許多患者關心的問題。一般單獨出現的蛋白尿異常和潛血異常,不會作為診斷腎病依據。但是,當排除了出現以上情況的生理性原因和非腎病原因外,就可以確診為腎病。要想進一步確診腎臟損傷程度,進行腎臟纖維化檢查、腎臟B超、腎穿刺活檢。蛋白尿和潛血同時陽性哪種情況要高度重視?
  • 尿蛋白不轉陰一定會尿毒症?這3種腎病是例外,醫生一般不會多說
    得了腎病,不論是患者、家屬還是醫生,都希望能「徹底根治,永不復發」。但腎病發病機制複雜,影響範圍廣比如會繼發各種併發症,都導致治療難度增大,目前仍無法根本治癒。這讓不少患者感覺看不到未來治療希望。
  • 從糖尿病到尿毒症或只需5個階段!要控制好血糖,避免腎臟受損
    若是平時沒有注意控制好血糖,引起腎臟受到損害之後就會出現糖尿病腎病;這樣也會加近患者與尿毒症之間的距離,為了避免病情發展為尿毒症,患者出現糖尿病腎病之後更要提高警惕。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三階段:早期糖尿病腎病在前兩個階段若是沒有將腎臟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進入了早期糖尿病腎病之後就會導致患者的尿白蛋白和肌酐比值達到2.5到30毫克左右,在進行病理檢查的時候還會發現患者的腎小球基底膜會出現增厚
  • 三種發現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方法,可避免你在不知不覺中得上尿毒症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聽說糖尿病人中得尿毒症的也不少,尿毒症最後不得換個腎才能活命嗎?一般人換不起腎,就是能錢也不一定有腎可換,可得好好保護自己的腎。我糖尿病已經有10年了,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腎是不是有問題了呢?」這個問題非常好,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應當了解的。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全身主要器官,比如心、腦、眼、腎等的病變,這些病變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尿毒症屬於腎病的終末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腎移植。
  • 為什麼得尿毒症的人越來越多?這3個習慣你可能也有
    而其他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每10個尿毒症患者中,就有4個患者的年齡在10~30歲之間。什麼是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晚期的腎臟病共有的臨床症候群,是慢性腎衰進入終末階段,腎臟的三大功能喪失,出現一系列症狀和代謝紊亂慢的一系列臨床表現所組成的症候群。
  • 腎病會發展成尿毒症嗎?抓住關鍵的3個時間段就能倖免,值得收藏
    腎病患者預防尿毒症需抓住關鍵的哪3個時間段?平時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多參加戶外活動來增強抵抗力,預防各種感染。採取低鹽低蛋白質和低脂肪、低糖分的飲食結構,及時減輕腎臟負擔,而且也能避免炎症反覆發作。
  • 糖尿病人尿中泡沫多,可能腎臟受傷了,4個辦法助您遠離尿毒症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因此,我們在這個演變過程中,倘若可以做到積極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有很大機會可以避免尿毒症的發生。中期階段說的第3期和第4期。 第3期開始出現微量蛋白尿,第4期開始出現大量蛋白尿並伴隨浮腫和高血壓。一旦出現蛋白尿,需引起糖友們足夠的重視,如果這時還不控制,腎臟會朝著不可逆的方向惡化。 如果尿液裡的蛋白質超標,尿液表面張力增大,在排尿時可產生較多氣泡,常會出現泡沫尿的現象。
  • 有沒有尿毒症,如果四個測試能順利通過,恭喜你的腎還很健康
    目前全球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在不斷提高,遺憾的是,很多人卻並不重視腎臟的健康,對於如何才能預防腎臟病,更是知之甚少,為了提高大家對腎臟病的認識,經國際腎臟病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聯盟聯合提議,決定從2006年起將每年3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四確定為世界腎臟日
  • 出現蛋白潛血,你知道多久會滑向尿毒症嗎?
    曾經有一個真摯的問題擺在我面前——有個患者問我「出現尿潛血2+,尿蛋白3+,請問怎麼辦?這些數值能說明什麼問題?」我沒有好好回答,官方的說 「出現蛋白尿和潛血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影響腎功能,最終導致尿毒症!」這對於患者來說是不是危言聳聽?
  • 尿蛋白高沒高,入廁能知道!一旦出現3「異常」,謹防尿毒症
    尿蛋白說的是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物質,而且蛋白尿是造成腎病發展至尿毒症的獨立危險因素!一個正常人每天都會有40毫克到80毫克的蛋白質會隨著尿液排出來,最多的情況下是150毫克。如果超過了每升150毫克的話,那麼就是尿蛋白呈陽性,尿蛋白,如果不做檢查,幾乎無法發現。
  • 出現蛋白尿,3個因素要重視
    蛋白尿是腎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除了高蛋白飲食、精神緊張、劇烈運動、受寒、發熱等生理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外,腎小球/腎小管病變、腎動脈硬化、腎盂腎炎、腎結石,以及非腎臟病變如甲亢、溶血性貧血等等,都會引起病理性蛋白尿。
  • 為什麼尿常規有「+」,醫生還讓做24小時蛋白尿定量?
    慢性腎病尿蛋白的發生不僅僅是營養蛋白的大量流失,而且加重病變腎小球的損傷。另外,長期的尿蛋白會使腎小管長期超負荷運轉,這樣就會對腎小管造成損害。研究已經證實,尿蛋白的發生是造成尿毒症的第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它最大的危害在於毒蝕腎臟,加速病情向尿毒症發展。
  • 慢性腎炎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這3種情況要當心,生活中謹記5件事
    3、IgA腎病IgA腎病發展成尿毒症的時間約20年左右,此類患者確診和分型,需進一步做腎穿刺病理學檢查。如何避免慢性腎炎發展成尿毒症?1、做好飲食調理採取低鹽飲食,成年人每天的吃鹽量不能超過3克。每頓飯只吃7~8分飽即可,不能暴飲暴食,多喝水,避免憋尿。多參加體育鍛鍊能增強抵抗力,減少感冒次數,避免受到致病菌感染,積極控制體重,徹底治療咽炎和扁桃體炎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