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現在的家庭教育不僅需要糖,更需要鈣和鹽

2020-12-11 奶球媽咪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一直為知名高校輸送人才的清華附小,也已經走過了百年的歷史。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的精英人才,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院士楊衛、奧運冠軍何姿等等。

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在全社會達成了廣泛共識,中國的父母都盼望子女成龍成鳳,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帶著孩子奔波於各大培訓機構中間,不辭辛苦,可孩子們似乎並不領情,付出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投入了那麼多愛,依然看不到成效和起色。

作為清華附小的校長,竇桂梅一直致力於素質教育改革,和家庭基礎教育的研究。

竇桂梅校長給各位家長提出了她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個人他需要有糖,他需要有鈣,他需要有糖,這三個都不能丟,可是今天的孩子只有糖,沒有鈣,也談不上鹽,很缺失。」

竇桂梅校長認為,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家庭教育才是決定了人生軌跡走向的奠基性因素。

糖,是指給孩子關注與鼓勵。鈣,指的是讓孩子自立自強。鹽,指的是教孩子面對挫折。

只有三個要素都具備,孩子才能如雨後春筍般,有旺盛的生命力,突破重重阻礙,長成參天大樹。

★加入糖,孩子在愛中滋養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兩樣東西,一樣是價值感,一樣是歸屬感,即使是再小的孩子,都是對外界的肯定和認可極度渴求的。

而中國的父母崇尚的是「愛之深,責之切」,可以給孩子花錢毫不吝惜,卻對孩子的鼓勵和誇讚「惜字如金」。

前段時間,南寧一位十歲的小朋友樂樂,迷上了給主播打賞,先後揮霍了父母銀行卡裡2.7萬多元,而樂樂的理由簡直令父母瞠目結舌:「每次我給他們打賞,他們就會誇獎我,鼓勵我,我給他們送禮物越多,他們就越誇我,每次這個時候我都特別開心!」

這是個多麼渴望愛的小姑娘啊!這是個多麼缺乏愛的孩子啊!

可見在她的生活中,父母的肯定一定少之又少,甚至根本得不到,她才會向陌生人乞求一點點心理上的寬慰。

父母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語言,一句鼓勵和稱讚,可以點燃孩子心中的火種,成為他一生的動力源泉。

父母的語言,也是世界上最殘酷的語言,一句指責和謾罵,可以如鈍刀一般,給孩子的心靈留下終身難以癒合的傷口。

我們都看過《阿甘正傳》,阿甘本是一個殘障孩子,他的母親總對他說,「你跟其他人沒有任何不同,我相信你能實現自己的命運!你要憑著上帝給予的做到最好!」因為這樣的鼓勵和愛,阿甘的人生就如同開了掛一樣,不斷實現自己的價值。

父母要學會放糖,捨得放糖,讓孩子在愛中浸泡滋養,他的人生底色將是光明的,溫暖的,他才能有機會成就自己。

★加入鈣,讓孩子獨立自強

西安有一位年僅12歲的盲人女孩,每天都拄著盲杖自己上學,行走在人來車往的路上。

這段路368米,對普通孩子來說只有短短5分鐘,對她來說,需要15分鐘,經過無數次試探、摸索,才能到達學校。

女孩並不知道,她的媽媽就在女兒身後不遠處悄悄跟隨著,全程陪伴著,即使女兒有時候走錯了,迷路了,媽媽也從來不上前幫忙。

是這位媽媽太狠心了嗎?

不,這才是真正的愛。

這位媽媽說:我不可能一輩子替她遮風擋雨,她必須學會自己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當我離開時,她能獨立生活,能走出自己的路,我就放心了。

龍應臺曾說: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真正明智的父母,不是給孩子修一條走不完的康莊大道,而是教會孩子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本事,讓孩子尋找屬於自己的路。

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學會在適當的時機放手,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前裝傻、示弱,都可以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困難,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其實當你勇敢地放開手,他做得往往比你預想的要好得多。

★加入鹽,給孩子反脆弱的能力

在納西姆·塔勒布的《反脆弱》一書中,闡述了人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獲取最大利益,並且能夠在跌落低谷後,具有絕地反擊的能力。

尼採說:

「殺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強大。」

人的一生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失敗困難拼起來的,父母不可能為孩子掃清所有的障礙,聰明的父母,懂得讓孩子自己武裝起來,強大起來,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在《最強大腦》其中一期節目中,中國少年李雲龍對戰義大利少年安德烈。

比賽到一半時,李雲龍以為自己必輸,當場崩潰大哭,癱坐在椅子上,後來得知自己贏得了比賽,才露出笑容。

而另一方的安德烈卻異常淡定,雖然比賽失敗,一直保持著禮貌友好的微笑,顯得輕鬆自在。

李雲龍痛哭時,安德烈也流下了眼淚,李雲龍勝利時,安德烈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安德烈雖敗猶榮,他贏得的是面對失敗的勇氣,而這份珍貴的勇氣,正是李雲龍所不具備的。

李雲龍只有12歲,如果現在就這麼輸不起,很難想像他今後的人生路能走得堅定,走得平穩。

如今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我們要讓孩子成為極具抗壓能力的人,不能一味地鼓勵孩子堅強、勇敢,還要教會孩子如何把危機變成機遇,把壞事變成好事。

治大國若烹小鮮,培養孩子同樣也需要精心調製,孩子是父母基因的延續,是父母為這個世界創造的作品,可以說,你的手中,掌控的是一個全新生命的整個人生。

你的悉心栽培,科學養育,終將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現在的家庭教育不僅需要糖,更需要鈣和鹽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一直為知名高校輸送人才的清華附小,也已經走過了百年的歷史。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在全社會達成了廣泛共識,中國的父母都盼望子女成龍成鳳,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帶著孩子奔波於各大培訓機構中間,不辭辛苦,可孩子們似乎並不領情,付出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投入了那麼多愛,依然看不到成效和起色。作為清華附小的校長,竇桂梅一直致力於素質教育改革,和家庭基礎教育的研究。
  • 清華附小校長:教育孩子,不僅需要「糖」、「鈣」,還需要「鹽」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這是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的答案。如果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烹飪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那麼糖,鈣,鹽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三物齊備,才能呈現出最佳的作品。糖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鼓勵;鈣是父母要教會孩子自強自立;鹽是讓孩子能夠擁有直面挫折苦難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勇敢獨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如果孩子成長的過程缺少糖,鈣或者鹽,會對他們造成哪些影響?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現在社會有一個現象,讓我一直想不通。一些父母拼命掙錢,去給孩子買一套學區房,卻不願意在家庭教育上花費一點精力和時間。殊不知,學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之後。正如家庭教育專家朱永新所說:「所有的問題兒童,都可以在原生家庭找到原因」。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
    我常常因為教育孩子的事情和妻子口槍唇劍,發生矛盾,鬧得很不愉快。妻子認為,對待孩子,好心別給好臉色。愛之深,就要責之切。因此,妻子對待兒子,張口就罵,伸手就打。中期考試之後,妻子就叱罵兒子:「別人能考滿分,你為什麼才考了九十幾分?」
  • 清華校長:教育裡的「糖、鹽、鈣」不能忽視,三者具備讓娃更優秀
    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是一鍋濃湯,必須營養全面,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添加幸福的「底色」,只有給其最好的滋養,才能使其成為溫暖有魅力的人。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道: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適當的放點「糖、鹽、鈣」,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清華附小校長: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著名校長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 清華附小校長: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文 | 月月著名校長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竇桂梅糖,是給孩子關愛與鼓勵;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三者齊備,孩子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我們的啟示:教育孩子要懂得怎樣放糖、怎樣放鹽
    的確,孩子需要吃苦,需要磨難,需要挫折。 苦難和挫折對一個人來說,從來不是懲罰,而是上天的獎賞。 但是給孩子苦吃,給孩子磨難,需要講方法,講智慧,講藝術。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竇桂梅認為: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糖,是給孩子關愛與鼓勵;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清華附小校長:先放糖,再放鹽後補鈣
    無論學校老師教育的有多好,也僅僅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而已。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和教育模式都是不同的,但總體來說,一個好的家庭模式套路都是差不多的。一個優秀的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清華附小的校長說,教育孩子應該先放糖再放鹽之後再補鈣。有一句話說得好,人類最本質最需要的就是被肯定。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
    2020-09-14 07:47:12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9月7日,清華附小2200餘名學生已全部開學。在學校門口,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對每一個進入學校的學生豎起大拇指,並和學生們擁抱。不少孩子們開心地和校長對起了大拇指,有的孩子現場送給竇桂梅自己畫的畫、書和信。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
    央視網消息:9月7日,清華附小2200餘名學生已全部開學。在學校門口,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對每一個進入學校的學生豎起大拇指,並和學生們擁抱。不少孩子們開心地和校長對起了大拇指,有的孩子現場送給竇桂梅自己畫的畫、書和信。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我的第一身份是教師」
    央視網消息:9月7日,清華附小2200餘名學生已全部開學。在學校門口,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對每一個進入學校的學生豎起大拇指,並和學生們擁抱。不少孩子們開心地和校長對起了大拇指,有的孩子現場送給竇桂梅自己畫的畫、書和信。
  • 清華附小校長:想要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後放鹽,最後再補鈣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最好呢?、校長竇桂梅說過:「想要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後放「鹽」,最後再補「鈣」!」糖:代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給予一定的鼓勵與關懷鹽:代表孩子要勇於面對困難,勇於擔當鈣:代表做人要有獨立思想,要自立自強,明白是非有自己的性格只有滿足這三點,孩子的成長才算圓滿!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 「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深以為然。在家庭教育的這口大鍋裡,我們要懂得合理有序放糖、鹽、鈣、「湯」才會營養全面,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富有擔當、勇敢堅強的人。
  • 清華附小校長:好的家庭教育應該先糖,後鹽,再補鈣,缺一不可
    近幾年很多社會熱點都跟家庭教育有關,關於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的問題屢屢被探討和爭議,家庭教育的話題愈發炙手可熱。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鏈基礎中的基礎,關鍵中的關鍵」家庭教育是關乎孩子一生名副其實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對此,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竇桂梅女士給出了一個絕妙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想要孩子學好語文,從小掌握這2個核心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在演講時也引用了蘇步青校長的話:「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之前是一名語文特級老師,被評為「建國六十年來從課堂走出來的教育專家」。在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語文這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幾十年的課堂實踐經驗。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直言:孩子語文學不好,別的是學不通的
    身為數學泰鬥、復旦大學校長的蘇步青說道:「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考試,我的意見是第一堂課就考語文,考後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在演講中,對蘇步青這句話表示贊同,竇桂梅更是直言: 「孩子語文學不好,別的是學不通的。」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推薦書單:小學六年讀完這些書,將來受益匪淺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推薦書單,總結了1-6年級小學生該讀的書,對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非常有幫助,建議各位家長幫孩子存下來,小學六年讀完這些書,將來受益匪淺。清華附小的校長竇桂梅女士曾經提出,對孩子的建議是「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以及「讓經典改變人生」,她一直提倡打造「書香校園」,重視孩子的語文教育,呼籲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多讀書、讀好書,通過閱讀來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為將來打下基礎。那麼,小學階段的孩子應該讀哪些書呢?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深以為然。在家庭教育的這口大鍋裡,我們要懂得合理有序放糖、鹽、鈣,「湯」才會營養全面,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富有擔當、勇敢堅強的人。先放「糖」,順應孩子的天性專家指出,甜的食物能滿足大腦對能量的需求,能讓人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