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經常吃快餐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最近一段時間,肯德基、麥當勞掀起了一陣「降價潮」,「20元得20塊麥樂雞」、「原味雞半價桶」,天天優惠不斷。
這固然和新冠疫情下餐飲行業不景氣商家不得不促銷求生存有關,但也從側面反映出雞肉價格的疲軟。確實,和豬肉、牛肉價格的高調相比,最近一段時間,雞肉明顯有些「不忍直視」。
據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28日,白羽肉毛雞價格為3.93元/斤,和4月1日的4.95元/斤相比,降幅高達20%。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白羽肉毛雞是我國終端消費市場雞肉的最大來源,2017年佔比就超過50%。
相比之下,豬肉、牛肉價格是另一番光景。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8月28日,農產品市場豬肉批發價格為48.41元/公斤,比4月初的46.31元上漲4.5%,大有突破50元/公斤的架勢。同期,全國農產品市場牛肉平均批發價格從每公斤71.66元漲至74.28元,上漲幅度3.7%。最近,牛肉價格因為連續10周上漲甚至登上熱搜。
在分析師來看,雞肉價格走軟是供需雙殺的結果,而且目前還看不到「出頭」的跡象。
國盛證券農業分析師江悅馨對界面新聞指出,去年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替代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雞肉的需求,帶動白羽雞肉產業上下遊積極擴張,雞肉供應量整體呈現快速上漲的趨勢。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2017年,豬瘟爆發前一年,我國雞肉消費量是1147.5萬噸。2019年,全國雞肉消費升至1427.3萬噸。
價格上漲、利潤增加,肉雞養殖戶自然補欄積極。但問題是,分析師指出,養雞周期遠短於養豬,短期內補欄集中導致供給相對過剩。
一般來說,白羽雞從孵出小雞仔到出售,需要約45天的時間。一頭豬從出生到宰殺,一個生長周期一般需要4-5個月。如果從後備母豬補欄到育肥豬出欄算,大約需要14個月的時間,依次經歷能繁母豬、仔豬、斷奶仔豬、小豬、中大豬等5個不同形態或環節。
「雞周期是比較短的,大約在40天左右,比豬周期要短得多,」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界面新聞表示,但是,「新冠疫情反覆無常,餐飲消費到現在都始終沒有完全恢復,對雞肉的需求沒那麼厲害。」
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7月,國內餐飲收入3282億元,同比下降11.0%。1-7月,餐飲收入同比降幅高達29.6%。
分析師指出,目前父母代種雞的存欄仍在高位徘徊,如無意外發生,下半年雞肉供給充足,短期內雞肉價格繼續震蕩的可能性較大。
卓創資訊監測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在產父母代種雞存欄量持續處於較高水平,平均存欄量同比漲幅達17.6%。其中,7月,在產父母代種雞存欄量同比漲幅達19.1%。
再看出苗情況,卓創數據顯示,8月,國內白羽肉雞總出苗量43810萬羽,環比7月上漲960萬羽,漲幅2.24%,除去8月中下旬雞苗出苗量出現一定減少之外,多數時間國內雞苗供應量呈緩慢增加趨勢。
「未來雞肉價格主要還是取決於供需槓桿的作用,如果養殖戶覺得賺不到錢,供給少了,價格又會漲上去。」朱丹蓬表示,隨著9月份開學季的到來,雞肉的需求可能會有小幅改善,但目前來看,由於供大於求的狀況仍未改變,雞肉價格回升的空間比較小。
江悅馨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她認為,考慮到後續學校開學、南方強降雨對生豬產能恢復帶來的負面影響,再加上秋冬為肉類消費旺季、中秋國慶等節假日效應,雞肉需求端狀況或有小幅改善。
「但基於豬周期後期,豬價將逐步恢復正常,對肉雞消費帶來不利影響,在供給端產能處於高位的壓力下,未來雞肉價格或仍將保持回落走勢。」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