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有玩具陪伴。近幾年,市面上出現了很多「網紅」益智玩具,不少家長爭相購買,其中就包括飽受爭議的「磁力珠」。
我們只要搜索「磁力珠」,首先彈出來的不是商品連結,而是相關新聞,幾乎每周都有小孩誤食而進院搶救,堪稱事故率最高的玩具之一。
但是,磁力珠到底是何方神聖,竟興起了這麼多的禍事?爸媽在帶孩子選玩具的時候,難道看不出來它的危害性?還真別說,磁力珠長得太「人畜無害」了。
磁力珠為何有這麼大
殺傷力?
磁力珠,又稱巴克球、魔力球,由多顆直徑只有3到5毫米的彩色,磁力實心小球組成,通過強磁力吸引,可以組合成不同的形狀。
磁力珠可以通過孩子的想像力組成不同的圖案,常被當做育兒界的益智玩具。
磁力珠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很多無良商家為提高銷量,故意降低了玩具的適玩年齡,到處宣傳玩具的附帶「益智」價值。
家長在錯誤的宣傳引導下,不知其潛在危險而紛紛購入。由於寶寶年齡較小,認知能力不足,好奇心強,常常會把磁力珠當成顏色鮮豔的糖果而誤食。
前不久,「老爸評測」針對磁力珠進行測評引起熱議。在測評節目中,實驗的腸壁被磁力珠糾在一起,腸子交錯難解如同打了死結,而這樣的嚴重後果將發生在孩子體內,可見情況十分危險。
吞食一顆還好,但當吞食兩顆以上時,具有強磁力高達4000高斯的磁力珠,將在消化系統內互相吸附。孩子可能出現腹痛、嘔吐的症狀,時間一長,引起腸梗阻、腸穿孔,嚴重時或將危及生命。且一旦誤食只能手術取出,對孩子傷害非常大。
實際上,央視新聞在今年年初時,已經曝光過這種玩具的危險性,遺憾的是此類誤食事件仍有不斷發生。
為何爸媽會如此熱衷購買,這種貼有「益智」標籤的玩具呢?
其實,家長是想要為寶寶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讓寶寶在獲得快樂的同時,得到更多能力的鍛鍊。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無論是磁力珠,還是其他玩具,多多少少都會潛藏著被誤食,戳傷等危險,這是爸爸媽媽不能忽視的。
李玫瑾教授曾提到:「對於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還是陪伴。」寶寶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識是不一樣的,這需要在家長的陪伴輔助下,不斷探索而習得。
不少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沒時間陪伴寶寶而錯過了孩子的最佳能力培養期;而有的家長想要高效陪伴寶寶卻不得要領甚至是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反而讓寶寶養成了不少壞習慣。想要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早教遊戲,那就關注我吧,解鎖3000+好玩容易上手的親子互動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