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交給國家變成普惠性公辦園後,我們贏得了更大發展!」這是重慶江北區樂源幼兒園的舉辦者吳倩發自肺腑的話,「成為公辦園後,教師專業成長、福利待遇以及校園安全等都有了保障,而我個人,過去能給他們的非常有限。」
因租用的國資場地到期,吳倩舉辦的樂源幼兒園回收後由港城小學領辦成公辦園——港城幼兒園,而她也成了該園執行園長。雖然有千萬個不舍,但她明白,「國家大力發展公辦普惠性學前教育,也是為滿足老百姓的需求,這說明學前教育更重要了,我們的事業更有價值了。」
作為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重慶江北區把全面推進普惠性學前教育改革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聚焦小區配套園存在的突出問題,分門別類劃定「紅線」,情理兼容做好回收回購工作,使得公辦園由22所增加到54所,普惠性幼兒園由88所增加到109所,努力實現國家提出的「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要求。
壓實責任,分門別類劃定「紅線」
城鎮小區配套園情況到底如何?主要問題在哪裡?治理的底數是多少?
為摸清這些問題,今年4月上旬,由區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的治理工作小組,對全區12個街道(鎮)已建成、在建、規劃未建的城鎮小區進行了拉網式摸底排查,針對規劃、建設、移交、普惠不到位等主要問題,鎖定109所小區配套園,並按照「一事一議」「一園一案」的要求,分別列出問題和清單,分類建立了詳細的臺帳,逐一進行整改。
緊扣新建、移交、回收、回購等關鍵詞,江北區上下一盤棋,對小區配套園治理做出統一規劃部署。
——城鎮小區開發過程中新配建的幼兒園,在幼兒園選地、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區教委全程參與監督管理。所有利用國資新配建的幼兒園都無償移交區教委用於舉辦公辦園。
——對所有民辦園租用的國資場地,全部收回辦公辦園。對租賃合同到期的幼兒園場地,收回後交由鄰近的公辦學校領辦,或交由優質園領辦,組建優質學前教育集團。租賃合同未到期的,則委託承租者舉辦為普惠園。
——制定回收回購相關管理辦法,明確對開發商配建的幼兒園,未約定應無償移交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部門與開發商進行協商回購;對無償移交的,其建築面積不納入擬供應地塊的容積率核算,開發商建築規模對應已繳納的土地價款,由國土房管部門在住宅項目後期修訂土地出讓合同時,在應補繳的土地價款中予以抵扣。對開發商不願回購的,要求開發商與區教委銜接,引進優質資源,降低租金或以「零租金」方式舉辦普惠性民辦園。
此外,江北區規定,凡小區配建的幼兒園,要是將產權轉移給教育行政部門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產權登記中心原則上不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對高收費的進行限價,引導其逐步轉為普惠性幼兒園。
情理兼融,民辦園原有資源用起來
治理進入「深水區」,涉「雷」很多。特別是回收回購,「擱平」、「反水」、鬧騰的「過場」很多,磨破嘴皮,甚至唇槍舌劍對簿公堂,箇中滋味,無以言表。
「我們的工作也是有人情味的。」江北區教委主任馬培高說,治理工作小組在耐心講清國家政策的同時,充分考慮原民辦園曾有貢獻、現階段平穩過渡等因素,採取了可利用殘值回購、原舉辦者參與管理、優先錄用符合資格條件的原有教職工等方法開展工作。
大量「白加黑」的工作,歷時一年多,樂源幼兒園回收工作,終於「臨門剎一腳」,達成協議。港城幼兒園優先聘用了符合資格條件的原幼兒園教職工,並與每一位教職工籤訂用工協議,提高工資待遇,還給部分教師租房解決住宿問題。
港城小學校長聶強介紹,區政府還加大投入,著力改善幼兒園辦園條件:操場新鋪了人工草坪,進行了全園綠化提檔升級;廚房新增了冰箱、空調、蒸飯車、消毒櫃等電器;會議室、教師辦公室的辦公設備也進行了更換,為每位教師配備了辦公電腦。區教委還專門給園裡配備了4名保安,幼兒園24小時均有安保人員。
如今,作為執行園長的吳倩表示,現在壓力很大,做什麼都要有計劃,要學習幼兒園管理的先進經驗,學習科學的育兒觀、保教知識,朝著專業化發展,「連做家務的時候都在聽講座」。
財政有保障,騰出編制給公辦園教師
今年9月2日,江北區新竹苑幼兒園正式開園啦!
鐵山坪街道新竹麗園小區2000戶居民很有福氣。雖地處城區邊緣,屬於農轉非安置小區,但旁邊就有一所嶄新的公辦園——新竹苑幼兒園。這所園佔地面積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樓房以藍色為基調,地面牆面色彩明朗,活脫脫一個童話世界。
「沒想到娃娃能上這麼漂亮的幼兒園。」正遇接孩子放學的王阿姨,她開心地告訴記者,現在日子越來越好,學習環境也更美,希望娃娃度過一個美好的童年。
為擴大普惠性資源,近年來,江北區逐步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每年經費投入都佔全區教育經費的5%以上,特別是2017年至2019年,每年投入近億元。
馬培高介紹,江北區率先實施普惠性幼兒園補助政策,涵蓋生均公用經費、教師保險補助、教師培訓、貧困資助、以獎代補等近20個補助項目。普惠性民辦園人均補助標準及補助範圍均位於重慶前列。
「缺什麼就補什麼。」為保證學前教育改革持續發展,江北區編辦騰出編制,優先用於增加移交、回收、回購後舉辦的公辦園教師編制。2018年至2019年,江北區公招了100名幼兒教師,並分配到治理後新增的公辦園。另外,該區規定了聘用教師的最低工資標準,聘用單位應繳納保險的70%由政府補貼。此外,還通過資質核查、專業培訓、師德師風建設等途徑,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目前,在江北區幼兒園專任教師中,專科以上學歷的佔91.5%,持教師資格證的佔91%。
經過治理,江北區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基本達到4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基本達到70%。
改革永遠在路上,馬培高表示,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和市教委具體指導下,江北區將按照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要求,從嚴把握摸排治理口徑,應納盡納,加大治理力度,努力實現學前教育2020年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5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的改革發展目標,辦好讓老百姓放心的優質學前教育。(本報記者 胡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