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赤峰市民俗專家 張松柏:昭烏達劇場開始建那個時候是1976年,就是當時因為咱們歸遼寧了,遼寧省當時就決定給赤峰十二個旗縣區,每一區都要建一個電影院,其實是政府禮堂的性質。當時為啥選擇這個位置呢,就是作為政府禮堂來講,它離盟革委會盟委比較近。它在不開會的時候,作為劇場和電影院供市民使用。這個劇場的設計非常先進的,它的正面是個啥呢,是個電視的屏幕,一個長方形的屏幕,因為電視剛剛出現,比較新穎,當時做的是1200個座位。
赤峰市民俗學者 劉玉祥:它這個前後高度差挺合適,就是你在後邊看呢,稍高一點,前面還不擋你,看的還挺全。
赤峰市民俗學者 李曉輝:我記得原來好像是昭烏達劇場跟前,駐了一個赤峰市民族歌舞劇團,他們經常借用這個劇場進行彩排或者是演出,紅旗劇場呢駐的是咱們赤峰市的京劇團,唱戲的在紅旗劇場演出,演節目的文藝演出的民族歌舞劇團在昭烏達劇場。
赤峰市民俗學者 劉玉祥:由這個計劃經濟變市場經濟,它這個性能也在發生變化。
赤峰市民俗學者 李曉輝:商業運作的一些集中活動也在昭烏達劇場,他就屬於那種出租形式的
赤峰市民俗專家 張松柏:現在呢,就是說因為電影事業不斷的發展,隨著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現在像昭烏達劇場它也要跟著時代,當時很先進,現在它也要跟著時代走。那麼昭烏達劇場在前幾年進行了一個全面的現代化改造。現在就是電影,包括它的設備,包括它的環境,包括它的經營理念,其實已經跟時代同步了,現在也是赤峰市這麼多年還是一家主要的(劇場)。
來源:赤峰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