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德興市一企業老闆徐興發因屢次仿冒他人公司著作權產品,非法從事侵犯智慧財產權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被當地警方以涉嫌侵犯著作權罪立案調查。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從德興市公安局獲悉,此案於去年11月立案,目前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記者了解到,徐興發與江蘇常州依麗雅斯紡織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依麗雅斯公司」)原本存在貿易關係,自從依麗雅斯公司2010年初對其斷絕貨源後,徐興發便開始生產和銷售未經依麗雅斯公司授權許可的「Elise窗簾布」系列之「海濱浴場」「窗紗」「溫馨之家」相近似的窗簾布。在被警方立案調查前,徐興發曾接受過相關部門的行政處罰並向依麗雅斯公司作出過不再仿冒的承諾。
據依麗雅斯公司負責人反映,最早發現徐興發存在仿冒行為是在2012年初,當初徐興發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金龍工業園註冊了一家名為「紹興縣怡簾紡織品有限公司」的企業,生產仿冒依麗雅斯公司的窗簾產品。依麗雅斯公司向常州市新北區公安局經偵大隊舉報後,經偵大隊於當年6月份對徐興發的生產場所進行了查處,時因依麗雅斯公司錯以為徐興發不會再犯,當時未提出責任追究。
此後不久的2012年8月,又有客戶向依麗雅斯公司反映,徐興發還在柯橋市場繼續仿冒非法銷售該公司產品。紹興縣工商局接舉報後,在徐興發的倉庫當場查獲仿冒窗簾產品13815米,隨後對其作出4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2014年5月28日,紹興市柯橋市執法大隊到徐興發的倉庫進行檢查時,現場又查處了徐興發仿冒依麗雅斯公司的窗簾產品350卷,執法大隊對現場的仿冒品進行了查封,並要求徐興發限期到市場辦公室接受處理。當年6月20日,在柯橋市場花樣版權登記管理保護辦公室的組織調解下,徐興發書面承諾不再銷售依麗雅斯公司所有的花型並銷毀現場查處的所有仿冒產品。
「儘管相關部門前後3次對徐興發提出過警告或處罰,徐興發也承諾不再仿冒非法銷售依麗雅斯公司的產品,可沒想到他仍陽奉陰違、拒不悔改。」依麗雅斯公司負責人稱,期間的2012年2月,徐興發返回江西老家成立「德興市怡簾窗飾有限公司」重操「舊業」,他委派業務經理張某到依麗雅斯公司在全國各地的經銷商處登門兜售或郵寄仿冒樣冊,仿冒樣冊中竟達40餘個品種。
2015年6月,依麗雅斯公司只好選擇向德興市警方報案。「我們的每個產品都是由專業的設計團隊在世界各地進行市場考查後設計而成,一件產品在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後,不想一夜之間就被他人仿冒,而且仿製品的銷量是我們的數倍,對企業發展產生極大的衝擊。」依麗雅斯公司負責人向記者大倒苦水,侵權違法成本低、獲利大,而受侵害企業的維權過程又是極為艱難。
德興市怡簾窗飾有限公司落戶於德興市香屯工業園內,記者來到現場看到,該公司佔地約有100畝,目前仍在正常生產中。怡簾窗飾公司掛在廠房門口廣告牌上赫然寫著:該公司固定投資1.5個億元,項目分兩期進行,可實現年銷售售收入1億元,年交稅金500萬元。
記者在網上看到怡簾窗飾公司宣傳稱:作為一家開發生產各類柔紗簾、工程捲簾、竹簾、轉移印花捲簾等專業廠家,其擁有較強的產品研發能力,產品遠銷東南亞、中東、歐美等廣大地區。
德興市香屯工業園管委會主任胡禹根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怡簾公司雖是市裡的招商引資企業,因受經濟形勢的影響,目前該公司的經營狀況還比較困難。「對於侵權一事,我們曾參與過調解,但無法達成。」
「企業不注重自主品牌研發的現象全國都比較普遍,但長期依靠仿冒肯定不會有出路。」胡禹根表示,政府在此類案件的處理上不會護短。
法制網南昌7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