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明實話實說數學教學

2021-02-18 彭翕成講數學

陳永明實話實說數學教學

自序            

 

筆者是個「草根教授」,沒有博士頭銜,沒有吃過洋麵包,在中學教書12年,後來在教師培訓的崗位上工作37年。我不算聰明,但很用功,在半個多世紀的教育生涯中,寫了50多本書,發表了幾百篇文章。這些文章,有探討數學教學的,有評課的,有相對比較專門的數學教學中的邏輯、語言等問題的。這本書主要就是這些文章的選編。

單位裡的領導曾經組織年輕同志總結我的經驗,結果總結出陳永明的「夾縫理論」。我分析了自己的優缺點,我不同於中學的優秀教師,他們善於教學,長於解題,這方面,我可能不如他們。我也不同於師大的教授,我少有理論,在教育理論、數學專業方面,都及不上他們。這是我的弱點。但是我是中學數學教師出身,在區教育學院工作,和一線教師接觸甚多,因此比較聯繫實際,同時畢竟在地區教育學院(教研室)的層面工作,還是有一定的視野,我還教過幾門高等數學課程,並編寫過大專教材,所以在分析數學教學的經驗和問題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高度的。這是我的優點。總之,我做的工作比較「接地氣」,又有一定的高度,是中學教師做起來有些困難的,師大教授可能不屑做的「夾縫」裡的東西。這或許是我的研究的第一個特點。

幾十年來,教育方面,包括數學教育方面,進行了一次次的改革,總體說改革是必要的、切合實際的,有些改革恐怕未必。一會兒括這樣的風,一會兒又括另外的風,其實教育不需要很多、很好聽的口號。我不排斥國外的某些理念,但我更重視我國本土的優秀數學教師的經驗。有些做法,名稱往往很好聽,也確實有其的優點,但推廣到我國,特別推廣到大面積,常常水土不服。我比較堅持地認為,數學教學,特別對大面積的學校和學生來說,最主要的還是一抓雙基,二抓啟發式教學。這是我國傳統教育的兩個「法寶」。這兩大法寶,應該堅持,不要輕易的丟掉,當然也應該發展,至少在當前,至少在當前的我國。不做風派,是我的第二個特點。

某種程度上,研究這事情,很難事先規劃的(當然,我不是說上級部門不要搞課題規劃),常常是在工作中找到靈感,於是產生了課題。我處在地區教育學院(教研室)這樣的層面,幾乎沒有參與市級以上的研究課題的機會(而且這些課題大多偏教育,少有學科教學的份),我也沒有去追求這樣的機會。沒有資格研究宏觀的問題,於是也不去妄議「三維目標」、「核心素養」等等了,我主要就是在工作中多思考、多學習,敢質疑、勤積累,最後形成自己的研究課題。所以,我的文章基本上是「自說自話」的微觀層面的工作。這是我的研究的第三個特點。我覺得這個特點,倒是適合一線教師的。從自己的工作、學習中找課題,總結自己和周圍老師的經驗,研究學生學習的困難,尋找解決辦法,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研究,是一線教師力所能及的。

我比較有點體會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於長期指導青年教師上課,在評課方面有自己的觀點和一定的積累。寫了不少評課文章,並出版了《陳永明評議數學課》及修訂本,該書曾列為中國教育網2009年「影響教師的100本書」。

2.我贊同、欽佩張景中院士提出的「教育數學」和張奠宙教授提出的「雙基教學」等觀點,我是張景中院士的「中巧說」的極力推行者(「中巧說」一詞是我提出的)。在學習「中巧說」的基礎上,研究數學習題教學,和一些優秀中青年教師一起撰寫出版了《數學習題教學研究》、《陳永明解評數學題-高中數學分類解析》和《陳永明解評數學題-初中數學分類解析》。

3.作為一個比較大的「夾縫」,我對數學教學中的邏輯問題和語言問題做了一點研究,已經和一些優秀中青年教師一起撰寫出版了《數學教學中的邏輯問題》、《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問題》兩本專著。這兩本書曾列為中國教育網2009年「影響教師的100本書」,《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問題》還獲得全國數學教育類圖書一等獎。

長期以來,中學數學裡的邏輯知識似乎只講命題四種形式,反證法等等,後來增加了與或非(屬數理邏輯中的命題演算),但是對數理邏輯中的謂詞演算基本不涉及。其實謂詞演算中的基本知識,如量詞:每一個,有一個,中學數學裡是十分有用的,而且是能夠接受的。或許可以這樣說,我是在基礎數學教學中引入數理邏輯基本知識的先行者之一,其中「一致性命題」、「平均值原理」有一定開創性。同時我也是系統研究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問題的先行者之一,有關論文曾獲全國高師數學教育研究會長春年會論文一等獎,並在東京召開的東亞數學教育大會上宣讀。

4.由於長期從事師資培訓工作,深深感到我們的中小學數學和大學數學有斷層.一方面,中小學數學教師雖然讀過高等數學,但是用來指導自己的教,還是有困難的。我們常說居高臨下,但我的經驗是:「居高」了,並不會自然「臨下」的。另一方面,大學生學習高等數學時有不少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學裡只是重視了解題,但是恰恰有些知識和能力,大學學習時需要,而中學裡沒有給予必要的鋪墊。在高等數學和初等數學的聯繫方面,我做了一些工作,寫了不少文章,並出版過《高等數學引橋》一書。

本人的文章,水平不高,但是比較接地氣,還是受一線教師歡迎的。近年來,微信成為重要的交流方式。2017年初,華東師大的《數學教學》發表了我的《也談評課:兩個觀點、十個字》、《想不通、想不到、理不清———也談難點》兩篇文章,我將文章轉發到了幾個數學教師微信群,竟然好評連連,點讚多多。還有一位網友深夜讀我的著作有感,特地給我發了微信。我儘管出版50多本書,但還是為青年讀者的反應受到不小的鼓舞,我想:我的文章還是有點價值的!這也是我將我的舊文整理出版的主要動因之一。

數學教育是個平凡的崗位,但也是一個廣闊的舞臺,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舞臺上唱最動聽的歌,演最動人的劇。筆者的高中時代是在著名的上海中學裡度過的,而且是優秀生,由於某種原因,我上了師範。但是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我兢兢業業,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為此我寫了一首順口溜:

少年曾做飛天夢,

豈知屈當孩兒王。

莫道講臺無彩色,

是金總是會閃光。

筆者年事雖已高,但有時還為幾個雜誌寫點「豆腐乾文章」。縱觀我的著作文章,比較有價值的幾本書都是在50歲以後寫出來的。這是為什麼?因為到那個時候,積累更多了,思想更成熟了。因此我覺得教育是我們值得一輩子研究,研究一輩子的事業。我國的數學教學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還有很多問題要研究。年輕人,靠你們了!

                        陳永明

                     於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學院

                        2019年 (時虛齡80)

陳永明,1940年生,教授,1962年畢業於上海師大數學系。從事中學數學教學12年,任職於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學院負責教師培訓37年。曾任上海市中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組副組長,教育部中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項目組成員,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數學教育研究會理事,上海市徐匯區教學指導團團長,上海市徐匯區陳永明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徐匯區政協委員。

曾在中央電視大學,上海教育電視臺授課百餘節。出版書籍50餘種,發表論文幾百篇,代表作有《陳永明評議數學課》,《數學教學中的邏輯邏輯問題》,《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問題》,《數學習題教學研究》,《高等數學引橋》,其中三種入選2009年中國教育網「影響教師的100本書」,一種獲全國數學教育類圖書評比一等獎。撰寫的科普作品曾被列為團中央的「希望工程叢書」,和獲得上海市優秀科普作品獎。

1992年起享受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教育部頒發的「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教師獎」;2015年獲「上海市優秀科普作家」稱號。

       目錄

第一篇 數學教學研究

導讀

1.中國特色的數學習題教學的五個流派   (節選自《數學習題教學研究》)

2. 學習中巧說,貫徹中巧說—談解題模塊和命題聯想系統  (全國教育數學2011年年會論文)

3.「二限」排列題的解法研究        (《上海數學教育研究動態》1980-3、4)

4. 計算----初中學生數學學習分叉點研究之一     (《數學教學》,2018-5)

5.應用題----初中學生數學學習分叉點研究之二    (《數學教學》,2018-12)

6.幾何入門----初中學生數學學習分叉研究點之三                 

7.幾何證明---初中學生數學學習分叉點研究之四

8. 想不通、想不到、理不清———也談難點        (《數學教學》2017-5)

9.視而不見和眼見為「真」----幾何觀察和直覺二議 (《數學教學》2017-10)

10. 數學概念的擴展與停留性錯誤            (《數學教學》81.5期)

11. 確定性---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

12.胸中有圖,胸中有例,胸中有數,胸中有表

第二篇 聽課、評課、磨課

導讀

1. 也談評課:兩個觀點,十個字                (《數學教學》2017-1)

2. 一題多解,多解歸一                        (《數學教學》2013-7)

3. 從一堂課看「上遊命題」系統的構建          (《數學教學》2013-7)

4. 一看到。。。。。。就想到。。。。。。                (《數學教學》2014-5)

5. 分段讀題審題法                           (《數學教學》2013-10)

6. 勿用老眼光看新問題--論停留性錯誤等問題  (《上海中學數學》2014-6)

7. 具有數學特色的詞語辨析                   (《數學教學》2012-10)

8. 研究基本量是一種數學思考                 (《數學教學》2014-8)

9. 發散到什麼程度才合適?                    (《數學教學》2013-7)

10. 一題多變,多題歸一--記一次「磨課」的過程 (《數學教學》2012-8)

11. 等腰梯形判定的磨課過程                   (《數學教學》2013-12)

12. 主題意識和結構意識                       (《數學教學》2014-2)

第三篇 數學教學中的邏輯問題

導讀

1. 真假和對錯                            (《小學數學教師》2015-7、8)

2. 「3≥3」正確嗎?                        (《小學數學教師》2014-7、8)

3. 從數學教師幾種流行說法看學點邏輯的必要性?   (《數學通報》1990-3)

4. 一致和隨變                                (《小學數學教師》2015-5)

5. 「每一個」和「有一個」                       (《數學教學》1996-2)

6. 「命題的否定」的作用和求法          (《數學教學》1991-5)

7. 平均值原理 (《數學通報》1992-7) 

8.從一道高考題的錯證看學點數理邏輯的必要性     (《數學教學》1990-1)

9. 在高三學生中進行邏輯量詞教學的實驗       (《數學教育學報》1998-2)

10. 一致性命題和賦值法                           (《數學通報》1990-12)

11. 介紹繼續教育中的一門新課程___「數學教學邏輯」  

(《中學教師培訓》1992.7、8合刊)

第四篇 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問題

導讀

1. 「咬文嚼字」教數學                 (《香港現代教學論壇雜誌》2001-4)

2. 論「數學化語言」             (《數學教育學報》1999-8)

3.中學生數學化語言掌握情況的測試

(第5屆東亞數學教育大會(2010,日本東京))

4.運用語言正確流暢是數學教學雙基內容之一----兼論初中各年級具體要求

(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年會(長春,2008))

5.要重視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必要的同義反覆     (《上海中學數學》1990-2)

第五篇.高等數學和中小學數學教學關係研究

導讀

1.π是除出來的嗎?                  (《小學數學教師》2014-2)

2億位值是用劉徽割圓方法算出來的嗎?(《小學數學教師》14-11)

3.只有圓能在地上平穩滾動嗎?   (《小學數學教師》2019)

4.化尷尬為神奇——從倒水實驗推導圓錐體積公式談起(《小學數學教師》2018-1)

5.從擲兩枚硬幣談起  (《小學數學教師》2018-7、8合刊)

6. 拋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越拋越精確?(《小學數學教師》2014-12)

7.為什麼邊長是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長是無理數?(《小學數學教師》2016-12)

8.常量、變量和約束變量     (<高等數學引橋>節錄)

9.數學中的「非理想方法」

第六篇 數學科普

導讀

1.  圓面積公式的改進和變形 (《少年科學》)

2.   分賭本的爭執   (《少年科學》)

3.  玫瑰花債務案是怎麼引起的  (《少年科學》)

4.  有趣的婚姻問題 (《少年科學》)

5. 數學動手做--移山填海   (<中學生科技報>)

6.大大得小(數學相聲)     (摘自《兒童數學世界》)

7.豬八戒吃饅頭(數學童話)

第七篇 教育和教師培訓

導讀

1.鼓勵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上海教育》1992-5)

2. 高師專科小學教育專業數學課的設置和教材編寫的幾個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1999-3)

3. 學員研究組是職務培訓課程的好形式    

(上海市「八五」幹部培訓師資培訓論文)

4.教育呼喚MBA                (《徐匯教育》2005-9)

5.願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陳永明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語  (<徐匯教育)

6. 「書香中國—『減負令』下的教輔材料如何突圍」

(東方電視臺《看東方》2016「上海書展」現場特別報導)

7. 我經歷過的和見到的數學教育的人和事(口述歷史)

8.紀念張奠宙教授

9. 《數學教學》引領、幫助、見證了我的成長   (《數學教學》2016-1 )

 

第八篇 附錄 

導讀

1.《數學習題教學研究》序(節選)    張景中

2.《陳永明評議數學課》序     張奠宙

3.《我親歷的數學教育》(節選) 張奠宙

4. 「量的目的是為了不量」   張奠宙 趙小平

5.《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問題》序    趙憲初

6.《數學教育研究和寫作析評》(節選)    張國傑 王光明

7.語言與數學教育(節選)  鄭毓信

8. 《教育數學概論》(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節選   李興貴 賴虎強

9. 當好教師的教師---徐匯區教育學院見聞錄(節選)   徐成滋

10,《數學教學邏輯》論文集序 陳汝作

11.從笨孩子到教授—陳永明在特級教師談素質教育會上現身說法反響強烈  蘇軍

 

           

彭翕成註:陳永明教授的書,一直是我喜歡看的。不過很多朋友說,難得買得到了。這次新作出版,第一時間向大家推薦。

還要過一陣才能在噹噹和京東買到。

如急需,可在淘寶搜索。


另外,還有讀者來問上次講座的事情。是不是有回放,是不是以後還有類似講座。感興趣的話,請關注公眾號 jiuzhangjingsi,他們是活動主辦方,會給你解答。


相關焦點

  • 陳永明:我的成長,遵循了「夾縫理論」 ||《陳永明實話實說數學教學》自序
    《陳永明實話實說數學教學》自序             筆者是個「草根教授」,沒有博士頭銜,沒有吃過洋麵包,在中學教書12年,後來在教師培訓的崗位上工作這些文章,有探討數學教學的,有評課的,有相對比較專門的數學教學中的邏輯、語言等問題的。這本書主要就是這些文章的選編。單位裡的領導曾經組織年輕同志總結我的經驗,結果總結出陳永明的「夾縫理論」。我分析了自己的優缺點,我不同於中學的優秀教師,他們善於教學,長於解題,這方面,我可能不如他們。我也不同於師大的教授,我少有理論,在教育理論、數學專業方面,都及不上他們。這是我的弱點。
  • 網上實話實說
    網上實話實說   歡迎您參加我們在網上的討論
  • 實話實說的英文有幾種說法?實話實說你是不是確實不會?
    實話實說的英文有幾種說法?實話實說你實話實說的英文怎麼說:speak frankly 釋義:打開天窗說亮話; 直言; 實話實說;音標:英[spik frkli] 美[spik frkli]not beat about the bush 釋義
  • 從四年級數學《倍數與因數》的課堂教學,看待幽默給學生的快樂
    將學習建立在數學活動之上,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在笑聲的陪伴下,感悟著學習的快樂,體驗著幸福的感覺。本來是一節內容枯燥的概念教學課,但申老師卻讓人感受到數學學習可以如此快樂,數學世界可以如此美妙。「實話實說這個過程還真是有點辛苦,可現在成功了你們心情怎樣?」老師似乎是動情地說了這樣的話。學生高興地說:「很開心!」從說話的語氣中也能聽出他們的開心。孩子真的是很容易滿足,有時我們可能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其實,他們的燦爛只需要一點點陽光,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太陽。
  • 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表達的教學
    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表達的教學    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文字、特定符號、圖形等形式引領學生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和圖形的空間位置關係
  • 實用英語口語:「實話實說」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口語:「實話實說」怎麼說 2007-04-18 00:36 來源:考試吧 作者:
  • 結構化教學:數學教學的理性回歸
    結構化教學要求教師換個視角或多重視角研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結構,建構學科基本結構;整體把握知識板塊,彈性設計教學課時。幫助學生在素材的整合中完成知識建構和認知建構,實現從能力提升向素養提升的跨越。     1.建立「連續」。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的學習都是一個連續構造的過程。
  • 什麼是數學的教學設計
    數學教學是強調數學素養,不是強化應試訓練;是以過程為核心,不是以結論為核心;是展示思維過程,不只是傳授數學知識理論。那麼如何備好課呢?數學備課問題,用專業術語來講,就是數學教學設計的問題。我們應該做到:1、洞察數學教學的本質;2、了解數學教學設計的理念、思路、理論依據;3、理解數學教學三維目標設計的內容,能清楚區分三維目標的層次;4、了解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分析的思路;
  • 崔永元時代的《實話實說》,讓我們中了什麼毒?
    我想答案有很多,但一定離不了《實話實說》。22年前開播、9年前停播的這個節目,是一切故事的開始。崔永元成就了《實話實說》,這話沒錯。但《實話實說》也成就了「小崔」,在成為KOL的路上,他通過《實話實說》完成了最為關鍵的「原始積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節目。
  • 小學數學遊戲教學
    一、教學遊戲的意義與優勢相對於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學遊戲的應用具有以下幾點優勢:長期以來,受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接受更多的是
  • 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一、 聯繫生活實際設計恰當的數學教學 1、 攝取學生熟悉的現實中的素材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就會對數學消除畏懼感、神秘感,而產生親近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 探討小學數學教學與數學思維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單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多的是要向學生傳授良好的學習方法,並指導學生用這些方法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分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樹立創新意識。所以,老師在傳授數學知識時,如何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步驟。
  •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
    現階段作為數學教師的自我為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本事,幫忙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我制定了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班級情景分析  我班學生大部分上過幼兒班,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
  • 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感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感   導讀: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是枯燥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數學教學形象化,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關鍵詞:教學媒體;數學教學;多媒體;應用  引言  數學是一門知識廣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較強的學科,而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可控制大容量性、快速靈活性等特點恰恰符合了數學教學中的要求。
  • [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由於它的研究與開發不僅關係到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和教學質量問題,而且也與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材教法、教學模式等各項改革密切相關,是一個領域廣闊的研究陣地,所以受到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的普遍關注。對於什麼是問題解決,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 實話實說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實話實說,用直捷了當的方法講出真實情況。出自:張恨水《夜深沉》第30回:「我實話實說,您兩隻眼睛不方便,就得早早有個兒媳婦來伺候著。」近義詞有:實不相瞞,實話實說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為人誠實。
  • 幼兒園教學論文:淺談「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感
    導讀: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 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銜接活動的數學。數學教學離不開銜接教學,它符合當代數學教育發展的要求,在新課改的今天,使銜接教學為教學活動服務顯得非常迫切。那麼,如何使數學銜接教學為數學活動服務,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 銜接學生認知結構 要進行某種數學思維活動,第一步要顧及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何為認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