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我不行」、「這不是我擅長的」、「這不是我的專業」。我們也常常對自己說:「我肯定做不好!」「我沒這方面的天賦。」父母老師也常常給孩子貼標籤:「他不喜歡讀書。」「這個孩子很努力,只是太笨了。」……諸如此類,凡此種種。我們慣常於給他人設限,給自己設限。而這種設限讓我們的人生局限在一個範圍無法突破,反過來又似乎證明了我們確實不行。
難道我們真的不行嗎?吉姆·奎克的《無限可能》一書,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可以突破任何極限。
生命沒有極限,除非你給自己設限
吉姆·奎克是大腦教練,是記憶力提升、腦力優化、快速學習方面公認的世界級專家。
但是在他的讀書生涯中,他卻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甚至有老師說他:「這孩子腦子壞了。」這一切都源於童年時的一場事故,他的大腦受到極大損傷。之前他是個充滿活力的孩子,受傷之後,他在學習上遇到了從未有過的障礙,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也變得極差,又有了閱讀障礙。他在學校被人欺負,不管怎麼努力也無法取得好成績,他自己也到了準備放棄的地步。
對照之下,也許你會覺得,我還沒到這個地步。是的,不管我們的成績怎樣,我們的頭腦是沒受傷的,是不存在問題的。那麼,為什麼我們無論做什麼都做不好呢?為什麼我們拼命努力也達不到別人的高度呢?難道真的存在智商的高低區別嗎?
在苦苦掙扎了多年之後,吉姆·奎克終於找到了學習的方法。這一方法讓他站在了金字塔的頂尖,成為大腦教練。他教授的方法影響了埃隆·馬斯克、理察·不蘭森、諾瓦克·德約科維奇、斯坦·李這些著名人士。同時,他被聯合國、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谷歌、耐克、維珍、通用電氣、二十世紀福克斯等機構聘為大腦教練。他的在線課程被190多個國家的學生使用。
就是這麼一個曾經腦部受傷有學習障礙的人卻成了世界級的大腦專家。吉姆·奎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不要給自己設限,一切皆有可能。我們給自己設置的上限,其實並非我們的極限,而是我們必須跨越的障礙。
成為終身學習者,你才能應對世事變化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日新月異,不學就會落後於這個時代,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掌握新的技能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應對不可知的未來。那些有大成就者無一不是終身學習者。作者告訴我們,這個時代蠻力要為腦力讓路。
但也許你拼命努力,儘管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焦慮不堪,卻收效甚微。這時候千萬不要認為是自己智商不夠。作者指出,造成這個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學習方法不對,我們身體裡的超能力還沒有被喚醒。天才不是與生俱來的,成為天才靠的是堅定決心,嚴守紀律,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
在書中,作者提到,有一次他們去餐館吃飯,點餐時服務員沒有用筆記下他們各自分別點的食物,但送餐時卻準確無誤地送來了每個人點的餐,就連其中不同的調料都沒有弄錯。是這位服務員天生記憶力驚人嗎?其實只是她在服務的過程中刻意訓練出來的。
能力有限這是一句逆天大謊,我們之所以不能完成某項任務,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做不到。
想要獲勝,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學習上快人一步
如果說知識就是力量,那麼學習就是我們的超能力,而我們的學習能力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那麼如何學習呢?
作者分五個方面講解了加速學習的方法。即如何做到專注、如何有效學習、如何長久記憶、如何快速閱讀和如何敏銳思考。
作者給出的建議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整理所處的環境,讓它不再雜亂無章;讓忙碌的思想平靜下來。養成七個良好的習慣:主動回憶、間隔重複、管理好狀態、利用嗅覺、為大腦播放音樂、用整個大腦去傾聽和注意做筆記。利用聯想、情感、位置、故事達到快速記憶。用手指輔助閱讀,拓展外圍視覺。用六頂思考帽拓展思維。
此書有理論上的詳細闡述,有具體的方法,有典型的案例,還有實戰訓練。書的最後還附上了十日訓練計劃,幫助我們開啟無限可能。
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擁有超能力,才能開啟不一樣的人生。誰能始終獲得最新的知識,誰就擁有成功所需的競爭優勢,這不僅限於學術和專業領域。生活中的各個關鍵領域都是如此。
作者說他們的使命就是打造更出色、更聰明的大腦,不讓一個大腦掉隊。這就是他寫作此書的目的。
如果你也想超越現在的自己,如果你也想創造無限可能的生活,那就試著跟著作者邁出堅實的一步吧。
「如果雞蛋被外力打碎,那是生命的結束;如果雞蛋被內力打破,那是生命的開始。奇蹟的開端永遠在事物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