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催眠師流靜於2021年1月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SCI期刊,影響因子4.7)上發表心理學方面學術論文《Ten days of complete fasting affected subjective sensations but not cognitive abilities in healthy adults》。
流靜,本名劉文娟,中華心理學協會社會心理研究院執行院長,中華心理學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師從著名文化學者康震教授。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熱愛古典詩詞歌賦,熱愛《莊子》。
2013年,成立流靜心理工作室,將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與西方心理學相結合,致力於推動實現大眾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
2019年,開始出版《催眠現場》系列叢書,共三本,60餘萬字。高清再現催眠現場的過程以及個案心態轉變的歷程,用文字的光芒溫暖在迷茫中孤獨與不屈的靈魂。這些文字自帶光芒,讀者閱讀的過程就是療愈身心的過程。圖書出版之後,《北京日報》《山西晚報》《濟南時報》《江蘇廣播電視報》《揚子晚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青年網等報刊媒體紛紛做了採訪報導。
2018年,流靜所在的北京子源辟穀培訓中心參與由中國航天員中心、深圳市綠航星際太空科技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五家合作開展的航天基礎醫學和心理學實驗研究,實驗代號為「源航行動」。這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深度融合、並肩前行的前瞻性實驗。
實驗成果之一,心理學方面的學術論文《Ten days of complete fasting affected subjective sensations but not cognitive abilities in healthy adults》2021年1月在國外權威學術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SCI期刊,影響因子4.7)上發表。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31470832,81801872);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SMFA17A02,SMFA17B04,SMFA17B06,SMFA18B02,SMFA18B06),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航天醫學實驗項目(HYZHXM01002)和深圳科技計劃(CKFW2016082915204709 )的支持。
實驗研究背景:空間飛行、地外駐留過程中可能出現食物短缺等應急情況,在這種長時間的禁食狀態下,人體是否仍能保持情緒穩定,維持認知能力,對提高生存率尤為重要。研究禁食低代謝對兩者的影響,對擴展技術的應用範圍,提高應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重要意義。
實驗設計包括四個階段:適應期,禁食低代謝期,復食期和恢復期。其中適應期3天,禁食低代謝期10天,復食期4天,恢復期5天。共有所有13名參與者完成了此次研究。在6個時間點對相關生理、心理和認知能力進行了測試。
實驗結論表明:(1)10天禁食低代謝對抑鬱(情緒狀態)和焦慮(焦慮自評量表)有影響。志願者在禁食期間沒有憤怒等情緒,能夠保持平靜的心態。
(2)10天禁食低代謝以及恢復期志願者的認知能力沒有明顯變化。
(3)採用血糖和血酮試紙條連續監測血糖變化,血糖濃度顯著低於正常水平。血酮的變化正好與血糖相反。由此可見,在禁食3-6天之間是葡萄糖儲存消耗、糖異生再生以及酮體生成之間形成新平衡的關鍵。
總之,我們的數據表明,長期禁食過程中志願者的主觀情緒評分呈現「∪」或「∩」形曲線,但對認知功能沒有明顯影響。同時我們還發現了情緒與能量代謝間存在明顯相關。實驗結果為未來空間探索任務中應用禁食低代謝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