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一,對部分朋友來說,終於把正月熬過去,二月二龍抬頭,可以光明正大理頭髮。「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 民間流傳300多年的俗語:正月不理髮,不然後果很嚴重——會死舅舅。
自己腦袋上的頭髮真的會跟舅舅性命有關嗎?仔細想想,這樣不具有科學性關聯的,顯然不可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謠言並流傳300多年呢?
這個故事,我們得從清朝說起
1644年以前漢族人18歲以下的小孩可以理髮,並且一般都是剃禿頭。等過了十八弱冠之年的男子就是頭上所有頭髮都要留著,一直到年終,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說法。但清軍入關以後,為移風易俗,強令漢人剃髮留辮,下達並強制執行「剃髮令」。
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以及逐漸安定的盛世之治,剃髮政策得以正常實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前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
舅舅們這下可放心了吧。但傳統習俗在民間根深蒂固,如果舅舅深信不疑,建議你還是過後再好好打理下,畢竟「家和萬事興」!
龍抬頭:理髮除舊
「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而「理髮除舊」是民間龍抬頭的重要儀式之一。那麼什麼是龍抬頭,為什麼龍抬頭要選擇剪頭髮呢?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中國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者。農曆二月二,民間祈福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而人們普遍認為這一天呢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美好的寄託。
2020年的疫情影響,無論女生或男生都被迫留在家中自我隔離,商家也無法正常營業。有網友調侃說,全國男生即將進入流星花園狀態,集體成了F4。當然理想版的F4蠻養眼的,但現實卻很骨感。所以大家想理髮的願望也很迫切了!
今年龍抬頭日:不宜理髮
是否齊刷刷明日去理髮呢?讓掐指一算,今年二月二,其實並不適合剃頭。
明日(2月24日)為「丁酉日」,而民間擇吉術中,凡遇丁日都是忌剃頭的。
丁不剃頭,頭主生瘡
民間認為,「丁」與「疔」二字諧音,在丁日剃頭,易使人生疔瘡。疔瘡是什麼呢?一種多發於面部和手足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發病迅速,且危險性較大。
明代醫家陳實功在《外科正宗·疔瘡論》云:「夫疔瘡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發夕死,隨發隨死」。這種疔瘡,生在眉心的,叫眉心疔;生在鼻部的,叫鼻疔;生在人中的,叫人中疔;生在人中兩旁的,叫虎鬚疔;生在唇部的,叫唇疔。雖部位不同、名稱各異,但都是火熱毒邪蘊結所致。這也可見,丁為火,「疔」字裡面則包含「丁」字,絕不是空穴來風。
丁日剃頭,人丁受損
民間以多子多孫為福,人們懼怕在丁日剃頭,意味著家中人丁受損,故有此忌諱。但為什麼受到限制的是剃頭,而不是修剪手指甲之類的事情呢?
《孝經》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足可見頭髮之重要,與家族血脈頗有關聯。
至於指甲,古人認為「甲為筋之餘,甲不敷截筋不替」。也就是說,經常修剪指甲,可以加強新陳代謝,促使筋氣更新,這實際上是一種養生方法。
適合剃頭的日子並不多
其實剃頭與理髮是不同,但考慮到「龍抬頭理髮除舊」的習俗,還是建議當日不要修剪頭髮。護理頭髮,梳理頭髮也可以意味「從頭做起」了。
至於適合剃頭的日子,一般要選擇黃曆上的除日,或者當日有解神、除神當值;而除了丁日之外,遇到兇日大多要避開,又忌每月十二日、十五日。
紅色宜,白色可選,黑色忌理髮
當然龍抬頭的習俗有很多,剃頭僅僅是其中一條。在二月二龍抬頭當天,想沾龍氣的操作還有踏青與龍食。
「二月二」古稱「踏青節」,合適踏青、生發陽氣。而現在只能在居家做些合適的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龍食也是我們平日可見被冠以龍之名。比如:春餅——龍鱗、麵條——龍鬚、米飯——龍子、餛飩——龍眼、餃子——龍耳、炸油糕——龍膽。
易姐明天選麵條來迎接龍抬頭,不知道天易壹點的粉絲,你選擇哪款龍食呢?
最後過完了二月二,才是真正過完年。我們工作生活也應正式步入正軌。雖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在這艱難的開年,我們還是得做好規劃,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
天易壹點:以往精彩內容:《2600年前老子警世恆言:天人合一,否則將自食其果》《孔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欲發「假口罩」國難財,不可!》《2020鼠年趨吉避兇法寶:七條風水布局,助你行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