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6月2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彭禕)一根直徑不足2毫米的纖維內鏡導管,由病人乳頭進入乳管,像「火眼金睛」一樣揪出問題。近日,武漢亞心總醫院普外科為一名60歲女性患者施行乳管鏡技術,並揪出疾病「元兇」——乳腺癌。據悉,亞心總醫院自開展乳管鏡檢查以來,已成功診治多例乳管內腫瘤患者。
60歲的王女士家住礄口,她近日發現內衣上有不明原因暗紅色液體,便來亞心總醫院就診。該院副院長、普外科主任李明傑教授仔細詢問情況,並為其做了詳細查體後,李明傑教授判斷,很可能是乳管內出現病變所導致,於是,他建議王女士做一次乳管鏡檢查。
果然,乳管鏡檢查及局部病灶切除的病理結果證實,導致乳頭溢液的罪魁禍首是乳腺癌。由李明傑教授手術,為患者施行了左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將其「元兇」剷除。目前王阿姨正在接受術後後續治療,康復情況良好,不久後即可出院。
乳管診療有了「火眼金睛」
李明傑教授介紹,對乳頭溢液的病因診斷,一直是醫學上的難題,乳腺超聲、鉬靶等常規檢查通常難以發現乳管內病變。以往,乳頭溢液的檢查,普遍採用乳管造影等方法,但是確診率不高。「有的市民還對造影劑過敏,那就沒有辦法做了。」李明傑教授坦言,畢竟看不到乳管內的真實狀態,醫生也很難區分乳管內的具體病情。
如今,這些「難題」在亞心總醫院已經不復存在了。醫院引進了經開區首臺乳管鏡設備。通過在患者乳頭溢液的埠,插入一根直徑不到2毫米的電子纖維乳管鏡,並通過電腦屏幕對乳腺導管腔和管壁進行「探尋」。通過檢查,醫生可判斷出乳腺炎症、導管擴張和隱藏於乳管內的腫瘤,還可以判斷瘤體的形狀、大小和性質等,並能為微創治療和手術提供「精確指導」。
這樣一來,醫生可以大大避免疾病的漏診、誤診出現,給乳腺癌患者獲得了早期治療的時機。據悉,乳管鏡目前已經成為乳頭溢液病因診斷的首選手段,同時也可用於良性乳管病變的治療手段。
李明傑教授檢查患者病情
注意,乳腺癌可表現為乳頭溢液
近年來,我們時常能看到一些名人因乳腺癌去世,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注乳腺疾病。眾所周知,乳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乳腺良性疾病也呈上升趨勢。李明傑教授介紹,很多患者對乳腺病的防治知識不足,延誤了早期治療或者採用了不當的治療方法。乳房疾病有三大臨床症狀:疼痛、腫塊、乳頭溢液。疼痛、腫塊容易引起大家注意,而乳頭溢液往往被大家忽視。
他提醒,市民不要小看乳頭溢液,常見的乳腺疾病如乳管炎、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都可表現為乳頭溢液,「平時的接診中,不少患者會存在乳頭溢液的情況。乳頭溢液的情況僅次於乳房疼痛和乳房腫塊,是乳腺疾病常見的三大臨床症狀之一。不少女性一生中或多或少都發生過乳頭溢液。」李明傑教授說,患者大多因看到內衣上有液體浸溼痕跡或自行擠壓出液體而就診。
「常見的乳腺疾病,如乳管內乳頭狀瘤、乳管擴張症、乳管炎、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都可以表現為乳頭溢液。」李明傑教授表示。
非妊娠和哺乳期乳頭溢液需特別警惕
李明傑教授提醒,雖然大家一定要重視乳腺溢液的情況,但絕不是談乳腺溢液「色變」,正確認識乳腺溢液的情況非常有必要。
乳頭溢液可分為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生理性溢液是指妊娠和哺乳期的泌乳現象、口服避孕藥或鎮靜藥引起的雙側乳頭溢液及絕經後婦女單側或雙側少量溢液等。病理性溢液是指非生理情況下,一側或雙側來自一個或多個導管的間斷性、持續性,從數月到數年不等。乳頭溢液容易被患者所忽視,其實乳頭溢液是乳腺發生疾病甚至是乳腺癌的早期信號,是不可忽視的乳腺異常表現,需要引起廣大女性朋友的關注。
「乳頭溢液的較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乳腺癌。」李明傑教授提醒,從乳頭流出的液體很黏稠、發黃或者發綠,或者散發出一種奇怪的氣味,這可能是感染之後出現的膿汁。「如果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間發現乳頭溢液的情況,一定要立刻去有資質的正規醫院就診。如果乳管鏡發現乳管內腫瘤,即使是良性的乳管內乳頭狀瘤,也有惡變風險,故宜早期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