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走向世界

2020-12-16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在美國出版的中國科幻長篇《三體》英文版入圍「星雲獎」,劉慈欣再次創造歷史。

 

 

請看中國日報網報導: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Three-Body Problem," a Chinese sci-fi novel, has been nominated in the 2014 Nebula Awards organized by the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Writers of America.

中國科幻小說《三體》的英文版已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2014年度「星雲獎」提名。

 

「科幻小說」的英文表達就是sci-fi novel,其中sci-fi是science fiction的簡稱。除了小說,常見表達還有sci-fi movie/film(科幻電影)。

 

此次獲得提名的《三體》英文版,由美籍華人(Chinese American)劉宇昆翻譯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trilogy)的第一部。英文版的名稱被譯為《三體問題》(The Three-Body Problem)。

 

據業內人士分析,上一次長篇翻譯文學作品獲得星雲獎提名(nomination)是在1976年(卡爾維諾的不朽名作《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如今時隔38年,翻譯成英文的華語科幻作品能成功入圍,實屬不易。

 

《三體》虛構了一場人類與外星人(aliens)的末日之戰(an apocalyptic battle)。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侯瑋萍)

相關焦點

  • 《三體》今開譯英文版 中國最好科幻小說走向世界
    2006年,「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長篇小說《三體1》出版,中國科幻文學進入了「三體紀元」。接下來的兩部續集,一部比一部更轟動,直接製造了中國最近兩年的科幻熱。
  • 《三體》日文版風靡日本 日媒:中國科幻小說走向世界
    劉慈欣(新華社)關於中國科幻小說的特徵,劉慈欣說,經常會有人問不同之處,但是容易在不同文化中引起共鳴的正是科幻小說。他解釋說,在現實主義文學中,基於人種的國家隔閡是難以超越的,但在科幻小說中,人類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應對危機。報導認為,東西方科幻小說在危機處理方式上存在不同特徵。
  • 日媒:中國在科技領域日益自信 助推科幻小說走向世界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日媒稱,累計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中國暢銷科幻小說《三體》日文版發售。日文版《三體》在日本出售一個月銷量就突破了10萬冊,在近年的海外科幻小說中創下了不俗的成績。關於中國科幻小說的特徵,劉慈欣說,經常會有人問不同之處,但是容易在不同文化中引起共鳴的正是科幻小說。他解釋說,在現實主義文學中,基於人種的國家隔閡是難以超越的,但在科幻小說中,人類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應對危機。報導稱,東西方科幻小說在危機處理方式上存在不同特徵。西方是英雄主義,將希望寄托在具有特別力量的英雄身上。
  • 三體日文版風靡日本 日媒:中國科幻小說走向世界
    劉慈欣(新華社)   關於中國科幻小說的特徵,劉慈欣說,經常會有人問不同之處,但是容易在不同文化中引起共鳴的正是科幻小說。他解釋說,在現實主義文學中,基於人種的國家隔閡是難以超越的,但在科幻小說中,人類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應對危機。   報導認為,東西方科幻小說在危機處理方式上存在不同特徵。西方是英雄主義,將希望寄托在具有特別力量的英雄身上。但在東方,特別是中國重視集體主義,大家齊心協力朝著共同的目標奮鬥。
  • 劉宇昆的遼闊科幻世界
    很多人知道科幻翻譯者劉宇昆,但對科幻寫作者劉宇昆並不熟悉,對他的科幻小說更是陌生。在大多數讀者的印象中,科幻小說裡儘是科技和幻想,因為與現實世界的陌生和疏離感,並不是那麼好接受。實際上,科幻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遼闊。是科幻翻譯者,也是科幻寫作者  2015年,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 中國科幻大會 | 劉慈欣:科幻讓我們提前適應技術變化
    除了世紀災難、外星入侵,國際科幻有哪些最新發展趨勢?AI不斷戰勝人類,人類未來是否終將屈從技術?科幻作家劉慈欣。東方IC 圖11月10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以「眾創聚力 科幻未來」為主題的2017中國科幻大會正式啟動。
  • 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why not?
    11月22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開幕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得主給出3點理由1歷史底蘊·厚40年前創辦的雜誌《科幻世界》作為國際影響最大的科幻盛典,世界科幻大會已經有80年歷史。11月24日,在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的論壇上,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第一屆和第四屆「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得主吳顯奎表示,科幻是面向未來的藝術,我們人類的美好越來越離不開科幻。申幻的過程就是讓成都、讓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也讓世界聚焦成都,推動整個人類文明走向一個新的階段。
  •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及其傳播:創造一個世界
    到目前為止,《三體》被翻譯成14種外語,在德國與西班牙也分別獲得最高獎項,在德語世界和西班牙語世界成為最暢銷的中國小說。這是中國科幻前所未有的榮耀。過去二三十年間,量子力學、超弦理論、人工智慧等新潮科學觀念正在重新塑造世界的形象(這與人文領域中出現的先鋒派文化和批判理論有著有趣的同步性):從有序走向混沌,從必然走向模糊,從決定走向啟示。如果把韓松、劉慈欣、王晉康等看作新科幻的代表作家,我認為他們所直接汲取的文化養料,是上世紀80年代文學中的開放精神與批判姿態。科幻文學以新奇的面貌將文學的先鋒性張揚出來。
  • 《科幻世界》《科幻世界畫刊》(小牛頓)入選2020年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
    最近,來自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一份「紅頭文件」塵埃落定。為響應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的號召,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組織開展了中國科普優秀期刊目錄試點工作。經過層層審核篩選,最終評選出50種科普期刊進入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2020年),目前公示階段已完成。其中,四川省科協主管的雜誌就有3種入選,分別是《科幻世界》《科幻世界畫刊》(小牛頓)和《課堂內外》(小學版)。
  • 《科幻世界》入選2020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
    近日,為響應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的號召,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組織開展了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試點工作。經過層層篩選審核,最終評選並公布了50種科普期刊進入2020年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
  • 《科幻世界》入選2020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
    近日,為響應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的號召,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組織開展了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試點工作。經過層層篩選審核,最終評選並公布了50種科普期刊進入2020年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
  • 《科幻世界》雜誌簡介
    《科幻世界》創刊於1979年,前身是《科學文藝》和《奇談》,至今已有三十年的歷史;有數據顯示《科幻世界》發行量最少的一期僅七百份,而今天是近四十萬;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誌,曾獲得「世界科幻協會最佳期刊獎」、「中國國家期刊獎提名獎」,併入選「中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 中國科幻的進擊與隱憂_文化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參與者既有韓松、寶樹、陳楸帆、糖匪、飛氘、王侃瑜這樣不同年齡層的科幻作家,也有趙松這樣熟悉傳統文學和科幻文學的跨界作家,還有嚴鋒、何平這樣的文學評論家,在不同維度、多元視角的互相激發下,中國科幻文學在當下、在未來、在內部、在世界的位置和面貌,有了逐漸被辨認的可能。
  • 十部科幻作品獲首屆華語科幻電影「原石獎」
    華語科幻電影「原石獎」由世界華人科幻協會頒發,獲獎作品是從三百多部參賽作品中評選出的,最有希望雕琢成科幻電影的科幻電影劇本和科幻小說。在頒獎典禮前舉行的「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十年慶典開幕式暨2019中國科幻新時代高峰論壇」上,劉慈欣、韓松、王晉康等100位科幻作家,以及眾多科幻從業者和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就「前沿科學與科幻」「科幻文學與科幻小電影」「中國科幻走向世界」等話題展開討論,共商中國科幻發展前景。「科幻文學應該走在時代前沿,引領和塑造時代。」
  • 【世界讀書日】2016最值得讀的科幻書單!科幻世界出品必屬精品
    自1999年處女作《鯨歌》問世以來,劉慈欣已發表短篇科幻小說三十餘篇、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六部,九次榮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他的長篇代表作《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像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鬱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新高度。
  • 世界十大最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劉慈欣第九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 從《三體》眺望中國科幻出海遠景
    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備受世界關注,海外讀者也想從書中了解中國人是如何想像未來的,「這是很重要的,如果對這個國家都不感興趣的話,就不可能對《三體》產生興趣」。姚海軍的判斷十分切合中國圖書走出去的現狀。
  • 硬科技與軟文化打造中國科幻大片
    這種流浪地球範式可以說植根在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層,傳承了由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神話所代表的保衛自己家園的傳統,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對未來世界科幻命題的一種獨特的想像和解決方式。  影片在構建起地球流浪的大背景之下,刻畫了一個家族三代人物即老韓、劉培強、劉啟之間的認同關係,突出了中國式家族認同傳統的當代魅力。
  • 見過科幻大咖後,《科幻世界》在武漢又收穫了新榮譽!
    9月14日上午,科幻世界來到本屆武漢刊博會除了參展,我們還為大家帶來了「一本雜誌  一種文化——中外作家暢談科幻期刊對科幻文化的推動力」對談活動下面小編就帶你回顧本次活動上的精彩對談吧:  Q:《科幻世界》雜誌對中國科幻發展的作用和貢獻?  羅伯特·索耶:某一種文化總會以一個出版機構為核心發展起來,而《科幻世界》就是中國科幻文化的這個核心。除此之外,它還培養了大量的科幻創作者。
  • 中國知名科幻雜誌《科幻世界》社長暫被停職
    新華網成都4月1日電(記者曹妍)四川省科協機關黨委副書記李大用1日表示,四川省科協黨組31日對《科幻世界》雜誌編輯集體要求撤銷社長職務的事件做出階段性處置,決定暫停李昶的社長、總編輯職務,並要求李昶配合處理遺留的刊號合作問題。李大用1日上午在雜誌社宣布了這一決定。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編輯稱,會上李昶表示願意配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