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娟 經歷多次風傳和當事人反覆澄清之後,蒙牛終於正式併購現代牧業(01117.HK)。
5月8日早間,蒙牛乳業(02319.HK)宣布增持原料奶生產商現代牧業的股份,增持後蒙牛乳業持股比例將從原有的1%增至28%,成為現代牧業單一最大股東。
由蒙牛前高管創立的現代牧業從誕生起就攜帶著塗抹不去的「蒙牛印記」。在過去幾年間,蒙牛亦是現代牧業最大的原料奶採購企業,現代牧業生產的70%以上奶源供給蒙牛,實際供應量最高時一度達到95%以上。
對於之前幾度想要淡化「蒙牛印記」、意欲自立門戶的現代牧業而言,此次「落葉歸根」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嗎?而蒙牛乳業怎樣將現代牧業無縫整合進自身戰略規劃當中,也將是個不小的難題。
意料之中
根據公告稱,蒙牛乳業分別向兩家私募基金——KohlbergKravis-Roberts&Co.L.P.(簡稱「KKR」)附屬公司Advanced Dairy購買20.44%股份,及CDH China Fund間接全資附屬公司Crystal Dairy買入6.48%現代牧業的股份。此次收購分兩階段完成,合每股代價為2.45港元,總代價31.75億港元。
交易完成後,蒙牛乳業躍身為現代牧業單一最大及主要股東,持股由1.078%增至 27.99%,而 KKR及CDH的持股則降至3.52%及1.51%。「蒙牛在五年規劃中,就對牧場的升級擴大制定了詳盡的發展規劃。」蒙牛公關部對經濟觀察報稱,此次直接加大對現有成熟牧場(即現代牧業)的投入,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方式。
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奶源成為乳業發展的最關鍵制約點。而中糧入主蒙牛之後,提升奶源供應和質量更是被提上了重點。據經濟觀察報了解,蒙牛目前規模化集約化奶源約為93%,根據其內部的規劃,在2015年之前這個數字將達到100%。
顯然,此次拿下現代牧業正是這一戰略的重要一步。蒙牛公關部稱,這筆交易「為蒙牛整體的牧場建設計劃提供了一個大牧場合作和管理的參考模式。」
在經歷了前期的風傳、否定,再風傳、再否定之後,這筆交易也被坊間視為一樁意料之中的收購。
現代牧業前身是領先牧業,由蒙牛原副董事長鄧九強等前高管於2005年9月創辦。從成立之日起,它就始終無法擺脫「被蒙牛收購」傳聞的困擾。而在鄧九強去年9月離開現代牧業的前後,類似傳聞更是一度抵達頂峰。
今年1月14日,蒙牛大股東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期間透露,蒙牛乳業收購現代牧業一事「一直在談」,但還未有進展。4月份,併購「新聞」再度風傳。但與之相關的各種猜測幾乎都無一例外地遭到當事雙方的公告否定。「這是一個早晚的事情」,在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鄧九強離開後,原來投資於蒙牛的KKR等私募股權基金尋找機會脫身,而此時進入二度創業的蒙牛也正在急於尋找穩定可靠的奶源。在這樣的背景下,雙方聯姻幾無懸念。「其實,蒙牛自始至終都非常迫切需要將現代牧業拿下。相比現代牧業,蒙牛的收購意願也更強烈一些」,宋亮稱。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亦持同樣看法。她認為蒙牛此次收購價格「事實上有些偏高」,表面上看此次2.45港元低於2.62港元的股價水平,但是在未有幅度限制的香港市場,這6%的差價空間其實較易突破。「未來一旦現代牧業跌破2.45港元,蒙牛將遭受一定損失。」
瑞信發布研報稱,該項交易對蒙牛乳業而言,短期內會能稀釋股本回報率以及投資資本回報率,但從長期看對蒙牛的影響為正面,因該公司業務模式可實現進一步整合,同時可以鎖定原奶質量。
整合難題
和蒙牛乳業的迫切「求婚」相比,此次「委身」的現代牧業其真實心態也許複雜很多。
儘管由「老蒙牛人」一手創立,但現代牧業一直以來都想要淡化蒙牛印記,擺脫對蒙牛的過度依賴。現代牧業早在2008年時曾公布過一個與蒙牛訂立的為期10年的承購原料奶供應協議,按照該協議,現代牧業在未來10年不少於70%的原料奶將供應給蒙牛,剩餘30%的奶源可供應其他乳企。
這原本是一樁雙方意在「互相套牢」、謀求未來穩定收益的合約。但是隨之現代牧業的急劇擴張,以及蒙牛的徹底「中糧化」,當事雙方的關聯日趨單薄,關係也變得微妙。
根據現代牧業2012年年報,其向蒙牛供應的原奶佔其總量的比例已由2011年的98.5%下降到86.7%,目前已跌至80%以下。不僅如此,其銷售給蒙牛的原料奶均價也由之前的3.8元/斤上漲至4.4元/斤。
與此同時,原本專注於上遊原奶生產的現代牧業開始將手伸向了下產業鏈下遊,直接參與了和蒙牛的競爭。
從2012年4月開始,現代牧業正式向終端推出其「現代牧業」自有品牌的盒裝常溫奶和瓶裝低溫奶、以及酸奶三大類產品。整個2012年全年現代牧業僅常溫奶的銷售收入已超過1億元,今年預計將達到4億元,其下一步還將擴大產品線,華北、華東、華中等地都在鋪市場。
蕭桂森負責現代牧業終端渠道鋪設,他此前曾任蒙牛連鎖事業本部負責人,在2005年前後曾幫助蒙牛打造類似的連鎖體系。他在早些時候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時稱,以後公司自有產品的生產量將逐步提高,「根據跟蒙牛的10年合約,到2018年,30%比例的現代牧業原奶都用來打造自主乳業品牌。」
就像當初的蒙牛崛起成為讓伊利頭痛不已一樣,深諳蒙牛發展軌跡的現代牧業是否也會成為蒙牛不可忽視的敵人,這讓蒙牛愈來愈坐立不安。這也是為何蒙牛務必拿下現代牧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此次收購完成後,現代牧業原有發展路徑是否要發生調整令人關注。
儘管在管理層方面,蒙牛和現代牧業都不約而同表示將會保持公司現有穩定團隊。但是談及現代牧業終端產品的發展,雙方態度耐人尋味。
蒙牛公關部對經濟觀察報稱,未來是否繼續發展現代牧業自有品牌產品將根據後者的經營情況而定,其認為「『現代牧業』這個產品目前對現代牧業的收入貢獻很低」;而現代牧業集團副主席高麗娜則對經濟觀察報明確表態:「未來自有品牌會保留並會擴大市場。未來奶價也將按照市場規則確定」。
可以預見,如何平衡此類分歧,將是未來擺在蒙牛面前不得不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