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後,一張照片爆火:比貧窮更可怕的是認命

2020-09-05 行動派DreamList

2020年的高考有多特殊呢?


大概就是多年後只要跟別人提起,你是7月7號和8號高考的,大家就能大概猜到你是什麼年紀。


開考第一天,安徽歙縣就登上了熱搜。5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使原本的人行道只能靠坐船通過。


歙縣的考生無法按時到達考場,7號當天的語文和數學兩門考試只能延期舉行。



在最重要的高三下學期,疫情又讓教學計劃無可避免地偏離了軌道。


中小學緊急停止教學,轉成網課。本來最該在學校緊張備戰的幾個月,高三學生們卻只能在家自學。


▲復學半個月,學生們又接到停課通知,哭著離開學校

如果2020是一張考卷,它有些難,甚至有些超綱。


但即使再艱難,也不該成為逃避或放縱的藉口。畢竟長路漫漫,誰還不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條件不好」,從來不是不努力的藉口


上半年,各省市的停課通知陸續出臺,無疑是對學生和家長們的重大打擊。


無法在教室裡專注奮鬥,黑板和課堂變成了薄薄的電腦屏幕。很多模擬考試就在臨門一腳,也被迫擱淺。



於是在這些日子裡,很多質疑的聲音開始出現。


有些人開始把高考看成一場金錢的博弈,認為家境好的孩子的優勢會在這場考試中被無限放大。因為他們可以去補課,可以獲取更好的教育條件。



更有甚者,直接指出「有錢的小孩靠補課至少能漲100分」。



條件和資源這類客觀差距一直存在,並且在以後很漫長的一段時間裡也不會消失。


我們必須承認這種差距,但不能讓它成為不努力的藉口和理由。


不能說這些質疑毫無道理,但卻太過有失偏頗。考試本該是依靠個人努力的事情,為什麼大家卻開始把重心放在了家庭背景的討論?


將學習成績直接與金錢和補課掛鈎,假想成「有錢補課就成績好,沒錢補課就成績差」,這未嘗不是一種無知,也無視了許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優秀學子。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將是否能做好一件事的決定權交給了資源、條件、金錢這些不可控的因素,就難免會開始勸自己「聽天由命」,給自己偷懶的理由。


中島敦在《山月記》裡曾寫下一句經典名言:


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終於知道自己並非珠玉;然而心中既存著一絲希冀,便又不肯甘心與瓦礫為伍。


最怕你明明能做到百分百,明明不甘於平庸,卻又因為害怕被現實打擊,把所謂的「資源差異」當藉口,放棄了推自己一把的決心。


自律的人,逆境中也在彎道超車


有人說,今年的高考很可怕,因為它會狠狠獎勵自律的人。


那些別人看不見的努力,可以讓他們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彎道超車。


疫情期間,武漢方艙醫院的一張照片感動了很多人。



病床前,一個男孩戴著口罩,正趴在桌子上奮筆疾書——他叫楊一帆,正在備戰高考,他說:「我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後的衝刺,不能掉隊。」


身後是病床,面前是厚厚一摞書本和試卷。即使環境再艱難,還面臨著疾病的威脅,總有人握筆的身影巋然不動,從未放棄。


無獨有偶,還記得那個在方艙醫院裡專心致志地讀《政治秩序的起源》的清流哥嗎?後來才得知,原來他是一位武大畢業的博士後。


讀書的照片在網上走紅後,他只平淡地說了句,「因為自己平時就很喜歡看書」。


——無論是高考生還是博士後,真正的讀書人,果然是不會輕易被逆境打垮的。


備考的日子裡,有人在病房裡筆耕不輟,也有人在泥沙地拔足狂奔。


劉傳賀是安徽宿州一所中職學校體育特長生,今年夏天迎來高考。



為了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考上心儀的大學,從1月份開始,他在疫情期間一直堅持訓練。


家在農村,沒有跑道,泥土地上拖著輪胎健步如飛,但沒兩個月就磨壞了一雙鞋;


沒有器械,缺乏工具,自行車軲轆、空心磚輪番上陣;


無人指導,就拍攝視頻讓教練糾正動作;缺少陪練,家人助陣充當「計時員」「發令員」。


6點起床,7點上網課,9點開始體能訓練……劉傳賀的時間表每一天都排得滿滿當當,文化課和體能訓練一天都沒落下。


沒有人監督和約束,他全憑一股認真的幹勁,日復一日地練習。


生活本來沉悶,但跑起來就會有風,能跨越一切障礙。


疫情期間,各大社交網絡也出現了很多關於高考的經驗貼和視頻。


b站就有不少「高考自習室」,博主們開著白噪音或輕音樂,安靜地陪伴高三學子們度過一段又一段在家學習的時光。



甚至還有模擬的高考考場,讓考生們在網上也能提前進行一場「仿真高考」……


「自律」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但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也許正因如此,那些做到的人便抓住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自律的人從不為不努力找藉口,所以值得擁有更高更廣闊的世界。正如半山腰總是擠的,你得去山頂看看。


即使這場逆境中的高考被篩掉了很多東西,卻會留下真正的珍珠。


不歌頌貧窮,但讚美努力


現在依然有很多人會說,貧窮是一個難以打破的魔咒,即使再怎麼努力,都會輸給命運給定的一副爛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確實依然存在,我們必須承認並正視它。


但,很難,就不去做了嗎?很難,就一定不行嗎?


命運給予貧窮和苦難不是多麼幸運的事情,但依然有些人在困境裡悄悄拔尖,驚豔了所有人。在艱難底色之下的努力,顯得更加熠熠生輝。


2018年,河北女孩王心儀以707分的高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她生於一個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姥爺生活不能自理,有兩個弟弟還在讀書。


為了緩解家庭生活壓力,她在高考結束後就到保定一家輔導機構做輔導員,北大錄取通知書寄來的時候,她還在異鄉打工。


王心儀的班主任張秀英曾這樣評價她:「她樂觀開朗,視野開闊,格局很大,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只知道學習的學生。」


儘管家境貧困,但她在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名列前茅。各種獎狀、證書貼滿了牆壁。她愛好畫畫、唱歌、演講,平時經常會關注時事政治、閱讀外文書籍。


王心儀的話曾讓很多人動容:


「貧窮可能動搖許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


「我從卑微之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沒有人不希望得到命運的垂青,貧窮也並不值得被歌頌。


但除此之外,更應該被看見的,是有人如何秉持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篤定,把一副爛牌打到最好


▲王心儀收到的北大錄取通知書

事實上,教育資源正在一點一點惠及所有人,溝壑也正在被逐漸填平。


3月,中小學生網課的伊始,廣東有關部門為9262名高三和初三學生分別提供一臺平板電腦,用於線上學習。


小林本來只能用哥哥的手機上網課,經常出現卡頓。


扶貧辦的人員為他送來了平板電腦,並教他如何使用,接收網課。「雲學習」開始變得便利起來。



河南學生郭翠珠這張動人的照片曾在微博刷屏:



她的家裡沒網絡,只能來村支部蹭網學習。不算明亮的一盞白熾燈下,父親默默地蹲坐在角落,陪伴著低頭學習的女兒。網友評論說,這是現代版的「鑿壁偷光」。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後續。


照片拍攝者劉墳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耀民告訴大家,在當地政府協調下,不僅為郭翠珠家裝上了寬帶,還送了免流量的手機。


許多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解決,但至少它們正在被緩解。


不要當一個僅僅只會詬病貧窮的人。去看看這些孩子是如何在石縫裡抽枝拔節,不斷求知。


正如年少時我們讀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看見的不是那塊壁,而是他如何奮力想活成自己的光。


高考,依舊是一場最公平的競爭


有人說,高考是社會給孩子們釋放的最大一場善意,因為它是人生裡最公平的一場競爭。


也有人指責所謂的「公平」,只是一個笑話。


但,到底什麼是「高考公平」?


是大家在同樣的時間,用同一份試卷,衝擊同樣的分數線。是無論你是誰,想上大學就參加這場考試,分夠即錄取,不夠即出局。


作弊、頂替這些行為的出現是執行的漏洞,並非高考本身的問題。當這些紅線被觸碰,代價就是不留情面的查處甚至判刑。



而針對貧困地區及農村戶籍考生設置專項招生計劃,也讓更多孩子擁有了「跳龍門」的機會。


之所以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正是因為對絕大部分學生而言,這是唯一一條「上大學的必經之路」。


在這場大考裡,不需要學區房,不必拼顏值,不用含著金湯匙出生。它的結果可以被結結實實地握在自己手裡。


它不完美,但在完善。它不是100分,但瑕不掩瑜。


要求絕對的公平之前,不如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到絕對的努力。



很多時候,我們會懷念高考,是因為在那段日子裡,我們發自內心地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會不那麼想要認命,因為總覺得,再搏一搏,就會有不一樣的未來。


回過頭看看,高考雖然很沉重,卻也真的成就了許多人的人生。


博主@alphagirl搜神記 寫過這樣一段話:


大概聰明人真的不多,多的是想走捷徑卻無走捷徑的本事,想走正途卻又吃不了正途的苦的笨蛋。所以才給了那些聰明狠心又努力的人機會。


事實上,階層上升渠道依然不窄,那麼多人中途放棄或者誤入歧途,你不需要一直當第一,你只需要一直堅持到最後,然後撞線。


此後的漫漫長路上,還會經歷無數次大考。願好風會,常為你吹。


✏️作者:紫紫,責任編輯:恰恰。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行動派DreamList 」,ID:xingdongpai77,在這裡,用行動創造每一個當下。

相關焦點

  •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認命,認命是有自知之明還是自我逃避?
    如果2020年是一張考卷,那這張考卷絕對是一張寫滿超綱題的考卷,也是一張清 楚認識、了解自己的考卷。認命的話題有點宿命論,但也充滿了人生的哲理。我聊過不少家長,發現這半年學生 成績的好壞和聰明沒有關係,與家境好壞沒有關係,學生的自我堅持,家長的合 理監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人說高考是在公平不過的一場競爭,在同樣的時間 內,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分數。看似公平的背後也有命運的安排。為了生存家長 拼命工作,沒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家境不好,不能給孩子更優質的資源。這些 也只是認命的藉口,並不是認命的條件。
  • 比貧窮更可怕的東西
    侄子今年參加高考,河南文科生416,離本科線456還差好幾十分。他說發揮失常,平時還能考到四五百分呢,這次他也很意外。我問他怎麼打算的,報個大專走,還是破釜沉舟,再備戰高考?他搖搖頭,說不想再受復讀那個苦了,這一年他受夠了在題海書山裡奮戰的罪,再復讀一年,能提多少分,心裡沒底,要是復讀一年,連本科線再不過,且不更糟嗎?我無言以對,是啊,我也是過來人,復讀一年無論對心理和身體都是不小的挑戰。
  • 寒門女孩清華畢業演講爆火:出身貧窮不是你拒絕改變的藉口
    這位普通女孩來自甘肅省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唯一一位95後本科生代表。 她的演講視頻不僅上了新浪熱搜,而且在朋友圈爆火。 「去省城參加物理競賽,連比賽儀器都沒見過,待找到儀器的開關後,實驗時間已經結束了。」
  • 湖南農村雙胞胎兄弟考入清北:比貧窮更可怕的,貧窮的心態
    高考的錄取已經落下了帷幕,各地被名校錄取的學子也紛紛出爐。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今年高考一對來自湖南農村的兄弟倆就用自己的成績給這個觀點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可以發現他們取得的好成績固然離不開自己的努力與刻苦,但是更離不開家庭的支持。
  • 四眼碶小學因一張照片火了
    浙江在線-寧波頻道9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竺佳) 近日,有網友發布一張照片  沒想到這張照片徹底火了,連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官方微博大V都出來連連點讚。  「當時是學生的家長送孩子來上學時拍下的照片,因為校門口前也經常有家長給孩子拍照留念的情況發生,所以看到的老師也沒有往心裡去。」  據陳老師介紹,除了每周一早上學校會組織正式的升旗儀式外,平日裡就是在早上7:50打鈴後,奏響國歌,不會特意組織學生去操場觀看升旗,只是有禮儀隊的同學要去升旗。
  • 心理學家: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沒有希望
    貧窮,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不僅會導致物質層面的匱乏,還會對其心理產生影響。而在心理學家看來,有一種東西,比貧窮更可怕。資源交換理論另一方面,根據資源交換理論(Resource Exchange Theory),人的行為多多少少會受到利益的驅使,那些嫌貧愛富的人認為自己多接觸有錢人,能夠獲得潛在的好處,例如,工作機會、更多的社會資源、更開闊的視野等。
  • 寒門女孩畢業典禮發言刷屏: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於寒門
    真正可怕的不是貧窮,也不是貧窮帶來的苦難,而是身處底層卻失去了突圍的決心和勇氣。其實,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於寒門。2你命不該如此!遭受冷眼後的他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若干年後,他成為了香港影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發哥,他從一個被斷言一輩子也坐不起勞斯萊斯的洗車小弟,逆襲成為資產過億,擁有多輛豪車的明星。出身貧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此認命。
  • 高考第一天結束後,還有一張卷子等著全體新媒體人…
    一年一度的高考終於開始了。雖然今年的高考晚到了1個月,但燦爛的日子總會到來。
  • 如果沒有它,多少貧窮學生只能認命
    1977年恢復了高考,讓多少寒門子弟從小得以翻身,得以改變貧窮的生活。如果沒有高考,窮人家的孩子還有機會翻身嗎? 恢復高考後,一度令人自豪的應試教育是那樣的受人擁護,許多原先上不起學的貧窮家庭也開始不斷有識字人,也空前地出了大學生。
  • 如果讓你選擇一個,你會感覺貧窮和孤獨哪個更可怕?
    貧窮可以分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物質上的貧窮,我們可以用體力和腦力去達到,哪怕去撿破爛,行業無貴賤,只要一個人勤快,就會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態。精神貧窮,才是真正的貧困。精神是什麼?是一個人氣質和外在面貌的表現,這樣的人,誰都會喜歡。一個整天無精打彩、毫無朝氣的人,又招誰喜愛呢?
  • 高考結束後,你以為一切都結束了?
    但是,你以為高考結束 一切就都結束了嘛? 下面就帶你康康高考結束後 還有哪些事情是你不能忽視的 考後選做篇
  • 高考結束了,「後高考經濟」來了……
    現代快報訊(記者 季雨 文/攝)高考結束了,「後高考經濟」隨之而來。其實早在高考開始前,一些精明的商家已經嗅出商機,推出了各種優惠活動。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走訪南京的一些商家發現,有酒店推出了畢業聚餐套餐,有照相館推出了畢業小青春系列照片拍攝,有美容整形醫院、健身房推出了針對畢業生的套餐。
  • 高考43年珍貴影像:一年一張照片,看哭了,高考很壞沒有高考更壞
    恢復高考43年一年一張照片,你是哪一年?照片記錄了一對戀人青澀的求學時光1986「黃岡中學」,是一個提起「高考「就不得不提的「神話」。這一「神話」,在1986年,幾乎達到巔峰。這是招生諮詢會上,替兒子選學校的父母1998這年高考結束後
  • 有人說貧窮不可怕,那什麼才可怕呢?這幾個方面!
    很多人都說,貧窮是世界上最大的罪惡,貧窮很可怕。也有人說,貧窮只是一種結果,有其果必有其因。貧窮很可怕,但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貧窮的原因、無法正確地去面對貧窮和不知道怎麼樣去改變貧窮?對這三個方面的說法,我個人十分贊同。
  • 河北寒門女孩707分考入北大,一篇《感謝貧窮》看哭很多人……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今年的一個高考考生,名叫王心儀,今年高考她以707的高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因家境貧困,高考結束後,經物理老師介紹,她一直在保定一家輔導機構做輔導員。可母親告訴我,土松,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之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長大後,當我再次回憶起這些話,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 從高考爆火清純女孩給男同學送花事件中,我看到了人性最大的缺點
    這幾天,一個在高考考場外給男同學送花的03年女孩火了。其清純的形象,深得網友的喜愛。但是看到各大平臺瘋狂推薦、轉發她的視頻後,我不禁開始疑惑了起來。 越看我越覺得營銷號的味道濃,這裡我不是特地想來蹭熱度,而是被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給嚇怕了。不信,您可以繼續往下看。
  • 清華大學「一張照片」火了,成功從不是偶然,比你成功的還在努力
    清華北大是我國的最高學府,想要考上清北,高考成績至少在670分以上,而一個省、一個市、一個學校又能有幾個考670分以上的學生呢,所以說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優秀中的優秀者,是金字塔頂尖上的那一部分人,那麼這一部分人考上清北後是墮落放鬆了還是一如既往的努力?
  • 49歲TVB演員北大碩士畢業:成人的世界裡,請戒掉「認命」二字
    入學北大後,馬浚偉對自己嚴格要求,他常常早上7點就出現在學院門前。疫情期間,他和萬千學子一樣,守在家裡上網課,不曾有一絲懈怠。論文準備期間,他更是頻繁出入圖書館,查閱資料,認真編寫。」因為原生家庭貧窮,馬浚偉早早地輟學打工,補貼家用。儘管人生起點不夠絢爛,但不認命、不服輸的他,在經濟獨立後,重拾學業,不斷充實自己,最終將一張爛牌打出了王炸。
  • 高手用15張照片拼出一張美圖刷爆朋友圈(圖)
    高手用15張照片拼出一張美圖刷爆朋友圈(圖) 2016-04-26 10:01:004月23日這天,一覺醒來,許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已被一張高清遠山大圖刷爆,拍下這張圖片的,正是52歲的金民。當天,成都商報客戶端曬出「尋人啟事」,直到第二天才找到這位隱藏民間的高手。  據金民透露,照片是他在4月14日拍攝的,為了完成這張照片,他在上百張照片中挑選了15張,最終在朋友的幫助下,拼接出了一張高清大圖。
  • 學位證上的3個字,惹惱專升本學生: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心窮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心窮!很多人都在鼓吹「廣告牌掉下來砸到的都是本科生」的論調。也有人相信了上本科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他們看到自己身邊初中畢業當了「大師傅」的同學月薪5000+。有句話是這樣的:「專升本是對自己以前犯的錯誤的救贖」高考場上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孩子失利了,上了專科院校,但是他們沒有放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