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標|文【全文字數共1784字,圖片18張】
美院女博士大膽創新,畫人體不畫臉,照樣很美還賣了172萬?放大看看!
▲寫實人體畫一(局部)。
畫人物,一般的畫家都會畫臉,並把臉部的表情作為刻畫的重點。
當然畫臉也是最難畫的,對五官的刻畫至關重要,同樣,畫好了也最容易出彩。
▲寫實人體畫二(局部)。
然而中央美院才女徐華翎,大膽創新,她畫人體不畫臉。難道是她畫不了臉,亦或畫不好,從而怕影響整體效果,故而避重就輕?
▲寫實人體畫三(局部)。
顯然不是!她從8歲就開始學習國畫,並從本科、研究生、博士一直在學國畫,並以畫工筆人物畫起家的,現在已經是新工筆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這一點無須質疑。她有一手寫實的強實力,讓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神形兼備。
那她為什麼要這樣做?
她的想法很有意思。她說人體畫按正常來畫,肯定要畫臉,刻畫五官和臉部的表情是重中之重。
▲寫實人體油畫。
但是她認為這裡有一個問題,因為對欣賞者來說,他們看作品,人體臉上的表情是最吸引人關注的,也勢必會奪人眼球,這樣大家的注意力就都會集中在臉上,而減少對身體其他的部分的關注度,並以此做出對作品的非客觀判斷。這對一件作品是不公平的。
▲寫實人體油畫。
所以,她要改變通過作品來這種現象,不想自己的作品靠臉來博眼球。她要反其道而行之,要讓人看不到臉,也能感受到美,讓這種美更加乾淨純淨,並走向極致。
想法新穎別致,但是操作起來,顯然是高難度的動作!面臨三大難題: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
第一大難題,選取人體的局部,不僅取捨要恰到好處,並且要使構圖新穎,內容飽滿,這不只是一點點難度;
第二大難題,是要讓大家接受這種沒有臉的人體,這對現有的審美情趣是一個挑戰;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窗外》。
第三大難題,即使解決了前兩大難題,要想讓人感受到美,必須讓作品本身具有很大張力和感染力,否則弄巧成拙,不倫不類,還不如傳統的人體畫。
從此,這位中央美院的才女開始探索畫人體不畫臉的路子。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
她想要讓欣賞者的眼球跟著她的作品走,首先她選取能夠讓人感興趣的局部,來進行構圖和刻畫。
其次,結合電視、攝影、網絡、電影等影像時代的圖像傳播規律和經驗,將身體在作品中精心布局。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香》。
最具特色之處,近些年,徐華翎通過研習宋人古畫,深入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截取人物不經意間的體態、情貌,以精細入微的筆觸,朦朧柔和的色彩描繪不同狀態下的人體,並讓顏色的極度弱化,使畫面趨於平面,體量感的減弱反而讓畫面多了一份沉靜,氣息上增加了東方的素雅。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踏雨尋梅》。
她畫了一幅《不如歸去》(見下圖),畫面上穿著白襯衫與藍裙子的女孩,有著文靜婉約的淑賢清純之風,卻是沒有畫臉,只有一個傾斜的身影,站在鋒利的雜草之間。
這幅作品在中國嘉德2015春季拍賣會「中國當代書畫」專場拍出了172.5萬元。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不如歸去》。
或許很多人看不明白,這樣的畫也能拍出高價,究竟美在哪裡?
對此,有專家認為,如果初看這樣霧氣瀰漫的作品,是看不出效果的。把畫面放大看,效果才會呈現眼前。
▲徐華翎《之·間10》。
放大之下,「白襯衫的蕾絲襟邊幾經勾描,精緻中彰顯純情;藍裙子的豐富褶皺層層礬染,疊加中蘊發靈透。」
▲《不如歸去》局部放大。
這幅畫家畫了半年多的作品,就像是一首散文詩。畫面的背景影像遠景霧氣氤氳,近景草植鋒利,有著迷茫清冷的氣氛,像極了我們遙望青春時的感受。
而白襯衫與藍裙子更加重了這種唯美而憂傷的懷舊情緒。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
這樣的畫面不僅氣氛唯美,富有詩意,而且畫面上的人體很唯美,似乎能感覺到落花與雨絲飄落在身上,但又難以言說。讓觀賞者不知不覺地進入一種窺視者的微妙狀態,並產生無限的遐想。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
尤其面對那些晶瑩撩人的輕紗,曼妙輕盈的姿態,細膩到無法觸碰的肌膚。給人一種充滿了曖昧的浪漫表象。
徐華翎畫人體不畫臉,不僅刻意迴避正臉,就算畫了也要故意弄些頭髮把眼睛遮住。而是通過表現女孩的背影和身體的局部細節,看到另一種別樣的美。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若輕1》。
這種別樣的美,讓我們欣賞到了平時不會多加關注的美。這種美不是很直觀地放在你的面前,而是需要你去探索尋找一番。
▲徐華翎工筆人物畫。
在她看來「背面有一種看不到的情懷」。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