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胰腺癌這6年(健康與我)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我患胰腺癌這6年(健康與我)

  中糧集團總經濟師鄭弘波2007年5月患胰腺癌,當時被國內多位專家預測還有3到6個月時間。而如今,鄭弘波坐在中糧福臨門大廈的辦公室裡,跟《健康時報》記者分享著這6年的求醫、抗病之路。請聞其詳:

  ■病人得了癌症,家屬常常採取隱瞞病情、說假話等方法。但病人一般都是很敏感的,隱瞞不可能持久,如果是鬱悶加猜疑轉化為抗拒,其治療效果一定是最差的。因此我不贊成隱瞞病情的做法。許多高明的醫生也不採取這種方式。

  ■不知自何時起,在癌症治療中普遍存在著過度治療的習慣。由於得了癌症,不管是本人還是家屬,往往都心急如焚,想方設法進行治療。飢不擇食的現象普遍存在。到處求醫問藥,難免治療過度。

  ■治病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選擇的過程。選擇醫生,選擇醫院,選擇醫療理念,選擇治療方案。治病不停,選擇不止。我認為,一般較重一點的病,都應該有至少兩類醫生:西醫和中醫,西醫之中最好還應有各個相關專業的專家為好。這樣他們的意見綜合起來才會相互借鑑,取長補短。

  ■「祖傳式坐堂大夫」特點是有所謂秘方,下猛藥,排斥其他醫生。治好了說不清,治死了不負責任。或許有一兩例治好的同類病例,大肆宣揚;但可能有更多的治死的病例,隻字不提。這種類型不靠譜,我不敢用。

  ■醫生和患者因病而結識也是一種緣分,不過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會遇到他們無法解釋的問題,在健康這條路上,我們都是求知者,需要不停探索,偶爾會有失誤,但仍然需要積極向前。

  時至今日,患病六年。回想當初「3到6個月」的「宣判」,慶幸之餘,感慨良多。

  6年的時間雖不算長,但在癌症患者看來已是相當長的時間了,更何況是胰腺癌患者。甚至一些早期知道我得病的醫生和不經常聯繫的朋友,後來聽別人談到我時竟驚訝地問道:他還活著?這句脫口而出的話雖然不那麼講究,但那真實的驚訝是可以理解的。

  作為患者,幾乎所有人都希望借鑑前人的經驗。我希望,我的這些真實的經歷和真誠的表述,能夠對癌症病人在與疾病抗爭中有所幫助。哪怕是一點啟示,也算我沒白得這個病,沒白經歷一回。

  「嚇死了」和「治死了」

  作為一個病人,適應這個角色還真需要一個過程。

  我是2007年5月28日在新疆發病的,入新疆軍區總醫院後被初步確診為胰腺癌(晚期)。隨後轉院到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不久又轉院到北京協和醫院。

  6月2日,當中央電視臺播放黃菊同志逝世消息的時候,正是我住進北京協和醫院的第二天。當時一家人正在吃晚飯,我愛人急忙關了電視機。雖然大家沒有明說,我還是能感覺到這次的病,很重。

  家人的隱瞞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很多癌症病人是被嚇死的」這個觀點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

  患者被癌症嚇死,無非是恐懼和心理負擔過重導致疾病加重。而恐懼和心理負擔往往來自認識的偏差,即對癌症的認識不科學,不正確。比如,認為癌症就是不治之症。已經有無數事實證明,癌症只是種慢性病,只要治療得當,大多數的癌症病人都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再比如,得了癌症就要承受大量治療,其實有些癌症患者剛發現時體徵並沒有什麼異常表現,是過度治療後人變得越來越瘦弱了。一些發現較晚的,癌症已經使病人消耗了許多,再接受過度治療。勢必造成病人體力不支。如果能夠使癌症患者首先做到科學和正確地認識癌症,消除恐懼,「嚇死了」的比例會大大降低。

  為了病人不被癌症嚇死,人們常常採取隱瞞病情、說假話、做假病歷等方法。但病人一般都是很敏感的,隱瞞不可能持久,如果是鬱悶加猜疑轉化為抗拒,其治療效果一定是最差的。因此我不贊成隱瞞病情的做法。許多高明的醫生也不採取這種方式。我的病情就是協和醫院趙玉沛院長向我說明的,他不但解釋了病灶現狀,也說明了常規治療方法,即首先考慮手術。雖然由於腫瘤生長部位的原因手術很難做,但「藝高人膽大」,他還是決定應該做。我表示同意,並籤了字。

  在準備手術的過程中,我跟醫生提了個要求,讓我見見以前胰腺癌術後的病人,我想跟他們聊聊。

  5天過去了,誰也沒幫我找到手術後還活著的胰腺癌患者。於是我猶豫了。如果手術後的存活率很低,我寧可選擇不手術的保守治療方法。拒絕手術後,我轉院到了一家腫瘤專業醫院。在化療和放療科室的嘴仗中(他們都說自己的方法更好,而對方不好),我最終選擇了放療的同時配合口服化療藥物。做治療前,醫生告訴我,必須把身體養得棒棒的,因為治療是消耗性的。於是我選擇了運動量不大但適合我的高爾夫運動。

  在開始治療前,我可以輕鬆打完18洞,行走10公裡左右,但治療開始後第五天,我在病房裡去洗手間要扶牆走。醫生告訴我,現在只做了5次,這樣的治療總共需要21次!全部做完之後,腫瘤不會長大。我聽了之後非常失望:「如果這樣消滅腫瘤的話,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我殺了。」

  不知自何時起,在癌症治療中普遍存在著過度治療的習慣。這也是我所思考的「治死了」的問題。在患者方面,由於得了癌症,不管是本人還是家屬,往往都心急如焚,飢不擇食現象普遍存在。到處求醫問藥,難免治療過度。患病後,別人勸其堅強,患者只能硬挺,期待奇蹟出現。就是在這樣情況下,過度治療被掩蓋了。

  在醫院方面,從手術到放化療,都有著加量的情況。人們願意接受的邏輯是:因為癌症是絕症,一定要抓緊治,儘量治,寧可過之而不能不及。

  「嚇死了」和「治死了」,這兩種發生在醫院的社會現象,至今還普遍存在於癌症治療過程中。

  與腫瘤同歸於盡我不認可,看來我得另想辦法了。於是我又堅持了兩次,總共做了7次放療就堅決出院了。

  我所理解的「與瘤共存」

  放棄化療後,我對腫瘤的認識有了根本的改變。

  在腫瘤醫院住院期間,我逐漸了解和認識了西醫對於癌症的「三板斧」(即手術,放療,化療)和「一絕招」(斬盡殺絕)。對我而言,手術不適宜,放棄了;放化療反應太大,效果不好;而對癌症「斬盡殺絕」的話,可能腫瘤還沒怎麼樣我先不行了。

  當時我的說法是:「只要腫瘤不要我的命,那我也可以不要它的命,和平共處,與癌共存」,事後得知,醫學界也有了這樣的觀點,取名「帶瘤生存」。

  「與癌共存」最初都是迫不得已的,但如果停留在迫不得已的階段,往往不會長久,總會受到「斬盡殺絕」的影響而去採取極端措施,最終還是患者受難。

  我的博士導師當年得的是肺癌,本來控制得挺好,但家屬和一些朋友只把癌症當敵人,應乘勝追擊把它徹底消滅!於是又去做了一种放射治療,結果走著進的醫院,抬著出的醫院,直到沒過多久去世再也沒站起來。

  如果把癌症當一個必須接受的朋友來對待,研究分析和掌握它的規律,想方設法與之和諧相處,就一定能夠長期共存。「與癌共存」的真諦在於長期共存,越長越好。因此,不應該簡單地把它看成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治病不停,選擇不止

  有了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接下來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治療最合適?

  得病以來,我先後去過新疆軍區總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醫科院腫瘤醫院、上海民生診所、北京軍區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解放軍第411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上海瑞金醫院、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等。先後接觸的醫學專家包括中西醫癌症專家、內外科胰腺疾病專家、糖尿病專家、冠心病專家、免疫學專家、放射線醫療專家、微創治療專家等。

  6年實踐告訴我,治病過程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醫生、選擇醫院、選擇醫療理念、選擇治療方案。治病不停,選擇不止。

  手術、放療、化療這「三板斧」既然不認同,那中醫如何呢?輾轉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地,我先後拜訪了數十位中醫大夫。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有年富力強的中年骨幹,還有比較年輕的優秀分子。他們大都是人們口碑相傳的名醫。經過分析,使我對中醫形成了大致的分類。

  一類是「祖傳式坐堂大夫」,其特點是有秘方,下猛藥,排斥其他醫生。治好了說不清,治死了不負責任。或許有一兩例治好的同類病例,大肆宣揚;但可能有更多的治死的病例,隻字不提。這種類型不靠譜,我不敢用。

  第二類是「官辦中醫」,其特點是作為西醫的附屬,根據西醫治療癌症情況輔助做些事情。你要問他:中醫能不能獨立治療癌症,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不能!這種類型的我也沒有用。

  第三類我取名叫「科學中醫」,其特點是不排斥西醫,當然也不排斥其他中醫,又不依附於西醫,在熟悉西醫的基礎上,中西醫結合以中醫為主。最好這類中醫中有治療胰腺癌經驗的,就完全符合我的要求了。

  按照這個標準,同事向我推薦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何裕民教授。何教授對醫學哲學很有研究,比如他認為,治療癌症必須要有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中醫完全可以治療癌症而且有很多效果很好的例證;西醫的「過度治療」和中醫的「以毒攻毒」的確是當前治療中存在的問題,現狀和事實是胰腺癌的手術和放化療效果都不盡理想他還介紹了「帶瘤生存」的理念等等。

  談話結束後,我決定按這位大夫的辦法試試。我接受了系統的中醫治療。在何裕民教授提議下,我選擇到解放軍某醫院接受伽馬刀治療。幸運的是,並不是對人人都有效的伽馬刀治療,在我身上效果還不錯。我先後做過三次伽瑪刀治療。兩次轉移灶,一次原發灶。現在,轉移灶已消失,原發灶明顯萎縮且無活性。

  選擇醫院和醫生是患者的權利,我認為,一般較大一點的病,都應該有至少兩類醫生:西醫和中醫,西醫之中最好還應有各個相關專業的專家。這樣取長補短,最為合理。

  醫生和患者因病而結識也是一種緣分,不過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會遇到他們無法解釋的問題,在健康這條路上,我們都是求知者,需要不停探索,偶爾會有失誤,但仍然需要積極向前。

  三種能力和七大要素

  我認為,像癌症這樣的重病,一般都是由綜合原因導致的,因為少考慮了一兩項因素而治療失敗是非常可惜的。比如,只注意了飲食,忽略思想情緒控制,結果總是想不通自己怎麼就得了癌症了?——整天著急上火,治療急於求成,儘管吃得很健康,癌症也會發展得很快。

  我的體會是:打針吃藥是治病,而生活規律、體育鍛鍊、控制飲食、調整心態也是治病。

  也正是因為病的原因,我才開始對健康問題進行思考。我發現,體力、免疫力和恢復能力這三種力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藥物、保健品、體育鍛鍊都能提高免疫力。但免疫力看不見摸不著,它表現在哪裡呢?

  在我看來,主要表現可能就是我們俗稱的體力。沒有體力,渾身沒勁一定是正氣不足,免疫力低下了;相反,體力充沛,勁頭十足一定是免疫力強。體力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面,如面色、聲音、精神狀態、力量等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恢復能力。年齡稍大一點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天下來,感覺很累,休息挺長時間之後仍然難以恢復。回想年輕時,一天不管多累,但是到第二天早晨起來,精神飽滿、渾身是勁,又是一條好漢。這就是恢復能力的差異。

  如何才能健康是一個經常讓人們困惑的問題。我的體會是,健康有7個重要的因素,這也是實現健康的最重要條件。

  首先是基因。遺傳基因是人健康的第一位的因素。基因好,身體素質就好,不但抗病能力強,而且恢復能力也強。尤其對於癌症患者,如果直系親屬中患有癌症,那你就要早做癌症篩查了。

  第二要素是心態。心態除了影響飲食、睡眠外,也會影響到人體的某些器官和機能的狀況,使它們發生一些不利於健康的變化。

  第三要素是運動。我之所以把運動排在後面幾項的前面,主要是因為運動會促進飲食,運動會促進睡眠,運動能減少醫藥和使之更加有效,運動有助於人的規律生活,養成良好習慣。

  第四要素是睡眠。睡眠之於健康的重要性,我認為主要是源自前述的「恢復能力」。作為健康的最重要標誌,恢復能力的實現途徑主要靠睡眠。

  第五要素是飲食。人的能量消耗全靠飲食來補充。常言道:人是鐵,飯是鋼。從補充能量角度重視飲食對健康的作用無需多說。但「病從口入」恰恰說明,損害健康的東西往往來自飲食。

  第六要素是醫藥。醫藥之於健康在於治病。了解一些醫藥知識,尤其是針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學習掌握一些必要的醫學知識和藥物知識,對於防止意外,應急處理,以及建立信心和保持健康都大有好處。

  第七要素是習慣。包括飲食問題,運動問題,睡眠問題,前面幾個要素中都說到了,不再囉唆。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生活規律,特別提出來。規律生活是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對於自身健康有利,還可以言傳身教,對子女和親友起到很好的示範效益。

  也許,這就是癌症教會了我如何維護健康吧!

  ■特別提示

  鄭弘波先生的治療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病友,僅供參考。科學就醫、良好心態等是戰勝疾病的基本原則。祝病友們早日康復!

  (轉自8月29日《健康時報》)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男子患上胰腺癌 好丈母娘和「健康扶貧」給他希望
    中國好丈母娘的謊言申請——院長,你可不可以 對我女婿撒個謊47歲的徐子培患上胰腺癌,但好丈母娘和「健康扶貧」給了他希望住院期間,徐先生丈母娘總是陪著他,形影不離。上遊新聞記者 鄒飛 攝突患重疾,妻子要照顧家裡的孩子脫不開身,丈母娘挺身而出,來到醫院悉心照顧他;家境貧寒,雖免去診療費但仍擔心吃住開銷,重慶南川金佛山中醫院知情後,為他減免餐飲費用還安排了心理輔導……來自黔江區黎水鎮的土家族漢子徐子培,在47歲這一年,雖經曆命運的嘲弄,但好政策以及身邊的好人,讓他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
  • 哪些人容易患胰腺癌?
    核心提示:近年來,賈伯斯、帕瓦羅蒂、沈殿霞等名人患胰腺癌去世,引發社會關注胰腺疾病。專家稱,被稱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近20年來我國發病率已增長一倍,六成患者前期都誤認為是胃病,發現時已到晚期。   近年來,賈伯斯、帕瓦羅蒂、沈殿霞等名人患胰腺癌去世,引發社會關注胰腺疾病。
  • 治癌27年,腫瘤專家患上胰腺癌晚期,從確診到死亡僅15個月
    胰腺癌,癌中之王,來勢洶洶,患者的生存期很短,是唯一一種發病率:死亡率接近1∶1的癌症。 談及患上胰腺癌的感受,外人難以想像有多麼痛苦。
  • 胰腺癌號稱「癌症之王」,真的如此難治?患上胰腺癌還能活多久?
    如果患上了胰腺癌,就會出現食慾不佳、噁心想吐的症狀。這些症狀沒有特異性,醫生在對症治療時就容易被漏診。因為這些症狀不僅在患上胰腺癌早期會表現出來,一般的腸道疾病、糖尿病也會表現出這些症狀。所以胰腺癌在早期不容易被發現。胰腺周圍分布著膽總管,如果成年人患上黃疸,也要注意是不是胰腺發生癌變了。
  • 著名老戲骨患胰腺癌去世,這4條預防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因此有人稱他為「癌中之王」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2017年4月媒體報導,韓國老戲骨金英愛患胰腺癌去世的消息。韓國女演員金英愛的葬禮在首爾某醫院舉行,很多演藝圈的好友悼念。金英愛生前曾出演《月亮懷抱太陽》等作品,在國內也有很多朋友喜歡她的作品,但是不幸的是在4月9日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6歲。
  • 殺死賈伯斯的胰腺癌發病率20年增長6倍 5年生存率幾乎為零
    如果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受損,人就會出現消化不良,大便不好等症狀;如果內分泌功能不好,則容易患糖尿病。目前,我國9200萬糖尿病患者絕大部分與胰腺內分泌功能受損有關。  胰腺癌可怕到什麼程度?浙江省中醫院呂賓院長說:「即使腫塊在2釐米以內的患者,其5年的生存率也只有5%,如果腫塊大於2釐米,幾乎沒有5年生存率的狀況。」
  • 15年近8萬人研究結果:膽結石或會增加人群患肝癌和胰腺癌風險
    膽結石並不僅僅是膽囊或膽管內自身發生的一種疾病,其還會誘發其它健康問題,包括胃腸道癌症等,同時其還會誘發膽囊發生慢性炎症,進而引發腸道繼發性感染,最終導致癌症發生。這項研究中,共有79,809名男性接受膽囊超聲檢查,2006年其未患癌,而且在招募到隊列研究中的1年內也並未患胃腸道癌症,研究者利用以年齡作為時間尺度的Cox比例風險模型來評估篩查發現的膽結石疾病與個體胃腸道癌症之間的關聯。
  • 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這3個表現是胰腺癌給你的警示!
    胰腺癌的發病原因有哪些呢?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一個患胰腺癌的患者,那麼該家族中其他人患胰腺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群的4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經常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高鹽、燻烤、煎炸、醃製類食品,經常喝咖啡的人極易患胰腺癌。
  • 胰腺癌科普:胰腺癌真的如此難治?患上後還能活多久?
    癌症的類型非常多,無論是出於見哪一種癌症都應該認真對待,通過及時且合理的治療來控制癌細胞發展,否則身體某些部位癌症持續影響有可能就會威脅生命健康。部分癌症的惡化程度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非常低,因此需要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這樣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才能夠提高一些,防止生命健康受到威脅。「癌症之王」胰腺癌是很多人都十分懼怕的,那麼,胰腺癌是否很難治療呢?胰腺癌是否很難治療呢?
  • 暴飲暴食患胰腺癌風險大 浙二每年做百餘臺切除術
    暴飲暴食患胰腺癌風險大 浙二每年做百餘臺切除術   臉色越來越黃,杭州的楊大伯患上的不是肝炎而是兇險的胰腺癌。癌長在胰頭,是胰腺癌中最危險的。  曹教授和他的團隊,做了一項研究,統計了400多位胰頭癌患者的情況,同時跟1000多個健康人進行了對照。  研究發現,胰腺癌跟抽菸、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肥胖、高脂血症都有關,其中排名前三的危險因素是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抽菸。  「喝酒喝出來的急性胰腺炎,幾乎個個都會成慢性胰腺炎。」
  • 靈魂歌手患胰腺癌於家中去世,這些健康常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根據媒體報導,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歌手「靈魂樂第一夫人」艾瑞莎·弗蘭克林患胰腺癌於家中去世,歌迷在其住所前擺放鮮花祭奠。讓歌迷傷心不已,這位光榮的「靈魂之王」和美國歌曲的天才,年僅76歲。艾瑞莎奶奶於2010年被診斷患有癌症,這個消息一出,國內的無數粉絲也感到非常惋惜,我們今天跟大家科普一下癌症的相關知識。
  • 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提示患上「癌中之王」胰腺癌!
    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吧 談到難發現、易復發的」癌中之王「胰腺癌,人們往往望而生畏。 目前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吸菸者發生胰腺癌的危險性是不吸菸者的 3-6 倍,而戒菸則能有效降低胰腺癌的發生率,患有胰腺癌的危險性隨戒菸年限增長而降低, 戒菸 10 年以上者其危險性已和非吸菸者相仿, 戒菸 15 年以後, 其發生胰腺癌的危險性可與終生未吸菸者相當。
  • 胰腺癌如何儘早發現?胰腺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這幾類更要當心患胰腺癌的人群 1、抽菸的比不抽菸的更易患胰腺癌; 2、化工廠工作的比普通環境下工作的更易患胰腺癌;
  • 胰腺癌早期症狀 多吃這些水果預防胰腺癌
    胰腺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癌症,有的時候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患上胰腺癌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會錯過治療時機,那麼很多人就會問了胰腺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並且應該怎麼預防胰腺癌呢?哪些原因是會導致胰腺癌的發生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癌王胰腺癌確診即晚期?別忽視:3大症狀,是它的「敲門聲」
    但在2019年6月,王磊醫生過完了50歲生日之後,還是與世長辭。 王磊醫生說:「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只是對我來說,它來得太早了。」 賈伯斯:這是一種有多少錢都救不了的癌症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也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有人說,胰腺癌是一種有多少錢都救不了的癌症。
  •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症之王」?看完你就明白了,胰腺癌不能輕視
    但是,現如今,肝癌已經「跌落神壇」,有一種癌症取代它癌王的地位,它就是:胰腺癌!胰腺癌為何會上位成癌王,這背後到底有怎樣的殘酷和無奈?今天,我們就一步步來揭露胰腺癌上位癌王的「血淚史」!而且,由於它的位置相當特殊,就算是進行體檢、防癌篩查,臨床也很難發現小於2cm以下的胰腺癌腫!2、我開始釋放信號,但你就是想不到我癌變了!
  • 80%的胰腺癌,到了晚期才發現,警惕胰腺癌的6個致病因素!
    胰腺癌是我國人口死亡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通常從診斷到死亡的時間不超過1年。男性要比女性常見。02會增加胰腺癌發生的6個致病因素致病因素1:吸菸>吸菸已被公認為是胰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此外,酗酒是胰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致病因素3:高蛋白、高膽固醇飲食根據研究發現,每天吃熱狗與香腸等加工肉類超過50克的人,比不吃的人患胰腺癌的機率高2/3。
  • 不明原因的皮膚發黃,竟查出了胰腺癌!這幾類人要當心
    胰腺癌的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都不足5%,所以針對此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哪些異常症狀,需要我們引起高度重視?胰腺癌高發,六類人要注意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與胰腺癌的發生關係密切,糖尿病人發生胰腺癌的比率為2.5%-7.7%,這部分人都是有糖尿病而後發生胰腺癌的。
  • 安徽胰腺癌出名的專家,安徽胰腺癌專家
    安徽胰腺癌出名的專家,安徽胰腺癌專家 時間:2020-11-04 11:25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胰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惡性腫瘤。儘管發病率不是很高,但是惡性程度特別嚴重。那麼安徽胰腺癌出名的專家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都是哪些吧。
  • 腫瘤專家患胰腺癌,確診到死亡大概15個月,早期症狀出現不可忽視
    有一種癌症被稱為「癌中之王」,它便是胰腺癌,這種疾病一旦患上,壽命就可能會受到影響,病死率是非常高的。大家平時總會說一句話,便是醫者不自醫,一位腫瘤專家研究了27年的癌症,卻沒想到自己患上了。這位專家最近總是有腰疼、感冒的現象,一開始並沒有多想,只是以為是太累了引起的。結果在體檢中查出腫瘤標誌物異常,經過詳細的檢查,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