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哈利波特》中的學霸,大家一定第一時間就會想起赫敏.格蘭傑。赫敏也沒有辜負大家對她的印象,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她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課堂上的得分能手,教授眼中的好學生模範,同學們眼中的學霸,考場上的得分達人……赫敏還因此被人稱作「格蘭芬多的萬事通小姐」。
那麼赫敏為什麼會成為霍格沃茨的學霸呢?筆者個人認為,除了赫敏本人的天賦和努力之外,還在於她比巫師家庭出身的小巫師們接受過更先進的教育。
小巫師的學前教育
提到教育體制方面的問題,這裡不得不提一點——小巫師們的學前教育。在《哈利波特》中,小巫師年滿11周歲後才會被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錄取,在此之前他們會通過一定程度的學前教育來學一些文化方面的知識。
因為霍格沃茨在七年學制下所開設的課程並未涉及到文化課方面的知識,而通過小巫師們在入學後能看得懂教材課本,以及他們在完成各課程論文作業的表現來看,他們在入學前就已經有一定的文化課基礎了(至少基礎的聽說讀寫的基礎方面不成問題)。那麼按小巫師們的出身來看,他們的學前教育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途徑。
像哈利和赫敏這樣生活在麻瓜(不會魔法的普通人)社會的小巫師們,自然會接受英國現代義務教育體系的教育。《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原著小說中就提到哈利和表哥達利在同一所小學念書,在接到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前(此時哈利將滿11周歲),佩妮姨媽夫婦打算讓小學畢業的哈利去石牆中學去進行下一階段的義務教育學習。
註:現代英國的義務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5歲到7歲的幼兒園教育;第二階段,7-11歲的小學教育;第三階段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
以巫師們的守舊和傳統來看,像羅恩、納威、德拉科等巫師家庭出身的孩子是絕對不會去麻瓜世界讀幼兒園和小學的。那麼巫師們有自己的學前教育機構嗎?筆者個人認為沒有,因為一來《哈利波特》中有提到過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是英國唯一的巫師學校;二來以巫師世界的守舊和傳統,他們也不會搞像預科班之類比較先進的教育體制的;三來以英國巫師區區三千左右的人口基數來看,他們也不具備再設立一所全國性學前教育場所的條件。
所以留給英國巫師的選擇就只剩下家庭教育一條路徑了。而家庭教育也不外乎請家教和自家長輩教導這些方式,馬爾福、布萊克等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大概會請家教來教自家孩子,像韋斯萊家比較貧窮的家庭就只能由家長本人來教孩子了。
PS:話說韋斯萊家要教從比爾到金妮七個孩子,箇中辛苦也不言而喻。不過韋斯萊夫人在家中超高的威望說不定也跟家庭教育有關。
先進教育的優勢
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代表的巫師學校教育暫且不提,在《哈利波特》中單論學前教育,麻瓜們的現代義務教育絕對要比巫師們的家庭教育更為優越和先進。
在小巫師年滿11周歲入學前,麻瓜世界的英國現代義務教育體系設立了由幼兒園到小學完善的教育體系。英國的教育體系經過數百年的沿襲變革,已經相當的完善和全面。課程如何設置,大綱怎樣改進,如何根據不同的學生來因材施教等方方面面都有相當成熟的標準。而且這個教育體系是有國家層面的法律制度保障的:在英國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
受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影響,巫師們的學前教育不會有系統的教育體系,而且也不會有制度的保障。每個巫師家庭的教育情況都是獨此一例,因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不同會使得教育成果大相逕庭,其具體成熟程度可能還不如中國古代已經相當成熟的私塾教育體系。
在英國的義務教育階段,麻瓜社會的孩子會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而且從幼兒園到小學,麻瓜世界的孩子們還有條件享受到現代化校園中的種種先進的硬體設施,多元化的課程和眾多的學習資料。此外,無論哪個階段的教師,都必須持證上崗,雖說有教師資格證並不意味著教育者的水平有多高,但這說明每位教師都有通過考核的執教水平。
在家庭教育的簡陋模式下,巫師們的教育資源也會少得可憐。硬體設施自然不必多說,在自家隨便找間屋子隨時就能開始;課程方面,估計也是照搬傳統或者自由發揮;而且巫師沒有教師資格證一說,不要說是學前教育就算是霍格沃茨這樣沿襲千年的魔法學校,他們選擇教授的標準也可以說是沒有標準,洛哈特教授這樣的騙子、特裡勞妮這樣的神棍都能在鄧布利多校長的拍板下入職。魔法界的正規學校都這樣,那麼家庭教育的話就更不在話下了。學習資料的話,以家庭為單位的即興教學估計也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學習教材來,韋斯萊家等巫師家庭中有沒有標準化的字典估計都得打上問號。
教育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說《哈利波特》這虛無縹緲的魔幻世界,單是從我們身邊就不乏很多實在的例子。看過《變形計》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情況,節目中不少非常努力學習的農村孩子在成為大城市學校中的交換生後,卻跟不上同班同學的學習進度,老師也往往會說他們的基礎不好。這個基礎不好,就是農村相對落後的教育資源所造成的。再者說,現在的人如此拼命的努力,想買一套好一些的學區房不也正因為想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資源嗎?
教育體系、制度和資源都是圍繞教育目標和理念而服務的。
在麻瓜社會,英國的教育目標是「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幸福快樂、健康和安全的童年,逐漸成長為擁有經驗、學歷和廣泛技能的成年人,在社會生活和就業過程中能夠取得成功,並實現個人的自身價值」。
英國的教育理念重點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更注重激發和塑造學生們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的能力。換而言之,這就是英國教育版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反觀巫師世界的家庭教育,大人們可能只在乎自家孩子學會基本的單詞拼寫和日常語法,夠應付將來在霍格沃茨的課程學習就行了。除了極少數的巫師外,大部分巫師不會有條理清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羅恩等熊孩子會在論文作業中犯單詞拼寫錯誤,就是這個問題所造成的。
在麻瓜世界長大的赫敏,通過英國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學習,她積累了相當紮實的文化知識,而且也掌握了較純血統巫師出身的同學更卓越的學習方法。比如魔法石篇中,哈利和赫敏闖斯內普的魔藥關卡時,赫敏就曾說過很少有巫師能精通邏輯推理的能力。
PS:火焰杯篇中,哈利能在短時間內解開斯芬克斯的文字謎題,或許也跟他本人接受過現代教育有關,換羅恩去解斯芬克斯的文字謎題的話,他非得哭了不可。
赫敏的學霸潛質
看了上述關於教育體制的問題後,有朋友可能會疑問,入學霍格沃茨的麻瓜或混血的孩子不在少數,像哈利、迪安等人也在麻瓜社會接受了正統的現代化教育,為什麼同屆的學生中只有赫敏是全面發展的學霸呢?其實根本原因還在於赫敏本身就擁有成為學霸的潛質。
在學習上,赫敏有過人的天賦。赫敏有極其出色的記憶力,她能快速記住大量的知識點。想要在洛哈特教授的測驗中得到滿分可不容易,要知道考試內容所在的洛哈特文集可是成套的大部書,能夠掌握到冷門如洛哈特本人喜歡什麼顏色,有什麼理想等信息,說明赫敏對成套的文集已經爛熟於心了。也正是赫敏出色的記憶力,她才能掌握了同齡人所不具備的大量知識,才最終被稱為「格蘭芬多的萬事通小姐」。
雖然是女生,但赫敏的要強程度卻絕不遜於大部分的男生。她不能忍受學習方面不如別人的情況發生,這要強的性格是赫敏成為學霸的最佳動力。別的小夥伴入學後在為霍格沃茨魔法城堡的神奇而驚嘆歡呼時,赫敏卻很早就在為自己跟不上魔法世界的學習進度而擔心。赫敏對學習的執念還可以通過變形怪物博格特看出,HP系列中也就數紐特和赫敏兩人的博格特形態最另類,紐特心中的恐懼是坐辦公室的案牘勞形工作,而赫敏心中的恐懼則是考試不及格被麥格教授訓斥。
說實話,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教育雖然目標和理念都非常美好,但能否培養出會學習的好學生,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取決於學生本人的自律性。在這方面,赫敏在西式教育中,算是非常少見的自律型學生。這也正是接受過同樣的學前教育,赫敏卻遠比哈利、迪安等人強的地方。
筆者個人認為,解決學習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在學習上,自律的赫敏是這樣做的:課前預習,斯內普教授課堂上提問,哈利一問三不知,赫敏的手高高舉起;課堂上不開小差,努力學好每一節課,幽靈教授的魔法史枯燥乏味至極,所有人都昏昏欲睡,赫敏卻能保持學習熱情,跟得上催眠曲般的課程進度;超系統的課後複習,像哈利、羅恩等學生能按時獨立完成課後作業就算了不得的課後複習了,赫敏的課後複習工作卻令所有同學都望而生畏,考試之前的十周,這位學霸就開始準備系統的複習計劃了……
在學習知識的方面,《論語》中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說法,即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在《哈利波特》中,赫敏就是超越了普通愛好學習的程度,達到了以學習為快樂的「樂之者」水準。在哈利和羅恩等小夥伴們在為了論文作業發愁的時候,赫敏已經把巨大而冷僻的書籍從圖書館中借出來當消遣讀物打發時間了。畢竟像赫敏這樣的學霸的快樂,羅恩和哈利這樣的準學渣們哪裡能體會的到呢。
赫敏本身的天賦使得她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成為學霸的根本條件,在麻瓜社會接受教育的經歷更使赫敏在成為學霸的路上如虎添翼。赫敏是鐵三角中的智慧擔當,她學霸等級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也為哈利等夥伴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智慧指南,沒了赫敏的學霸智慧指引,哈利和羅恩可不知道得多受多少磨難。
《哈利波特》是寫給所有孩子的書,在這個故事中學霸也不會不合群的孤僻下去,每個人都可以有成長的喜悅和精彩的瞬間!
開最大的腦洞,品最有趣的故事。我是靈衝霄,歡迎關注評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