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電影獎揭曉 拿下首獎的是一個原住民故事

2020-12-17 網易娛樂


《只要我長大》拿下百萬首獎。

好奇心日報7月18日報導 第十八屆臺北電影獎頒獎禮 16 日晚間在臺北中山堂舉行,陳潔瑤導演的《只要我長大》奪下最高獎項「百萬首獎」,這部片同時也獲得了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獎、最佳剪輯獎、最佳新演員獎,可謂本屆最大贏家。此前,也獲得了國際新導演獎項中的觀眾票選獎。

《只要我長大》劇照(取自臺北電影節)

評審團給予這部片的評語是 」劇本和對白有趣,敘事與剪接的節奏明快」,這是《只要我長大》奪下最高獎項的原因,而陳潔瑤在獲獎時也特別強調,她認為「真實」是創作電影中最重要的事。

《只要我長大》是陳潔瑤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上一部是《不一樣的月光》,兩部片都是以臺灣原住民的生活為題材,導演身為臺灣原住民,希望能夠用貼近生活的方式,講述原住民的故事。這部電影以幽默的方式,描繪部落中的教育以及家庭現況,儘管這當中隱藏了深刻的議題,但導演不以說教的方式,反而由淺入深,選擇採用孩童的角度去說故事。

《只要我長大》劇照(取自臺北電影節)

陳潔瑤的獲獎,剛好呼應了臺北電影獎的特色:一個更為本土且支持新銳導演創作的影展。自成立至今,臺北電影獎歷年的重要獎項,也確實偏重在市場上尚未擁有高知名度的作品,對許多獨立電影創作者來說,這裡是個重要的起點。

臺北電影節共有兩大競賽主軸,一個是國際新導演競賽(這裡有今年得獎作品),另一個就是今晚頒獎的臺北電影獎,一共有 302 部電影參賽,最高獎項是百萬首獎。

一百萬對於現今電影市場上的大資本電影製作來說,並不是一筆大數目,但對一個獨立創作、或者是無法討好商業市場的創作者,卻是一筆重要的拍攝基金。

先前,紀錄片一直都是這個城市影展的寵兒,回顧歷年的百萬首獎的得獎名單,除了今年與去年皆頒給劇情片,此前的連續五年都是頒給紀錄片。

今年首次以《門》這部紀錄片,入圍本屆最佳紀錄片的導演邱育南接受《好奇心日報》訪問時,他認為這個可能原因來自於,紀錄片擁有更開放的議題與形式。

2008 年以前,臺灣電影歷經了將近 20 年的低潮期, 2006 年臺灣電影上映量甚至不到 20 部,票房佔全臺總票房不到 2%。

但這股低迷的氣氛在 2008 年有了轉變,業內人士曾指出,因為紀錄片的創作,使得臺灣電影產業保住了一個基本的生命值。

臺灣的紀錄片向來都有不錯的表現,近幾年更因為部分紀錄片在市場上的亮眼成績,讓不少投資商開始注意到這個類型。 2013 年上院線的紀錄片就有 12 部(當年臺灣電影總上映數量為 56 部),其中《看見臺灣》這部探討環境議題的紀錄片,在市場上獲得巨大的成功,最終票房將近兩億臺幣,這比當年度許多劇情片都表現得還要好,這並不是一件常見的事。

此外,也有更多紀錄片導演,被一般觀眾所知,比如曾經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楊力州導演。

」紀錄片上院線其實還是少有的事,在臺灣的成績應該算是一個奇蹟」,邱育南觀察近幾年臺灣紀錄片的轉變。正因為不少紀錄片逐漸打開電影市場,」進戲院」這件事變得更令觀眾接受,這讓許多創作者更有野心,希望將雅俗共賞的紀錄片上院線。

不過,這樣的野心比較傾向存在於獲得政府或是某些團體補助的紀錄片工作者身上,」我覺得獨立創作者沒什麼改變,還是一樣很苦」。對於像邱育南這樣一個單幹戶來說,創作條件沒有因此變得更好。

《日曜日式散步式》劇照(取自臺北電影節)

在一個更為開放且多元的環境之下,紀錄片得以有更多的嘗試。對於邱育南這樣的新導演來說,紀錄片是提供觀眾另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也可以使得創作者透過觀看,深刻感受到社會的真實現況。

儘管近年有不少紀錄片在票房上獲得了成功,然而邱育南還是認為臺灣的紀錄片產業依然不夠成熟,頂多就是逐漸抓到市場的口味。

額外提一下,今年最佳編劇獎並不是頒給劇情片,反而是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此外,探討十年來的臺灣媒體生態,探討新聞自由的紀錄片《蘋果的滋味》則獲得了本屆媒體推薦獎。

《蘋果的滋味》劇照(取自臺北電影節)

許瑋甯獲得本屆最佳女主角獎(取自臺北電影節)

黃河獲得本屆最佳男主角獎(圖取自臺北電影節)

《樓下的房客》獲得觀眾票選獎(取自臺北電影節)

來看看是本屆臺北電影獎完整獲獎名單

百萬首獎:《只要我長大》

最佳劇情長片:《只要我長大》

最佳紀錄片:《河北臺北》

最佳短片:《禁止下錨》

最佳動畫片:《撞擊測試》

最佳導演獎:陳潔瑤《只要我長大》

最佳編劇獎:黃亞歷《日曜日式散步者》

最佳男主角:黃河 / 《紅衣小女孩》

最佳女主角:許瑋甯 / 《紅衣小女孩》、《失控謊言》、《世紀末的華麗》

最佳男配角獎:莊凱勳 / 《菜鳥》

最佳女配角獎:簡嫚書 / 《菜鳥》

最佳新演員獎:陳宇、林晨皓、吳瀚業、小薰(黃瀞怡)、曹世輝、柯曉龍、林金郎、高靖榕、葉瑋庭、莊春花 / 《只要我長大》

最佳音樂獎:林強 / 《翡翠之城》

最佳剪輯獎:陳建志 / 《只要我長大》

最佳攝影獎:趙非 / 《左耳》

最佳聲音設計獎:黃亞歷、澎葉生 / 《日曜日式散步者》

媒體推薦獎:《蘋果的滋味》

觀眾票選獎:《樓下的房客》

卓越貢獻獎: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本文來源:好奇心日報 責任編輯:洪曉春_NK6664

相關焦點

  • 臺北電影獎再公開10位女神!11日頒獎陣容超豪華
    華夏經緯網7月6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020第22屆臺北電影獎頒獎典禮6日公布壓軸頒獎人名單,包括本屆評審團主席吳念真、決選評審尹馨、金馬影后楊貴媚,以及陳意涵、邱澤、張榕容、鳳小嶽、張睿家、曾之喬、高捷、楊謹華、溫升豪、姚以緹、鍾瑤、丁寧、黃嘉千等都將出席,繼首波星光公布後
  • 第40屆「時報文學獎」臺北揭曉 大陸和港臺作家皆獲獎
    新華社臺北12月1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的第40屆「旺旺·時報文學獎」1日在臺北揭曉,來自兩岸暨香港的作者喜獲獎項。作品分為新詩、散文和影視小說等三個組別。每個組別均設置首獎、優選獎、佳作獎等三個獎項。
  • 2019臺北國際書展大獎揭曉
    2019臺北國際書展大獎揭曉 2019年01月12日 08:4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1月11日電 (記者 張曉曦 劉舒凌)2019臺北國際書展大獎11日在臺北揭曉
  • 信誼圖畫書獎揭曉,兩首獎空缺引關注
    原創圖畫書創作現狀再引熱議,專家稱目前出書太快,最缺乏好的編輯新京報廈門訊 (特派記者鄧玲玲)去年8月頒發的第二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空缺曾引發熱議,而這樣的情景,在12月7日於廈門大學頒發的第三屆信誼圖畫書獎上再次重現
  • 霍建華林心如林依晨頒獎的臺北電影獎,今年下了個「影后雙黃蛋」
    第21屆臺北電影獎,於2019年7月13日晚在臺北中山堂頒出頒獎人及得獎名單(以頒獎次序列出,得獎者以紅色列出)最佳短片及最佳藝術貢獻獎 頒獎人:李千那 林哲熹李千那和林哲熹2018年合作了電影《狂徒》
  • 英國電影學院獎揭曉《1917》狂攬7獎
    原標題:奧斯卡重要前哨站英國電影學院獎賽果揭曉,《1917》狂攬7獎薩姆·門德斯成為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蘿拉·鄧恩摘下最佳女配角獎。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賽果揭曉,薩姆·門德斯導演的戰爭題材電影《1917》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成為本屆大贏家。因為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投票成員大部分也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就是有資格票選奧斯卡各獎項賽果的人,所以英國電影學院獎也被視為奧斯卡重要前哨站。
  • 第九屆信誼圖畫書獎揭曉,《猴子撈月》獲首獎
    4月13日,第九屆信誼圖畫書獎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行。圖畫書創作獎首獎由作品《猴子撈月》摘得,另有兩部作品獲得佳作獎,三部作品獲入圍獎。文字創作獎首獎和入圍獎空缺,《小小門神》等四部作品獲佳作獎。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時隔三年,信誼圖畫書獎再次頒出了圖畫書獎的首獎,此前曾多次空缺。
  • 《2014臺北美術獎》藝術家紀紐約暨作品《運動三部曲》獲得首獎
    近日,《2014臺北美術獎》公布得獎名單,藝術家紀紐約暨作品《運動三部曲》獲得首獎。
  • 第二屆「信誼圖畫書獎」揭曉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首獎作品講生命傳承  本報訊 (記者姜妍)第二屆「信誼圖畫書獎
  • 奧斯卡前哨站英國電影學院獎揭曉《1917》狂攬7獎
    原標題:奧斯卡重要前哨站英國電影學院獎賽果揭曉,《1917》狂攬7獎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賽果揭曉,薩姆·門德斯導演的戰爭題材電影《1917》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成為本屆大贏家。因為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投票成員大部分也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就是有資格票選奧斯卡各獎項賽果的人,所以英國電影學院獎也被視為奧斯卡重要前哨站。《1917》大勝,讓其在將於北京時間2月10日上午舉行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賽場上再添優勢。
  • 臺北電影獎曝入選名單 桂綸鎂新作成開幕片(圖)
    臺北電影獎公布入選名單  2012臺北電影節5月2日公布「臺北電影獎」入選片單,鈕承澤《愛》、林書宇《星空》及馮凱執導、男朋友》同時獲選開幕片及長片項目,桂綸鎂、張孝全與鳳小嶽糾葛於友情、愛情及親情間的演技表現,及80年代起、橫跨三十年的臺灣社會作為故事背景,為該片注目度加分。    「臺北電影獎」今年共二百二十八部影片報名,經遴選委員選出劇情長片、短片、紀錄片、動畫片各十部入圍影片,由電影節主席張艾嘉公布入選名單,將角逐最高榮譽「百萬首獎」。
  • 臺灣苗慄縣青年旅行創意競賽 撩妹情話融入地圖獲首獎
    Miaoli Captain青旅行創意競賽」,吸引逾108組臺灣青年學子及各地民眾報名參賽,由專業評審選出14組優質團隊頒發獎狀、獎牌及獎金,地圖類首獎為臺北青年設計的《必勝告白地圖》、影片類首獎為苗慄青年創作的《蜜豆奶去旅行》。苗慄縣從108組參賽作品中選出14組優秀作品頒獎。
  • 【臺灣藝事報導】「臺北美術獎」的啟示
    [1]應該說,「臺北美術獎」的評審機制是從2009年開始定型的,評審分為初審、覆審、決選三個階段完成。2017年「臺北美術獎」共計選出13位青年藝術家參展,首獎為王煜松,5位優選獎得主為吳其育、洪瑄、姚仲涵、陳亮璇、孫培懋,獲得入選獎的藝術家分別是江凱群、吳思嶔、李承亮、邱傑森、黃逸民、楊季涓、蒲帥成。
  • 第六屆TEAM20建築與規劃新人獎在臺北揭曉
    中新社臺北7月26日電 (記者 路梅)第六屆TEAM20建築與規劃新人獎26日在臺北揭曉,來自臺灣淡江大學的蔡佳蓉及香港大學的梁善彤分別奪得建築設計組和城鄉規劃組的首獎,從兩岸及香港的一百多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
  • 臺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出爐 因黑客入侵提早公布
    網易娛樂5月10日報導 (文/臺灣報導組 蔡世偉報導)臺北電影節昨天(5月9​​​​日)公布2016年「臺北電影獎」入選名單,劇情長片類10部入選的有:黃銘正導演《傻瓜向錢衝》、謝庭菡導演《屍憶》、曾英庭導演《衣櫃裡的貓》、蘇有朋導演《左耳》、陳潔瑤導演《只要我長大》、鄭文堂導演《菜鳥》、陳玉珊導演
  • 2011臺北電影節評審曝光 關錦鵬任評審團主席
    臺北電影節重要競賽項目臺北電影獎的評審團揭曉,共有九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影人組成,關錦鵬擔任評審團主席。網易娛樂7月3日報導 臺北電影節重要競賽項目臺北電影獎的評審團揭曉,共有九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影人組成,分別是:香港知名導演關錦鵬,臺灣知名音樂人李宗盛,臺灣知名男星張震,臺灣知名美術設計黃文英,臺灣知名影評人聞天祥,臺灣知名媒體評論學者郭力昕,法國南特影展藝術總監Jerome Baron,知名加拿大影評人Shelly Kraicer,及去年以和姜秀瓊合導的
  • 臺北電影獎/黃嘉千:一直懷疑自己!夏克立狂熱愛妻一招超貼心
    記者林映妤/臺北報導黃嘉千拿下第21屆臺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獎座來得突然她仍驚魂未定,但頻頻感謝老公夏克立,「他帶小孩回加拿大度假,拿了獎我只能自己在家瘋狂尖叫,我現在是假單身!」(不斷更新)臺北電影獎即時得獎名單▼臺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黃嘉千。
  • 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臺北頒獎
    原標題: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臺北頒獎  新華網臺北7月15日電(記者李慧穎 何自力)由臺灣方面陸委會主辦的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15日在臺北頒獎,25件優秀作品在此次評選中脫穎而出獲得獎項。   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分為「紀實文學」及「紀實圖文」兩類獎項。
  • 200公斤大理石雕成布 戴士偉奪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首獎
    華夏經緯網10月25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第四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24日在臺北音樂廳大廳舉行頒獎典禮。專業評審群將首獎頒給來自臺灣的戴士偉作品《時間/空間》,彩雲獎也由臺灣藝術家獲得,現場麗寶集團董事長吳寶田更宣布加碼增設「麗寶集團企業獎」。
  • 動畫安妮獎揭曉 《克勞斯》力壓「冰雪2」摘六獎
    動畫安妮獎揭曉 《克勞斯》力壓「冰雪2」摘六獎 時間:2020.01.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