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出身的王鷗,如今在娛樂圈中順風順水。日前,她在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坦然承認「恐婚」,從小缺失親情的她對愛情缺乏自信,「王鷗原生家庭的故事」也登上了熱搜。
事實上,「恐婚」不僅僅是困擾王鷗一個人的難題,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更像流行病一樣,「傳染」給眾多都市男女,甚至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或主動或被動地進入了「恐婚大軍」。
一項名為《「80後」、「90後」中國青年婚戀觀》的調查顯示:「82%的單身青年因為缺少勇氣而不去戀愛,76%的適婚青年有『恐婚』心理。」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繼房價、育兒、婆媳關係、出軌等社會與家庭問題之後,隨著越開越多的「90後」到了談愛論嫁的階段,「恐婚」成為都市生活劇關注的又一個現實話題。
韓庚、王曉晨主演的《還沒愛夠》,就是聚焦都市青年「恐婚」這個熱點話題,以當代年輕人的的事業和感情為題材,對恐婚、逼婚、催婚、前任與現任、生子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去年大火的《都挺好》精準戳中了中國式原生家庭的痛點,引起了觀眾的關注和熱議,同樣,標榜「治癒系溫情劇」的《還沒愛夠》選擇的切入點也非常好,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代入感。
對於觀眾來說,「恐婚」這個題材蠻新穎,韓庚飾演的男主角陳炯的恐婚是源於原生家庭,從逃婚到暈婚再到克服恐懼,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畢竟,現在的結婚率低,十之六七恐婚。
恐婚男青年陳炯,因為工作原因再次遇到了五年前被自己悔婚的前任姜小汐(王曉晨 飾),剛好這個時候的陳炯正在被現女友方晗雨逼婚,三個人因為婚姻這件事糾纏在了一起……
從故事本身來看,這部劇非常貼近生活,但這種接地氣的故事如果講不好,就會變得平庸甚至狗血虐心。尷尬的是,這部劇恰恰在這個關鍵點上「翻車」了,與《都挺好》相差甚遠。
男主角陳炯悔婚拋下女主角姜小汐跑了,後來又處了個三年的女友也是支支吾吾不肯結婚。女主角姜小汐居然幫忙撮合兩人結婚,沒想到男主角陳炯卻說「你想要我死嗎?」
恐婚可以有N多種不同的理由,你可以說心理上沒準備好,你可能害怕束縛,擔心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總之什麼理由都可以,可你的理由如此清新脫俗,簡直奇葩到了極點。
男主角陳炯有事不跟女友商量,不跟男二號商量,只跟前任說,不知道瓜田李下要避嫌嗎?前任像個居委會大媽一樣,插手陳炯的事(求婚、結婚),不想當小三卻做得像小三。
《還沒愛夠》,怎麼看怎麼像韓庚之前演過的電影《前任攻略》,各種前任現任交叉出現,關係混亂,城市小得像個班集體。一個恐婚症說得跟絕症一樣,你瞞我瞞,十幾集才點破。
「怎麼能這麼糟糕,好狗血好彆扭的劇情,恐婚症真實渣男逃避責任的好理由。這個劇應該叫《還沒作夠》或《愛你,我不敢》!」
「男主就是個渣男,女主又是豬腦子,還幫著拋棄自己的前男友給現女友求婚、辦婚禮,可真行!要邏輯沒邏輯,要人設沒人設!」
被「恐婚」所擾的人,恐的是自己沒法照顧好一個家庭,沒法在車貸房貸的壓力下負重前行,沒法給予所愛之人一個幸福港灣,沒法相信愛情可以無所畏懼……
遺憾的是,在《還沒愛夠》中,這些人們現實中害怕的東西一個都沒表現出來,前任現任無聊地爭風吃醋,再整出一個所謂的恐婚心理來引起共鳴,卻如同撓癢一樣總是撓不對地方。
觀眾看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想通過故事來反思、尋找自己恐婚的原因是什麼,進而讓自己克服恐婚這個難題,畢竟,對於大多數「恐婚族」來說,終歸還是要接受婚姻、走進婚姻。
這也是《還沒愛夠》想達到的目的,可惜未能打開當下年輕人在婚戀問題上的困惑與心結。與姚晨主演的《都挺好》,則做到了「教人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
客觀地說,這是一部具有看似厲害的設定卻並不走心的偶像劇,當然了,特別適合過年被催婚的氛圍。或許少有人知道,這部豆瓣最新評分5.4的都市劇,居然是「王牌搭檔」的作品。
擔任導演的王迎,擅長拍攝各類時尚青春題材:他與趙寶剛聯合執導過《奮鬥》、《我的青春我做主》、《北京青年》等既叫好又叫座的劇,被譽為「能讀懂年輕人心理的導演」。
操刀劇本的霍昕,實力也是有目共睹,擅長用非常寫實的筆調讓觀眾產生極強的認同和代入感。《將愛情進行到底》、《西遊·降魔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都是他寫的劇本。
偏偏就是這樣的「王牌搭檔」,卻未能帶來一部好劇,問題究竟出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