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入學分班培訓:「爭取機會」還是「增加負擔」?
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 丁靜)臨近開學,教育部《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重申「陽光入學、均衡編班」。然而,中學「分班考試」還是催熱了培訓機構的「分班考試班」。記者了解到,一些家長為了給孩子爭取分入「重點班」的機會,提前一年就讓孩子接受「訓練」。然而,分班考試班能夠為孩子「爭取機會」還是「增加負擔」呢?記者進行了調查。
分班考試催熱培訓市場
小升初考試取消之後,北京市部分初中沒有分班的參考依據,往往要在入學前進行一個「摸底考試」,根據考試情況進行編班。一些學校的「重點班」、「實驗班」也參考這個成績。為了給孩子爭取一個「重點班」的位子,不少家長給孩子報名「分班考試培訓班」。
在學而思「新初一分班考試班短期班招生簡章」中記者看到,機構將清華附中、北大附中、十一學校等名校作為考試目標校進行編班。對於目標學校不明確的孩子,還可以報名區域重點校班級,如「海澱區重點分班考試班」等。
負責接待的王老師告訴記者,分班考試是升入初中的「開山之戰」,必須打贏。這些班級報名火爆,僅暑假「清華附中分班考試班」,學而思就開了3個班,招收學員75人左右。還有一些學員通過報名單科培訓等備戰分班考試。
某培訓學校的黃老師告訴記者,「分班考試班」一般針對語文、數學、英語3科,考試的大部分內容是小學學過的,一小部分涉及初一的學科知識或者奧數。因此,培訓班上課內容基本是歷年真題分析。
「分班考試班」大多價格不菲。記者了解到,今年暑假學而思的分班考試課程費用約為兩個小時700元。金鑰匙則是960元一科。培訓時間一般在1周左右。
分班考試:孩子負擔,家長著急
8月27日,網友「北鼻楊若宸」訴苦:「今天分班考真的好難啊,尤其是數學。哎,這下沒有好日子過了……不知排名會不會排到最後,真的好緊張啊……」
「北鼻楊若宸」代表了一部分學生的心情。北京市朝陽區1名小學生甚至希望父母「放棄自己」,不要逼自己參加各種考試培訓了。而家長的心情大多是:不想逼孩子報班,但「分班考試對小孩非常重要,分數低的就會分到差班,如接觸一些不愛學習的學生,初中三年多少會受影響。小孩不懂,大人可擔心了。」
分班考試到底是不是「那麼可怕」呢?北京人大附中朝陽學校1位新初一孩子家長告訴記者,怕孩子分班考吃力,自己讓他提前1年學習了初一的數學知識。然而,讓她吃驚的是,考試後學校並沒有分「重點班」。「雖然心裡還是有點忐忑,但這樣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家長還是挺滿意的。」這位家長說。
也有人贊成「重點班」參考分班考成績。北京市海澱區一位六年級孩子的父親認為,考試至少能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
「我們的教育資源有限,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只能在粗放的層面上體現個性化教學,設立實驗班和重點班無可厚非。」這位家長說,「好學校的實驗班基本是『點招』進去的,給『草根』學生機會。通過入學分班考進一步調整重點班結構,我認為是合理的。」
學校:分班不會「厚此薄彼」
面對分班考試,家長著急、培訓班火爆。學校到底如何安排的呢?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校長李淑芬說,學校對新初一、高一進行「摸底考試」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孩子們收收心,提前拿出本溫溫書。第二,學校也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們在小學、初中階段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方便老師查漏補缺。
「家長沒必要報班應對分班考試。」李淑芬說,「在教師資源的配備上,我們會給有經驗的老師「搭配」年輕教師。對學校來說,讓所有班級力量均衡、整體發展才是目標。」
徐悲鴻中學校長周小林說,徐悲鴻中學沒有分班考試。中考成績的前幾名,抽籤分配到不同的班級。班主任和骨幹教師的配備要經過行政會議,由教學、德育幹部一起商議決定。配備原則是相對均衡,避免出現「瘸腿現象」。
既然學校並不想用分班考試「掐尖」,家長為何急於催熱培訓市場呢?專家認為,小升初招生中「條子生」「共建生」「推優生」等背後的亂象讓家長對教育公平失去信心。此外,部分學校招生信息不公開等加劇了家長對招生、分班等工作的猜忌,造成很多家長「聽到考試就害怕」,病急亂投醫,求助於培訓機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要破解小升初的難題,政府在師資、財政撥款等方面要對學校一視同仁。而學校在招生時,應該給每個孩子公平的機會。應該以信息公開為推手,公布政府對學校撥款的使用情況和招生計劃等。建議家長不要跟風選擇重點學校,適合孩子的學校和班級才最有利孩子成長。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