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大半個賽季的磕磕絆絆後,76人主教練布朗終於決定做出改變,他讓去年籤下億元合同的老將霍福德去打替補,西蒙斯則向上搖擺到大前鋒位置。
這樣一來,76人就需要另一個後衛來補上空缺,而布朗的選擇是——二年級菜鳥米爾頓。
布朗決定讓米爾頓出任首發當然是有原因的。
本賽季米爾頓為球隊出戰了32場比賽,其中16場首發,而在這16場比賽中,他場均能夠砍下14.1分3.0籃板3.6助攻1.1搶斷,投籃命中率53.9%,三分命中率50.0%。擋拆後跳投是這個二年級後衛最擅長的得分方式,恰好也是現階段76人最需要的。
在此前的三場熱身賽當中,米爾頓儘管數據一般,但卻投出了45.5%的三分命中率,讓不少人對他的前景表示看好。然而事實證明,這個菜鳥還沒有做好準備。
由於小薩博尼斯因傷缺陣,步行者在複賽首戰當中擺出了一個三後衛的陣容,奧拉迪波和霍樂迪兄弟聯袂出戰。面對這樣的對手,米爾頓徹底迷失了,他整場比賽才出戰19分鐘,只出手1次三分,還沒有命中,僅僅搶到了1個籃板並送出3次助攻。
並不是布朗不願意給他出場時間,實在是米爾頓表現太糟糕,而且還老是犯規。在不到20分鐘的出場時間裡,米爾頓居然身背5次犯規,差一點就要直接畢業,這樣的狀態繼續留在場上也是浪費。可以說,76人變陣首秀失利和米爾頓有很大的關係。
布朗會繼續讓米爾頓首發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場比賽的勝負說明不了什麼。但在我看來,米爾頓未必是76人最好的選擇,哪怕他之前出任首發時打得不錯。
首先我們要知道76人為什麼變陣。原因很簡單,本賽季他們的進攻簡直一塌糊塗。2.0版本的五星首發看起來很強,但由於霍福德狀態暴跌,理察森也打不出熱火時期的表現,76人的陣容根本沒有想像當中那麼強,他們甚至無法拉開空間,讓進攻更加順暢。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西蒙斯,他始終沒有練出靠譜的中遠距離投籃,名為控衛,大部分時間裡卻像個內線一樣在籃下討生活,幾乎都是通過突破、頂開防守人上籃或者偶爾的扣籃來得分。讓他來發起擋拆效果非常糟糕,這也使得76人成為本賽季打擋拆回合數最少的球隊之一,只有瘋狂單打的火箭比他們更少,但火箭只是不想,76人才是不能。
在這樣的情況下,布朗索性讓西蒙斯去打內線,這就要求外圍要有更好的接球投籃點,同時也要有足夠的運動能力,不能繼續像原先一樣慢悠悠地進行陣地戰。米爾頓當然是一個符合要求的選擇,但卻不是唯一選擇,從戰術層面來看,他並非不可替代。
要知道76人只是需要有人提供外線火力,偶爾持球進攻,再協助隊友進行防守,這些工作米爾頓可以執行,76人的其他後衛也可以。相比之下,我更看好76人陣中的土耳其小將科爾克馬茲,沒準他會比米爾頓更適合出任球隊的先發後衛。
科爾克馬茲是2016年首輪26號秀,今年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三個賽季。從數據來看,科爾克馬茲其實和米爾頓差不多,他場均出戰21.9分鐘,貢獻9.7分2.3籃板1.1助攻,投籃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分別為43.1%和39.7%,多項數據創造生涯新高。
當然,科爾克馬茲的投籃效率不如米爾頓,但他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身高。和米爾頓比起來,科爾克馬茲的體重偏輕,但他的身高達到了2.03米,這是標準的側翼身高,以這個高度來打後衛,對大部分對手來說都是不小的威懾。
更何況科爾克馬茲本賽季39.7%的三分命中率並不算差,如果讓他首發並且承擔起在外線接球投籃的工作,應該也是沒問題的。值得一提的是,本賽季科爾克馬茲的受助攻率高達86.9%,比米爾頓高出了足足23個百分點,顯然更適合等隊友傳球然後命中投籃。
當然,這場比賽科爾克馬茲的表現比起米爾頓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在14分鐘裡4投0中,只靠罰球得到3分,同時送出2次助攻,不過沒有失誤也沒有犯規。我們姑且認為,米爾頓和科爾克馬茲只是因為幾個月沒有進行系統訓練而導致狀態不佳,但接下來如果兩人的表現拉開差距的話,我想布朗應該知道要做出怎麼樣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