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個「遼寧衛生熱線12320主題宣傳日」到來之際,瀋陽市第七人民醫院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活動期間,市民諮詢最多的是春季皮膚病。
專家稱,隨著季節的更替,外界的溫度、溼度、紫外線強度等均發生變化,空氣中的過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等逐漸增多。春季常見的皮膚病,特別是溼疹到了高發季。溼疹一旦發作,部分市民會自行買藥塗抹。專家提醒,用藥不對症,不但不能根治溼疹,還會成為頑固性皮膚病。
慢性溼疹很頑固
春風送暖,67歲張大爺的日子又不好過了,胳膊上又開始起紅疹,且融合成片,瘙癢難忍,醫生診斷為慢性溼疹急性發作。
張大爺患慢性溼疹多年,自己在藥房多次購買含激素類的藥膏治療,病情時輕時重,皮膚逐漸增厚。市七院皮膚四科梁秀宇主任中醫師稱,春季是溼疹的高發季節。慢性溼疹常因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發作不愈轉變而來;也可能開始原因不明顯,因經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發病開始時即為慢性溼疹。患者瘙癢較劇烈,或是陣發性,遇熱或入睡時瘙癢尤為嚴重。病程遷延不愈,可遷延數月或數年。慢性溼疹比較頑固,要及早治療。
梁秀宇稱,慢性溼疹通常也不會被患者所重視,以為過幾天就會好了,或者乾脆買一些外用藥自行塗抹。「溼疹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溼疹自身也不會痊癒,一般的外用藥物往往只是暫時的控制症狀,容易復發,有些溼疹比較頑固經常反覆發作。」
自我防護很重要
梁秀宇介紹說,在慢性溼疹的治療中,除了正規的治療外,自我防護十分重要。
溼疹容易與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相混淆,未確診時勿用成分不明的藥物:皮疹發作前,如有服藥史而過去又從未發過,可能與藥物過敏有一定的關係,故不要亂用藥;忌用手劇烈搔抓患處,否則會使其擴散,嚴重可引起感染;忌大面積使用激素類軟青(如氟輕鬆、地塞米松等軟膏),避免引發不良反應;避免用熱水洗燙及過多使用肥皂、清潔劑等化學製劑的刺激;避免使用化妝品和油脂;不宜穿毛衣及化纖等製品,衣被勿過暖;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冬季淋浴不宜過勤,但注意皮膚清潔及潤澤。
此外,一些人對花粉、羊毛、羽毛、寄生蟲、奶糖等過敏,應儘量避免接觸。還要忌食海魚、辣椒、毛筍、蝦、蟹等物,少吃葷菜,少吃熱性的水果。 (記者 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