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來賓、家長與親友,親愛的北大光華2020級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這裡,見證一個學院歷久彌新、生而不凡的秘密——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1300餘名來自三十多個國家、各個項目的優秀新同學不僅為35歲的北大光華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使得我們有機會去再一次審視、思考教育的使命與意義。我代表學院全體教職員工歡迎你們!現場參加典禮的同學,你們的到來使得沉寂了近八個月的光華樓生機勃勃;因疫情原因不能到現場的近100名國際同學,尤其是首屆「未來領導者」本科項目的同學,雖然我們暫時只能線上相見,但是因為相互的關切、炙熱的凝望,我們的連接更加緊密——希望我們早日相聚燕園!
在學院,我們所有的工作——教學、研究和服務——都有關教育。教育絕不是單向接受,而是相互成就。海明威曾說,「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在未來的光華歲月裡,你們豐富多元的背景、文化價值觀、好奇心、想像力、堅韌、使命感和敢於擔當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你們關於未來的夢想以及願為之付出的全部努力,不僅塑造著你們,讓你們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將同樣砥礪學院在一個歷史的關鍵時期追溯教育的初心和本質,以清醒的自我審視和不斷的自我更新,重新定義自身的使命和意義。教育原本就是一個互相聆聽、共同成長、彼此成就的過程——我和你們一樣對這個即將開啟的激動人心的過程充滿期待。
必須承認,過去八個月發生的事情讓我們深感錯愕。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是當代社會一場徹底的壓力測試。疫情嚴重挑戰著我們關於科學技術、文明演進、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智慧以及習以為常的秩序的認知;它直接威脅著經濟社會的穩定,加速社會分化和逆全球化的進程,更觸發不同觀點尖銳的對立、大眾肆意的情緒性宣洩和對科學理性的質疑。
在這樣一段艱難的時光,在這樣一個混沌不明的歷史拐角,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包括學院),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世界的殘缺面前自艾自憐或是憤世嫉俗,習慣性地選擇逃避,放任謠言、幻想以及狂熱情緒蔓延,任由糟糕的一切發生;或者,重新思考使命和意義,以執著和希望支撐自己奮力前行,努力有所作為,讓改變發生。我希望大家選擇後者。誠然,這條路上會有意想不到的艱難,但是,或許正像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我們必須盡力而為,這是我們人類神聖的責任。」
因為天賦、機遇、長期的堅持和專注的努力,大家已經獲得了某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夠把視線從個體目標和成就移開,以更開闊的視角認知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正視我們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各種「不平等」,對我們擁有的優渥機會心懷感激和敬畏,關注我們生活周遭那些合理的不滿和埋怨,並將這一切轉換為強大的同理心和正義感。同理心和正義感(Empathy and Sense of Fairness)使我們謙卑,讓我們對個體生命在社會選擇中的茫然無力和挫敗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它們是修復這個殘缺世界最重要的「從0到1」。
最近一段時間,《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這篇文章在社交媒體廣為流轉,引發大量的思考和討論。以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算法為基礎的創新極大地便捷了普羅大眾的生活。然而,算法也把外賣騎手變成數字、系統裡移動的符號,甚至高危行業的從業者;而大眾在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他們的生活和心智是否也屈從於算法的設定?技術是答案,還是新的問題?
阿蘭·圖靈曾提出用「模仿遊戲」來測試機器是否會像人一樣思考(後人把這稱作「圖靈測試」)——在人機對話中看我們能否辨識出誰是機器誰是人。我經常講一個「反向的圖靈測試」的例子——怎樣在一群具有人類級智慧的機器中辨識出人的卓爾不群?將「反向圖靈測試」運用到這裡,我們怎樣才能從林林總總的算法中辨識出哪一個是由那些具有同理心的人設計出來的呢?數字基礎設施、人工智慧、大數據、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各種高級算法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擁有同理心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在一個我們能夠重新定義且為之努力的「美麗新世界「裡,社會選擇不應該是冷冰冰的「零和競爭」——一定有贏家和輸家;現代文明的演進過程至少應該是一個有溫度、有靈魂的帕累託改進的過程(Pareto Improving Process)。
在光華,大家大概率會追隨老師在博弈論或是實驗經濟學課堂上討論著名的「最後通牒遊戲」(The Ultimatum Game)。這個遊戲的規則非常簡單:在兩個玩家A和B之間分配100元錢,由A提出分配方案,然後由B來決定是拒絕還是接受;如果B選擇接受,兩人將按A提出的方案分配,如果B選擇拒絕,兩人都一無所獲。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假設下,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給出的A的最優選擇是99比1(99元給A, 1元給B)。理性分析告知我們,B將不得不接受這一分配方案,否則他將一無所獲。然而,過去數十年,經濟學家們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下多次進行實地實驗,發現的結果與理論預測大相逕庭——幾乎所有參加實驗的人都不接受99比1這個方案;大部分人能夠接受的分配方案是70比30!
經濟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提供了若干個可能性來解釋這一結果,不同學科的普遍的共識是「正義感是人的本性」。99比1這個分配方案是如此不公平,以至於自己即使空手而歸也要拒絕這個不公平的安排!70比30雖然也不公平,但是它還沒有荒謬到讓人們要放棄掉可以屬於自己的利益。可見,人類即使是在完全利己的動因下決策,仍然受到「正義感」的驅動。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數不勝數的例子也告訴我們,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與繁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培育自己的能力去實現我們的本性,尊重生而為人的高貴,不與生活中的各種不堪妥協。同理心和正義感是我們形成科學判斷(scientific reasoning)和道德判斷(moral reasoning)的重要基礎,它們驅使我們不斷去思考我們自身的使命和意義,決定我們構建的世界的模樣。
偉大的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呼籲人們在制定政策時一定要有「冷靜的頭腦,火熱的心腸」(cool head,warm heart)。2020級的同學們,我希望大家在大時代的變遷下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火熱的心腸。這意味著將科學理性精神與同理心和正義感結合起來,將個人的成長與更大的使命和更重要的意義結合起來,找到內心的熱愛,做那些必需但又難以改進的事情,用思想和行動去展現人類精神的各種可能,讓這個殘缺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我年輕的時候曾多次觀看施瓦辛格出演的《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系列。影片中,機器人控制了地球,世界進入黑暗時代,弱小的人類在做最終的反抗。這個艱難的過程中,一部分生物機器人在與人的互動中,重新學習屬於人類的那種純粹無私的情感,勇敢地保護人類繼續生存的希望……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部片尾的那段話:「不確定的未來迎面而來。第一次,我們在面對它的時候感受到希望,如果機器能夠學習珍惜生命的價值,那我們作為人類或許也會!」
最後,請讓我引用詩人勃洛克的幾句詩,祝福大家在未來的日子裡懷抱遠大理想,既擁有理性的力量,也內心柔軟。
聖潔的強光
放射出萬道光芒
我相信理想的太陽
我看見你溫柔的目光。
再次歡迎大家!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2020.9.19
劉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7年《中國新聞周刊》「影響中國」年度經濟學家。劉俏教授在公司金融、實證資產定價、市場微觀結構與中國經濟研究等方面擁有眾多著述,其著作包括《我們熱愛的金融——重塑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金融》、《從大到偉大2.0 —— 重塑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