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恩 致 謝
常正枝
崢嶸詩群師生緣,
作詩賦詞開新篇。
老師七絕示範引,
同窗鼓勵表期盼。
語文基礎薄陋淺,
平仄格律不著邊。
疾首蹙額黔技窮,
書到用時方恨晚。
同學隔屏常指點,
老師千裡揮教鞭。
古稀上路艱砥礪,
練字練句一天天。
醜媳不懼公婆煩,
電腦早晚來作伴。
平水難學亦難得,
初學嘗試溜小段。
建群掐算兩年半,
精神充實益身健,
收穫點讚心情爽,
快馬揚鞭奮追趕。
詩詞聯群詩爆苑,
佳作連篇任我覽。
指導學寫受益多,
方寸聊表感恩願。
2020-11-26
和感恩詩
王冠先
順口全然是感恩,
讀來句句動人心。
精誠亦可感天地,
定舞雪花迎早春。
2020、11、26
依韻和常正枝先生《感恩致謝》
邱鬥俊
萱草順口遜誠謙,
賦詩長於記敘篇。
眷戀桑梓賢忠孝,
知恩感恩日時念。
駕舟領航縴繩緊,
苦讀奮鬥爬格練。
對韻信手笠翁樂,
難得半世蘭友緣。
2020-11-26
致群友
常向東
無論春秋無論年,
人生相遇即成緣。
一行小字雲中寄,
兩樣才情微信連。
淺唱低吟吐塊壘,
揮毫潑墨作雲山。
莫說前路少知己,
尋遍聯群盡友蘭。
2020.11.26
寄贈各詩友及愛我詩評我詩讚我詩傳我詩的朋友們,借韻「床前明月光」,「月"韻
王冠先
苦裡尋甜自嘯歌,
平生最愛窗前月。
寒燈一盞霧迷山,
瘦影雙重風卷葉。
醉酒難知鬢染霜,
觀花豈料心拋血。
精忠儘管少人間,
縱到黃泉依舊烈。
寄贈各詩友及愛我詩評我詩讚我詩傳我詩的朋友們,借韻「床前明月光」,「光"韻
王冠先
八鬥絲無七步光,
當初羞愧做才郎。
狂徒一個寒酸相,
粗布周身襤褸裝。
三世請纓如夢境,
十年流浪歷滄桑。
古稀已是風騷客,
何故長嗟累舉觴。
2020.1.5
感恩節日話感恩
李子勝
感謝父母養育恩,
省吃儉用為兒孫。
一生勤勞有擔當,
忠厚傳家育後人。
感謝妻子支持恩,
同舟共濟陪伴人。
榮辱順逆窮和富,
同甘共苦攜手奔。
感謝兄弟姐妹恩,
一奶同胞一家人。
遇事傾囊來相助,
共度難關齊發奮。
感謝老師教育恩,
傳授知識教做人。
為人師表做楷模,
培養人才挑重任。
感謝同學共讀恩,
比學趕幫同齡人。
同吃同住同勞動,
青春年少情意真。
感謝領導培育恩,
導師兄長兩身份。
言傳身教傾心助,
人生旅途領路人。
感謝軍營錘鍊恩,
立志報國壯軍魂。
軍隊是個大熔爐,
全面鍛造成就人。
感謝同事包容恩,
互諒互讓有分寸。
相互學習長補短,
兄弟友誼永長存。
感謝困難逆境恩,
愈挫愈勇變強人。
衝破霧霾更璀璨,
寒冬離去又是春。
感謝我黨護佑恩,
百年奮進領航人。
國泰民安享盛世,
大愛無疆似海深。
2020年11月26日
拜見恩師馮文學先生
王冠先
和煦陽光溫暖風,
師生握手百花廳。
未言格律先留影,
歸路那堪還淚零。
2020、11、27
初心
王冠先
我之初心在祖國,
祖國乳汁養活我。
孩兒從不嫌娘醜,
千折萬磨奈我何!
我之初心在人民,
人民是我同命人。
魚兒須臾不離水,
人民悲歡系我魂。
我之初心在江山,
江山是我心腸肝。
哪個賊子敢侵犯,
願灑熱血將身捐。
我之初心在家鄉,
家鄉處處好風光。
風霜雪雨有何懼,
人間正道是滄桑。
我之初心在做人,
做人莫懼苦和貧。
苦貧更礪赤子志,
人品純正勝金銀。
我之初心在讀書,
讀書不在顏粟屋。
腹藏萬卷酬家國,
敢為人民鼓和呼。
我之初心不忘本,
忘本便是叛逆人。
披肝瀝膽心向黨,
胸中自有萬裡雲。
我之初心在理想,
理想策我拼搏長。
松柏風格梅竹骨,
堂堂正正來和往。
2018、1、20
點評王冠先先生《學詩抒懷·四首》 周宏康
讀著王冠先先生這組「學詩感懷」,我仿佛看到王先生靜夜伏在案上,默默地思索著。自己的學詩經歷,象電影蒙太奇一樣從眼前飄過。他輕輕地拿起筆,淡淡地寫下了這四首小詩。他的詩用樸素的語言說出了自求閒適的恬靜的思想感情,說得自然而有情味。正如司圖空在《詩品》中說的:「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蕙風,苒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王先生詩中,有的是心平氣和,優遊自樂的淡泊情景。
如第一首:
唐作葫蘆宋作瓢,
早晨比劃夜來描。
懸梁刺股三年整,
背劍重來誰小瞧。
首句比起,寫學詩的初級階段。出手化用俗典「比著葫蘆畫瓢」,且與莊重唐詩宋詞結合在一起。既現出其詼諧性,又能貼合題意,非高手莫能為。次句承上,「比劃」「描」看似幼稚,但與「早晨」「夜」配合,便寫出了深沉和厚重。第三句寫刻苦學詩,明用「發懸梁,錐刺股」之典,烘託刻苦學習的精神,且點明學詩的用時「三年整」,簡單三個字,卻飽含了無盡的眼淚和汗水。結句暗用「十年磨一劍」之典,喻示艱苦學詩的漫長,和所下功夫細微艱辛。前後兩句一明一暗互影互襯,既渲染了學詩的辛苦,又增強詩詞之美,可謂妙筆。結尾處用「誰小瞧」感嘆語,是點睛之筆,其中蘊涵了學詩者的信心、自豪,還有抗爭的意蘊。此詩運筆洗鍊,衝淡而深邃且耐人尋味。
第二首:
身是皮囊心似泉,
風塵不染味尤甘。
一泓清水人生裡,
心地光明詩凜然。
若說第一首是總括學詩的經歷和歷練的話,此首即是表達人生態度和學詩的知覺。首句化用佛語禪心抒發自己的人生觀,起式新穎而空靈。次句承上借用成語「風塵不染」,進一步申明自己處世之道及精神感悟「味尤甘」;第三句接續上意,加深一層強調自己的人生體驗,如「一泓清水」,辭採淡泊,舉重若輕,筆法嫻熟,比興相容,含蓄蘊藉。結句表明學詩的知覺,凜然的詩骨,來自「心地光明」。此句暗揉進「無欲則剛」的思想,升華了精神境界。此詩開筆用禪,收筆用典,妙構凸顯,如嚼橄欖,餘味雋永。
第三首:
雨是仄聲風是平,
滄桑閱歷好詩成。
梅花最解寒中苦,
笑傲冰霜在頂峰。
賦比興是創作詩詞的主要手法,此詩用比喻起勢。詩人用雨和風比喻格律的仄聲與平聲,化抽象為具象,不僅構思巧妙,且聯想奇特,可謂獨闢蹊徑,發前人所未發。而這新穎的構思,正來自於對它歌詠對象所作出的新的認知和開掘,所以扌表達了高於同類題材的思想情感。
次句繼續說詩。表達的是詩與實踐的關係。著名的詞學大師葉嘉瑩先生說:「真正偉大的作者……是用他的生命來寫作他的詩篇的,是用他的生活來實踐他的詩篇的,他整個詞是跟他的生活生命結合在一起。」「滄桑閱歷好詩成」與葉先生之論有有異曲同工之妙。講得就是生命與生活的閱歷是寫出好詩的基礎。
三句筆鋒一轉,用「梅花」為意象,比襯詩人面對嚴酷的學詩環境的體味和堅強。毛主席在《卜算子·詠梅》中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王先生在此句中化用就是毛澤東的這個意思。「最解寒中苦」有說不盡意蘊,讀者可以想像的空間十分遼闊,這便是「意在言外」「羚羊掛角」的妙用。
結句,詩人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氣魄,表達成功者的狂狷之態。「笑傲冰霜」藐視一切困難與阻礙,「在頂峰」既是勝利者喜悅,又是追求者的自勉,同時也圓滿的呼應了「學詩抒懷」的題旨。
第四首:
看過千帆知澹然,
生活處處見平凡。
不凡恰在平凡裡,
大抵詩詞更有緣。
此首是這組詩的歸宿。表現的是返璞歸真思想。首句興起。以桑榆之年,看滄桑變化,有「看過千帆」之感,是客觀者的視覺,乃「無我之境」,生出「澹然」之悟,便有了徹悟之意。次句,「生活處處見平凡」,既然看透了大千世界,便將一切都看淡(處處見平凡),很好的承接首句。
三句「 不凡恰在平凡裡」,清·鄭板橋有「 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之論,留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之談。說得都是先見「處處平凡」,藏於心中。久之,即得出「不凡恰在平凡裡」的大悟。王先生以此為詩之轉折點,又呼應了「早晨比劃夜來描」之句,妙處可見。
結句是這種觀點的延伸,「大抵詩詞更有緣」的「緣」是「懸梁刺股三年整」之緣,是「心地光明詩凜然」之緣,也是「滄桑閱歷好詩成」之緣,更是「看過千帆知澹然」之緣。正因為有了這些緣,詩人方可呼出「笑傲冰霜在頂峰」,「背劍重來誰小瞧」的豪言壯語。
這組詩,每首都是佳作,合起來便是一篇論詩的鴻制。互相映襯,互為因果;風格衝淡,語言簡約,內涵豐富,趣中有理,餘味繞梁。
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