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國內各類英語考試:英語專業四級與英語專業八級成績均為優秀;大學英語六級成績為693分(其中聽力和閱讀部分滿分);BEC Higher成績為Grade B;2020年考研英語一86分(而且我的考區是平壤,屬於旱區)。補充一下:我目前只參加過國內的英語考試,還沒試過考國外的雅思和託福,不過我計劃今年去考一考,哈哈哈。
也正是因為擁有了這些考試成績,我經常被詢問以下問題:「怎麼備考四六級?」,「你怎麼六級考這麼高分」,「怎麼備考英語專業四八級」,「你平時看什麼書來學英語」(經過我的回憶,大概是這幾個問題)。
為了避免後人再詢問我類似的問題,我特意寫這一篇文章,總結了常見的兩個問題並提供我自己關於這兩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對各位朋友有所啟發。
第一大類問題是:」如何提高各類英語考試,如專四和專八,四六級,BEC Higher的分數?」
在回答這類問題之前,我希望表明一下我自己的態度,那就是:我很少很少專門為某一個英語考試做什麼專門的準備(但是不做專門準備並不代表我不去學習,只是我學習的方法是閱讀自己感興趣和難易程度適合我自己的英文材料,以及閱讀詞典),我準備各類英語考試的方式一般是購買歷年的真題,熟悉一下題型,很少專門為考試而去刷題。(至少在我讀了大三之後,我就很少去刷題了。但在大一和大二的時候,我還是很盲目地刷了很多題)。所以,我真的並沒有很多備考某一個考試的經驗,也就回答不了你們的這些問題,並非我自己藏著掖著,不告訴你們方法。
正如我之前寫文章提到的一樣,我認為所有的英語水平考試,基本都是考察你英語的基本功,基本功紮實的,一定就可以考過,而且分數也不會低。談到考試分數,我順便再多說幾句。首先,考試分數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本人的英文水平,畢竟600多的六級分數和400多的六級分數的確是有一些不一樣。但是600分和650分的六級成績,我個人不認為有什麼差別,可能只是考600分的人缺少一點運氣,並不代表他英語就更差。考試既考水平,也考運氣,所以衡量英語水平的方法應該不是考試成績,而是你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即你可不可以用英語寫出或者翻譯出流暢和地道的文章,或是能不能說流暢的口語來進行交際。
我考了兩次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一次是598分,一次是693分(我現在再考一次六級,估計650都考不到,能考600就不錯了,但是我肯定可以考550以上),兩次相差了接近100分,但我並不認為我考第二次的時候做了更充分的準備。所以,不要對分數太過在意了,分數差不多就可以了,關鍵是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和能力。
補充說一下:我認為我參加各類英語考試得的分數,真的是7分實力,3分運氣。這不是中國式的謙辭,而是我真實的想法。我本人並不謙虛,但是我知道自己什麼地方不足,我不喜歡盲目吹噓自己。在我眼裡,學習英語的模範永遠是:張培基老師,林巍老師,丁言仁老師,謝韜老師。我知道我自己永遠達不到他們的高度,因為我既不願意付出他們那般巨大的努力,也沒有很好的天賦。我只是一個比普通人水平稍微好一點點的人,現在是這樣,我以後也是這樣。
第二大類問題是:「你平時閱讀的材料或是聽力的材料是什麼?「
首先,我很坦白地告訴大家,我閱讀的材料大家肯定不會感興趣,一般是語言學和國際政治類的書籍和文章。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幾條選擇閱讀材料的幾條標準:
標準1:閱讀材料本身的內容和題材必須是你感興趣的,這樣你才能持之以恆地讀下去。
標準2:閱讀材料的語言質量最好要高一點,因此這也就是許多人推薦閱讀外刊的原因,因為他們認為母語人士寫的文章更地道,語言質量更高。閱讀外刊固然是很好的方法,但其實有一些中國人寫的英文文章,其語言質量也相當的高,我們一樣可以閱讀。比如張培基老師的4冊英譯中國散文選,林巍老師做的漢譯英,北外謝韜老師寫的英文時評,丁言仁老師寫的著作和教材。
標準3:閱讀材料的難度最好是適中,最好不要超過你目前閱讀水平太多,否則你會閱讀不下去的,最好是比你目前水平稍微高一點點的材料,這其實就是克拉申可理解性輸入理論中說的道理。
聽力材料和閱讀材料選擇的標準是一樣的,我在此就不多說了。我雖然口語和發音很差,但是我聽力相當不錯。人人都說BEC Higher的聽力很難,但是當時我去考試的時候,聽力部分的成績是Exceptional,六級考試時聽力也是滿分。聽力這個東西主要靠的是自己反覆多聽,訓練自己的反應能力,真的並沒有什麼訣竅,而且你必須每天堅持去聽,否則時間一長就會退步。比如我畢業工作後,基本上沒時間去聽聽力,所以基本上現在聽力就荒廢了。
結語
這篇文章寫得不是很長,也只是大概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學習在我看來,本質上就是以時間換取成果的過程,英語學習更是如此。如果你覺得英語值得你花時間去學,那你就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去學習:多讀,多聽,多寫,多說。無論社會怎麼變,我相信英語學習還是只有上述4個途徑:多讀,多聽,多寫,多說。學習英語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就是花大量時間去努力。最後,希望我這篇短文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這樣也不浪費大家閱讀本文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