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店高湯添加複方甘草片
警方、食藥監部門介入調查,店主被帶走;醫生:長期服用可能會上癮
11月7日,長沙開福區陡嶺路,德輝粉館的店主指認自家門店。
德輝粉館廚房的湯麵爐已被貼上封條。圖/記者曹偉
為了提鮮,不少商家會昧著良心,往米粉高湯裡加罌粟殼。
沒想到,長沙開福區一家名為德輝粉店的粉館,竟然往高湯裡加複方甘草片。醫生介紹,複方甘草片雖然能治咳嗽,但其中的阿片粉成分與罌粟殼成分類似,長期使用可能會成癮。
瀟湘晨報記者 曹偉 長沙報導
早上嗍碗米粉,是很多長沙市民的日常習慣。11月7日,有消息稱,一市民在體檢時被測出體內含「罌粟」成分。該市民曾在長沙開福區一家名為「德輝粉店」的粉館吃粉,懷疑身體異常現象與粉店的食材有關係。
記者核實到,長沙市開福公安分局伍家嶺派出所和開福食藥監局稽查大隊已對此事介入調查。目前,食藥監相關部門已查封該店設備,警方將店主賀某和幾名員工帶走。
市民吃粉身體被檢出罌粟成分?
11月7日,不少市民都在轉發一條消息,稱「一客人德輝粉館吃完粉後體檢,身體被測出含有罌粟成分,懷疑粉店食材中含罌粟殼。接舉報後,公安、食安等部門對該店食材進行現場檢測,粉店暫被封鎖」。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涉事的德輝粉館,店鋪房東和店主母親等親屬均在場,他們表示,店主賀某和幾個員工確實已被伍家嶺派出所民警帶走。記者注意到,店內儲存米粉高湯的桶子和存放食材的柜子已貼上了開福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封條。該局稽查大隊大隊長黃海花表示,他們到達現場時,發現粉店高湯內疑似添加藥品,便安排檢測人員對藥品進行取樣和快檢。
據悉,被警方帶走的賀某曾稱,他沒有在高湯中添加罌粟殼,而為了讓米粉「更好吃一點」,就在高湯中加了「複方甘草片」。
店主身上搜出幾瓶複方甘草片
德輝粉館附近的居民表示,這家店開了18年,平時生意很好,他們早上經常到這家店吃粉。該店鋪的房東稱,這家店以前是自己在經營,後來因為生病,就將這間門面轉給賀某經營。房東稱,她不知道賀某有在高湯中添加藥品的行為,「這次公安來查時,才聽他本人說,一次(在高湯裡)放10片。」
賀某母親介紹,他們是湘鄉人,兒子今年40多歲,店內還請了4名員工,她自己有時也在店內幫忙。賀某母親說,自己以前喉嚨不好,曾經吃過複方甘草片,「有一點甜味」。這種藥在藥店並不好買,需要登記身份證,一次只能買一瓶。她猜測賀某將藥物放到米粉中是為了讓米粉更香。「員工一天吃兩餐飯,我們平時也吃這個粉。」賀某母親說。據悉,在派出所內,賀某稱自己患病時也吃過此種藥物。
開福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警方從賀某身上搜出了幾瓶複方甘草片,目前該案件已移交給警方。
其他案例
涼茶中添加藥品,店主獲刑半年
記者梳理發現,其他地區不乏將複方甘草片添加到食品中的案例。據媒體報導,從2005年起,黃某在廣州南海區裏水鎮經營涼茶店。從2017年8月20日開始,黃某先後向止咳茶和利咽茶添加複方甘草片和阿咖酚散十多次,並銷售。相關部門檢查發現,止咳茶和利咽茶檢出嗎啡呈陽性,將黃某帶至公安機關。最終,法院判決黃某的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2萬元。
此外,今年4月,廣東雲浮市雲城區檢察院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對犯罪嫌疑人羅某、黃某蘭等人依法作出批准逮捕決定。羅某、黃某蘭從2015年起,在廣西平南縣購買機械設備,使用處方藥複方甘草片、非處方藥維生素C片等藥物,加工製作成「羅苗康特效強涼茶、涼茶王、涼茶粉」等涼茶製品並銷售。記者曹偉
科普
長時間持續服用可能會成癮
為什麼吃了添加複方甘草片的高湯,身體會被檢出含罌粟成分?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黃劍臻主任藥師介紹,複方甘草片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流浸膏、阿片粉、樟腦、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鈉等。其中阿片粉和罌粟殼的成分類似,臨床上對乾咳、喉嚨刺癢等症狀有較好療效,但長時間持續服用,很有可能形成依賴和成癮,主要表現包括讓人精神振奮,心情愉悅。停止使用時,則會產生一定的戒斷反應,比如萎靡不振、打哈欠、流鼻涕、焦慮不安、震顫等表現,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幻覺等精神症狀。除了成癮風險,胃炎和胃潰瘍患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兒童,還有其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的人都要慎用。
黃劍臻說,複方甘草片加在粉湯裡,能一定程度上讓湯更濃稠,味道更鮮、更香,所以可能會被某些商家利用。但複方甘草片是處方藥,食藥監局對其零售環節有嚴格管理,需要通過醫生開具處方才可以購買,需嚴格遵醫囑合理使用。複方甘草片作為藥品使用時,都要嚴加注意,更不應添加在食物裡使用。
記者搜索發現,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曾發布過《關於進一步加強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溶液、複方甘草片和複方地芬諾酯片購銷管理的通知》,要求這幾類藥品銷售環節設置專櫃由專人管理、專冊登記,如發現超過正常醫療需求,大量、多次購買上述藥品的,醫療機構應當立即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