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像,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3.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研究題意,自讀自學
1.出示課題。啟發學生從課題確定這首詩所寫的時間、地點和事情,並推想人物。教師隨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月亮、星星、山巒、寺廟;此時,只簡畫一座寺廟,沒有樓;為了顯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橫一筆雲。同時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釋義。
【畫簡筆畫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教給學生據文想像的方法,為理解詩意奠定基礎。為了充分運用課文插圖,板畫構圖力求與插圖相仿。】
2.讓學生觀察板畫,再觀賞插圖,然後要求他們用一個詞來表達自己的感覺。教師在學生提出的詞中選取「高」,並板書。告訴學生: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寫自己夜宿山寺的親身感受;全詩四行詩句,都是圍繞著「高」來寫的。
3.教師:按照老師下面告訴大家的方法,自學這首詩。
(1)反覆朗讀全詩每行詩句(行行朗讀);
(2)認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後根據詩句的內容,想像出一幅圖畫(處處想像)。
【這是個反覆朗讀、步步深入的過程。教師要有目的地進行個別指導。初讀,思考字義,理解內容;再讀,邊讀邊想,前後聯繫,漸入意境,為進一步訓練表清朗讀打下基礎。切實抓住這一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交流切磋,誦讀求悟
1.教師:讓我們逐行研究,看詩句中哪些字表達「高」,哪些景象說明「高」。先看第一行。
學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師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實數。
教師:(出示「危樓」卡片)危樓是什麼樣的樓?「危」字怎麼解釋?
學生查《新華字典》,危:①險;②損害;③高。從三個義項中找出一個合適的解釋。
教師:詩人站在高山上寺廟裡的高樓中(教師給黑板畫的廟加層樓),眺望窗外,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學生:(想像後)高極了,
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邊一樣……
師:第一行先寫樓高,這樣寫--
學生齊讀:「危樓高百尺」。
教師:要讀出樓的高。
學生提高嗓音朗讀。
教師:一味提高嗓音,只能聽見聲音,不能聽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讀得高些響些。教師示範,再試一試。
學生反覆練習朗讀。
教師:大家讀出了心裡對這個「高」字的感覺。
【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找感覺,就是引導他們展開想像,進入意境。】
2.教師:(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裡說是「日、月、星的總群」,這裡指什麼?
生:指星,因為夜裡無「日」,而「月」不適用「摘」。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勢表示「手可摘星辰」。
【讓學生做動作,想像詩人站立處離天已近,體會詩人想像力很豐富,構思的巧妙。】
學生據詩意抬手摘星。
教師:想像一下,摘星辰時手臂的動作,身體的姿態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應該推窗伸臂,斜勢向天,這樣才能摘星辰。
教師:這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幻想,但是它卻能形象地表現出高,大家朗讀這句詩,想像詩人此時離天多近?
學生朗讀。
教師:摘星辰本是難事,但詩人此時覺得很容易,從詩句中的哪一個字體現出來?
學生:從「可」字體現出來的。
師:朗讀時要讀好這個「可」字。
學生朗讀強調「可」字。
教師:這樣可以表達出輕而易舉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說明樓的「高」。
3.指導第三、四行詩句。
學生:齊讀第三、四行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教師:這兩行詩句聯繫緊密。現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詩人之間距離多遠?
學生:相距咫尺。
教師:這也是詩人的幻想,但生動地表現了「高」;由此也可見詩人豐富奇特的想像。一齊來讀好這兩行詩句。體會一下該怎樣朗讀。
學生讀得很響亮。
教師:好,你讀得清楚,讀出了「高」的氣勢。
學生:高昂地讀。
教師:你也讀出了「高」的氣勢。再嘗試用低沉的語氣,(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驚動他人」的心情讀出來。
學生嘗試用低沉的語氣朗讀。進一步體會詩句表達的含義。
教師:好,讀得有感情,讀出了詩人的心情。現在同學們用上述兩種讀法各自練習朗讀,要讀出兩種不同的語氣,然後說說自己喜歡哪一種讀法,為什麼。
學生嘗試用兩種方法朗讀。
【這裡,用比較的方法指導朗讀,意在使學生懂得表清朗讀是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代作者說話,要讀出作者內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讀的基礎上,背誦、默寫全詩。
5.教師:行行朗讀、字字思考、處處想像是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後學習古詩時繼續使用,進一步掌握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