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而死的事件,還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更大的反對種族歧視的風暴。
當地時間6月18日,據路透社報導,高露潔正重新全面評估審查旗下的中國市場牙膏品牌「黑人牙膏」。這成為美國「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下最新一起品牌受影響的事件。據悉,該品牌的英文名起初為「黑人」,後來更名為「達利」,但其中文名稱目前依然是「黑人牙膏」。
高露潔考慮給「黑人牙膏」更名
「我們正在與合作夥伴協商,對品牌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審查和進一步完善,包括品牌名稱。」當地時間18日,高露潔公司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標識,該公司正在重新全面評估審查旗下的中國市場牙膏品牌「黑人牙膏」。這成為美國「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下最新一起品牌受影響的事件。
路透社18日報導稱,「黑人牙膏」是一個在中國很受歡迎的品牌,該品牌由高露潔公司及其合資夥伴好來集團(Hawley&Hazel)所有。這個品牌的英文名起初名為「黑人」(Darkie),包裝上印著一個戴著大禮帽的微笑著的黑人男子。路透社稱,該品牌後來更名為「達利」(Darlie),但其中文名稱目前依然是「黑人牙膏」。
18日,高露潔公司通過電子郵件就此事向路透社作出回應。「35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共同努力發展這個品牌,包括對其名稱、標識和包裝等進行重大改變。目前,我們正在與合作夥伴協商,對品牌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審查和進一步完善,包括品牌名稱。」
路透社稱,高露潔公司的這一回應,正值美國針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的抗議活動持續數周之際。5月初,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白人警察將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跪殺」後引起了大規模抗議活動。
截至最新數據顯示,高露潔的股價在美國疫情爆發的時候有過大幅下跌,但目前已經收復絕大多數的跌幅,股價已逼近歷史高點。
黑人牙膏的來源
「黑人牙膏」(Darlie)是一款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傳統口腔衛生用品品牌。如今這款由好來化工生產的,隸屬美國跨國日用品巨頭高露潔棕欖的產品,因最近全球黑人權利示威浪潮而再度受到媒體關注。
其實,黑人牙膏的英文名已經在1990年改變過一次,從Darkie(黑傢伙)改變為Darlie。Darlie是英文中女性名字Darlene的簡寫,字面上已經與黑白膚色脫了干係。不過,儘管英文改名,但中文仍保持了「黑人牙膏」,而且包裝上黑臉人的形象沒有改變。
據資料介紹,黑人牙膏品牌最早於1933年由寧波商人嚴柏林和嚴中立兄弟創建於上海。嚴氏兄弟在上海公共租界時期創立好來藥物,也就是現有好來化工的前身。
黑人牙膏商標在亞洲華人地區家喻戶曉,1933年上海好來化工創立時,其商標原先為戴著黑帽、塗黑臉的男子咧嘴笑,露出潔白牙齒,英文名「DARKIE」(黑人)是對於非裔人士的蔑稱。商標模仿的是當時廣受歡迎的美國喜劇演員艾爾·喬遜(AlJolson),該演員以抹黑面部的演出聞名,當時製造商認為黑臉與閃閃發光的潔白牙齒造成鮮明對比,足以成為品牌形象。
據悉,這款牙膏當初之所以取名為「黑人」,一是因為在當時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黑人面黑齒白,而且據說最初的廣告中還曾提到「黑人牙膏」配方中含有非洲某種樹木上的潔齒藥物,是非洲黑人牙齒特別白的原因。
嚴家兄弟後來遷移到香港定居,並同時在香港和臺灣設廠,繼續生產「黑人牙膏」,而留在大陸的黑人牙膏則改名為「黑白牙膏」。
1985年,美國高露潔-棕欖(Colgate-Palmolive)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成為好來化工的合資夥伴後,「黑人牙膏」終於在重視「政治正確」的美國爆發重大爭議,迫使高露潔道歉,著手改良「黑人牙膏」產品包裝及市場策略。
由於「DARKIE」具有種族歧視意涵,該品牌1989年改為「DARLIE」,並把商標改成現今圖案──白臉男子露齒笑,但是其中文名稱「黑人牙膏」依舊沒有更改。
黑人牙膏在大陸佔據17%的份額
據全球市場信息資料庫歐睿國際(EuromonitorInternational)的數據,黑人牙膏佔據著中國大陸牙膏市場17%的份額,中國臺灣45%,新加坡21%,馬來西亞28%。
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大,以高露潔、寶潔、獅王等為代表的跨國企業紛紛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和銷售平臺,目前中國牙膏市場與國際牙膏市場緊緊聯繫在一起,雲南白藥、兩面針等本土品牌也紛紛崛起。2019年中國牙膏行業前十大品牌分別為雲南白藥、黑人、高露潔、佳潔士、中華、舒適達、獅王、歐樂B、舒客和皓樂齒。若黑人牙膏改名,品牌知名度下降或影響銷售。同時,雲南白藥、高露潔、佳潔士將搶奪黑人牙膏市場份額。
2013年牙膏市場規模不足200億元,2018年增至274億元,預計2020年突破300億元。
百事可樂、瑪氏食品皆考慮改旗下品牌商標
當地時間17日,百事公司宣布將停用該公司旗下具有130年歷史的品牌「傑米瑪阿姨」(AuntJemima),隨後包括「本大叔的大米」(UncleBen’sRice)、「巴特沃斯夫人糖漿」(Mrs.Butterworth’ssyrup)和「CreamofWheat」等品牌也先後開始對其以黑人為品牌形象的食品品牌進行審查。
已經在美國超市貨架上待了一百多年的「傑邁瑪阿姨(AuntJemima)」。它是百事旗下桂格的食品品牌,主要產品包括煎餅、糖漿等,創立於1889年,距今有131年的歷史。
不過由於傑邁瑪阿姨的品牌得名於19世紀吟遊詩人,與種族主義有關而遭到抵制。於是百事桂格近期宣布,計劃從產品中移除傑邁瑪阿姨的名字和形象。桂格北美公司的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KristinKroepfl承認,「傑邁瑪阿姨的起源是基於種族偏見。」「雖然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以一種恰當和尊重的方式更新品牌,但我們意識到這些改變是不夠的。」她說。百事表示,重塑後的品牌logo將會在今年的第四個季度亮相,新的品牌名則會在更晚的時間公布。
看起來普通的黑人阿姨,為什麼涉嫌種族歧視?
追溯品牌歷史,傑邁瑪阿姨品牌曾經找來NancyGreen來作角色扮演,並擔任品牌代言人。NancyGreen在1834年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曾經是一名廚娘,也是個黑人奴隸。她因為在1893的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扮演傑邁瑪阿姨而一舉成名,隨後在全美各地去推銷早餐產品。
百事桂格幾十年來為傑邁瑪阿姨的品牌形象做出不少調整,比如1968年摘掉了她的頭巾,1989年給她加上了珍珠耳環和蕾絲衣領。2016年的一次品牌重塑的廣告戰役,則把品牌名改成「J阿姨」,邀請藝術設計師設計新的形象,為她的故事背景添加新的內容。
被捲入種族主義風波的不只是百事,還有瑪氏旗下的「本叔叔」(UncleBen)。根據該品牌的網站,其產品是以美國德克薩斯州一位著名而成功的非裔的名字命名的。不過,盒子上的臉不是本的,而是FrankBrown,一位芝加哥的服務員和廚師。
批評者指出,本叔叔沒有姓。在歷史上,南方的白人常常稱年長的黑人為「叔叔」和「阿姨」,而不是表示尊敬的「先生」或「女士」——而這也是長期以來對於非裔奴隸身份刻板印象的文化符號。尤其是本叔叔的品牌形象,多年來一直戴著領結,有人說這讓他看起來像酒店的搬運工或從事其他服務工作的人。
瑪氏公司表示,正在考慮對自1940進入市場的本叔叔品牌進行可能的調整。
強生宣布:停止銷售美白產品
反種族主義浪潮之下,不僅「黑人牙膏」面臨可能改名境地,強生公司19日也宣布決定停止銷售皮膚美白產品。路透社稱,在反種族歧視抗議之下,該公司這類產品也受到壓力。《紐約時報》稱,強生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過去幾周一直有批評說其旗下的露得清(Neutrogena)和可伶可俐(Clean&Clear)產品標榜白皮膚更勝原本的膚色。強生澄清說,「這絕非我們的本意,健康的皮膚就是美麗的皮膚。」報導稱,露得清和可伶可俐產品線並未在美國銷售,而是在中東和亞洲銷售。該公司表示,很快會將現售產品下架,未來也不會再生產這些美白產品。《紐約時報》舉例說,在印度,有消費者稱讚可伶可俐的亮膚產品有效,可以美白膚色。在亞洲,露得清產品廣告還描述如何使消費者的皮膚「白得更徹底」。其實,為了體現公司的反種族主義立場,強生公司上周就宣布會提供匹配多種顏色的創口貼以符合不同膚色。此外,報導還提到,已有超過1.1萬人在請願網站請願,要求聯合利華集團停止銷售類似美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