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不清楚怎麼回事」,「孩子吐字不清,發音不準怎麼辦」,您複製這段話在瀏覽器上隨便一搜,大概有8000萬條相關內容。
根據我們這些年的數據統計,前來諮詢「說話不清楚,發音不準」這類孩子中,構音障礙的比例大約佔據75%-80%。
構音障礙分三個類型,發生率較高的為功能性構音障礙和器質性構音障礙這兩類,行業內對兩者的康復難度觀念普遍一致,認為功能性構音障礙比器質性構音障礙要容易些,從康復結果和康復時間來算,前者解決起來更高效,家長滿意度也最高。兩者的矯正康復費效比相差17%左右。
以常見的兒童功能性構音障礙為例,他們通常多表現為固定的語音錯誤,影響言語交流,從而影響兒童心理交流。
他們的輔音錯誤比較有代表性,無論是學齡前期還是學齡期,功能性構音障礙孩子發舌尖前音、舌尖後音時的輔音錯誤率最高,發唇音時的輔音錯誤率最低。
輔音錯誤方式表現為音素的替代、脫落或扭曲。且以替代性錯誤出現率較高;省略性錯誤多出現在發舌尖中音,而歪曲性錯誤多出現在發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時,感興趣的家長可以自行對比一下。
以我們語音的最小單位音節來表示;多表現為輔音出現錯誤,韻母出現的錯誤較少。
替代錯誤:(如將k、h都發成g音,「哥哥gege」說成「的的dede」,「口渴kouke」說成「苟葛gouge」,將翹舌音zh、ch、sh發成z、c、s等)、
脫落錯誤:(如將「了le」發成「額e」音,「李li」發成「矣i」音)
扭曲錯誤:(發出的音似是而非,完全與音節脫軌,無法聽懂),
韻母的錯誤:主要表現為前後鼻音不分(如en和eng、in和ing不分)、鼻韻母和非鼻韻母不分(如ai和an、ei和en不分)等。
按發音部位依次為舌尖後音(zh、ch、sh)、舌尖中音(d、t、n、l)、舌尖前音(z、c、s)、舌根音(g、k、h)、舌面音(j、q、x),唇齒音(f)及雙唇音(b、p、m)較少出現錯誤。
比如,/L/音的錯誤表現為將其發音為/n/、/ie/、/iao/等不同的現象,
那麼問題來了,很多正常孩子在語言發育前期,因為能力不足也會有相同表現,其發音錯誤類型近似。這就使得很多父母在早期的語言障礙預防中,判斷錯誤,以為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發音表現會自我糾正,趨於正常方向發展。
這就提醒我們在評估兒童構音異常時,對語音數據分析要從語音表徵聯繫到發音部位的異常,同時還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發育不足等原因。
構音器官先天性和後天性的結構異常,神經、肌肉功能異常都會導致發音障礙,最懶惰的解釋就是構音系統出了問題。但要詳細解釋,那可能是另外一篇文章了。零散解釋;口部的知覺異常敏感或者不敏感;下頜、舌、唇、軟顎等構音器官的運動靈活性不足,穩定性較差,做精細運動的能力欠缺或缺失,各個構音器官彼此之間的運動不協調或協調性差,都會讓孩子出現各種發音錯誤。
但大多數構音障礙分析原因時,一是從構音器官本身開始,進行功能和結構方面的評估。二是從構音的「語音」表現入手,分析語音系統的功能是否正常。
無論構音障礙的原因是什麼,都要遵循早觀察、早發現、早矯正的原則,不可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改善,以免影響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父母不妨學習一些簡單實用的語音訓練技巧,利用家庭便利條件和充裕時間,提高孩子的語音清晰度,恢復功能性構音障礙給孩子帶來的心理損害,提高學習和社會交往的能力,為健康成長、成功、成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