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和國際合作部指導的「『全球視野』中的哈薩克斯坦——學術研討暨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大學民主樓208會議室舉行。會議邀請到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絲路基金、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國別風險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新華出版社、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中色股份等機構和企業的代表。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姜國華教授,國際合作部副部長鄭如青和交流項目辦公室副主任陸驕,外國語學院院長寧琦教授、副院長吳傑偉教授以及各院系的師生參加了本次會議。活動分為新書發布會和學術研討會兩部分,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新書《「全球視野」中的哈薩克斯坦:經貿、醫療與人文新觀察》
本次會議發布的新書《「全球視野」中的哈薩克斯坦:經貿、醫療與人文新觀察》是2019年北京大學「全球視野·北京大學研究生暑期國際調研團」項目的成果。調研團由北京大學人文、社科和醫學三大學部的19名師生組成,以實地考察為基礎完成了調研報告的撰寫。書稿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並得到了中信銀行和哈薩克斯坦阿爾金銀行的贊助。
開幕式由吳傑偉主持。寧琦向與會嘉賓致歡迎辭。寧琦在致辭中通過「展示」「聯通」「攜手」三個關鍵詞表達對本次會議的期待,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夠共同探討我國在哈薩克斯坦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思考在新時代、新絲路上如何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深化合作層次,提升合作水平。寧琦還表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擁有豐富的外語學科資源,基本覆蓋了全世界重點國家和區域語種的人才培養。此次新書的發布是外國語學院利用這種資源的新嘗試,也是探索「全球視野」中跨學科的國別和區域研究的新起點。
寧琦致辭
姜國華對本書的發布表示祝賀,同時回顧了創辦「全球視野·北京大學研究生暑期國際調研團」這一項目的心路歷程。調研團項目是北京大學研究生院推動研究生國際化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項目選擇考察的是我國目前研究不足,又對國家戰略而言非常重要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的是為政產學研各界提供學術支持。姜國華強調,未來北京大學研究生「一帶一路」國際調研團還將繼續進行,期待更多企業的參與和更多的調研成果。
姜國華致辭
周曉沛、孫壯志、徐光、張明致辭
北京大學俄語系校友、原外交部歐亞司司長、前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周曉沛先生通過視頻的方式致辭。周曉沛對於新書調研效率、團隊協作精神和問題意識進行了高度評價。他回顧了中哈關係發展歷程,期待未來校友們勇於創新,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多更好的貢獻。
作為新書的出版方,新華出版社副總編輯徐光向大家介紹了本書的出版歷程和書籍特色。她認為本書兼具學術研究價值和政策參考價值,融北大歷史底蘊與時代創新精神為一體。在書本細節方面,主編團隊與出版社編校團隊精益求精。本書的主色系採用北大特有的「北大紅」,裝幀精美而不失簡約大氣,圖文並茂而不失嚴肅厚重,是一本真正的用心之作。徐光期待未來新華出版社能作為出版平臺與包括北大師生在內的各界人士一道,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作為調研項目受訪企業的代表,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色股份」)的國際業務部市場營銷副總監張明先生分享了中色股份在中哈合作中的經驗與感悟。張明表示,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而產學研合作有助於企業創新發展。北京大學的調研項目提供了很好的溝通平臺。未來中色股份也將發揮自己的海外優勢,全力支援配合相關的調研活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研究員和遠在努爾蘇丹市的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教授、阿斯塔納國際學術綜合體中國與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斯維特蘭娜·科日羅娃通過視頻的方式表達了對新書發布的支持。孫壯志從及時性、直觀性和產學研合作價值三個方面肯定了新書的創新嘗試,認為這種問題導向明確的跨學科研究能夠促進企業和學術界的高效交流,有效地夯實中哈合作的文化基礎。科日羅娃祝賀新書面世,期待新書在未來能被譯為俄文在哈國發行,為中哈兩國關係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寶貴力量。
與會嘉賓為新書揭幕
新書主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國別和區域研究專業施越助理教授是「全球視野」哈薩克斯坦調研團指導教師,也是本次出版的總負責人。他向參會嘉賓所代表的北京大學各相關單位、政策界、實業界、金融界、出版界以及社會團體致敬,同時感謝了作者團隊在整個過程中的付出。他表示,本次新書發布會是作者團隊階段性工作的總結,希望能為新時代的研究生國際化培養和「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別研究開闢新的道路。
施越致辭
在學術研討會環節,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哈永久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議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許濤研究員以中國與中亞民眾在認識上的偏差為例,指出目前中哈兩國仍相互為「熟悉的陌生人」,雙邊文化交流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王海燕高級研究員介紹了中哈在能源方面合作的現狀,並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為例,展示其打通全產業鏈的嘗試和在海外社會公益方面作出的貢獻。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副秘書長、中哈產能合作促進中心主任王克文女士剖析了中哈兩國的產能合作機制,呈現了雙方政府部門如何以實際問題為導向為企業排憂解難。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常春教授建議應將健康合作上升到戰略高度,踐行「健康入萬策」的方針,以需求為導向結合文化交流,發揮頂層設計在推動合作方面的優勢。
就「新時期深化中哈友好合作的機遇與挑戰」議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國別風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雷婕認為,目前哈薩克斯坦國內疫情控制情況較為良好,並積極應對因疫情和國際石油市場波動導致的經濟增速下滑。北京大學中國語言與文學系博士生陳彬彬介紹了她在新冠疫情期間組織跨國民間抗疫互助小組的經歷,並分享了關於文化傳播的思考。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鄭豪結合實地調研案例,分析了哈薩克斯坦宏觀經濟形勢、阿斯塔納金融中心定位和哈國金融風險。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生索玲格梳理了當前哈薩克斯坦的醫療衛生現狀,分析了中哈在網際網路醫療方面的合作及其未來的發展前景。
與會嘉賓發言
就「『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政產學研合作」議題,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史慶從當今國際法律制度設計的歷史背景出發,討論了「一帶一路」倡議在實踐中需要怎樣的法律知識。北京大學藥學院博士生梁春蘇介紹了當前中哈在中醫藥方面的合作現狀,並對中醫藥國際化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生胡光玥梳理了哈薩克斯坦近年來的語言政策,對哈薩克語言文字拉丁化和三語政策進行了分析。
與會嘉賓合影
施越為本次活動作閉幕發言。他肯定了本次會議的學術研究和政策參考意義,同時強調跨學科的國別和區域研究需要政產學研各界的長期合作。希望調研團的各位同學在未來的工作中也保持對跨學科研究和政產學研合作的熱情,助力「一帶一路」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