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步伐未變,以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帶動海南影視產業發展並助力自貿試驗區建設勢在必行,」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影智庫秘書長侯光明如是說。
作為綜合性和聚合度最高的電影活動,電影節向來是帶動當地影視文化產業的一項積極助力,同時電影節更是成為當地文化地標的最積極符號,因此,在海南自貿港的建設背景下,海南島電影節不僅成為推動電影產業經濟的重要手段,更成為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途徑之一。
剛閉幕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也正是如此。
海南島其實是個電影寶地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進行到第三屆,從國內電影節生態來說,這仍然是一個頗為年輕甚至稚嫩的影節。但是從海南自身的電影文化及產業構建來看,海南天然具備一定的電影基因。
例如,上世紀50-70年代的許多影片都是在海南拍攝的,有新中國首部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紅色娘子軍》,也有《南海潮》《海霞》《南島風雲》等經典老片,這些電影不僅以海南革命歷史為背景進行影視創作,同時也成為海南紅色文化的重要記錄者。
在新時代電影市場環境下,海南也迎來新一代影視熱浪,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及旅遊勝地背後的經濟建設,海南成為更多影視作品及綜藝節目的取景地,如《非誠勿擾》《衝出亞馬遜》《巨齒鯊》等,以及綜藝《奔跑吧!兄弟》《十二道鋒味》等都曾在海南進行取景拍攝。
大批量影視項目的進入,也助推當地影視產業的完善與升級,如目前海南已經有馮小剛電影公社、長影南中國世紀城影視基地、三亞動漫基地等。去年海南電影學院也已經開工,未來這裡也有望成為培育影視人才的源頭活水。
可以看到,海南影視產業建設已經初具規模,而2018年4月中央政府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海南舉辦國際電影節,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也由此誕生,電影節的出現無疑也成為補齊海南影視產業的一塊拼圖。
今年是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舉辦的第三年,同時也是疫情危機之後開幕的一屆海影節,廣義來說,今年是海影節發展歷程上重要的一步,而結合今年特殊的市場環境而言,在整個市場遭受打擊之時,海影節的如期舉辦也成為市場復甦的一份助力。
以今年海影節的電影市場版塊為例,除了H!Future新人榮譽、H!Action創投會、H!Market網絡電影周、H!Market取景地國際推介會等,本屆還推出了H!Market市場放映全新產業版塊、H!Market新片速遞新片宣傳版塊,前者將為全球範圍內互有需求、共謀發展的電影產業機構搭建一個具有國際性的電影項目合作與版權交易平臺,而後者則能夠為即將上映的優質院線影片提供傳播力更廣、垂直度更高的宣傳平臺。新版塊的推出不僅與已有業務形成聯動,更豐富完善了海影節市場版塊生態。
自貿港之上的新興國際電影市場
產業構建與完善是一項浩大且繁瑣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且講究環環相扣,只有產業體系內的每個版塊部門能夠達到同生共長,協同效應也曾能夠得到最大發揮。從最新的海影節電影市場版塊構成可以看到,其打造新興的國際化電影市場是有潛力的。
從市場放映整體來看,其設立與發展,也正是對於產業建設的最直接助推。如H!Action創投會致力於發掘和扶持有潛力的優秀項目,H!Future新人榮譽希望發掘更多影視行業的優秀人才,並對其進行鼓勵與嘉獎,H!Market取景地國際推介會則為世界各地電影人搭建了一個圍繞取景地溝通交流的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新推出的H!Market市場放映成為海影節版權交易的新場所,H!Market新片速遞則和院線電影合作,為片方提供其在海影節上的落腳與發聲地。
多個版塊業務線交縱聯合,於今年形成一張更為密集的市場網絡,滿足攜帶不同需求前來的電影人,也為參與其中的電影人打開更多溝通交流的窗口。例如《阿伊努之森》既來到H!Market市場放映,同時也獲得了「H!Future新人榮譽官方推薦影片」榮譽,此項榮譽加持無疑也更有助於電影的市場之路。由此可見,海影節也正在努力嘗試搭建起完善的生態平臺,也結合自貿港地理優勢形成其平臺獨特性,從而能夠為產業助推帶來更大效能。
具體到新版塊H!Market市場放映來看,今年共有《熱湯》《美人》《龍虎武師》《阿伊努之森》《來日並不方長》《阿斯特魯普——烈火藝魂》《瘋狂海盜團》《接觸》《今夕何夕》《垃圾總動員》《乘客》《地瓜味的冰激凌》《她在此處沉睡》《夏天在淘氣》《狗果定理》十五部影片在H!Market市場放映版塊與產業嘉賓見面。
這些影片中,華語電影中既有章明新作《熱湯》,也有紀錄香港武行六十年風雲的《龍虎武師》,還有《長江圖》導演楊超監製新作《今夕何夕》,這也是一部極具社會議題的影片,此外還有聚焦原生家庭話題的《來日並不方長》等。至於國際影片,日本影片《阿伊努之森》取材獨特,講述了北海道阿伊努族背景下的普世故事,來自挪威的紀錄片《阿斯特魯普——烈火藝魂》則呈現了挪威著名畫家尼古拉·阿斯特魯普燦爛的一生,導演帕爾·奧耶也是挪威的鬼才導演,此外,還有曾入圍2020翠貝卡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的《接觸》,導演瑪莉特·烏戈斯試圖通過影片反思人類對真相的需求,展現大眾對信仰的追尋。
各個影片情況不同,大家也攜不同訴求而來,如《熱湯》希望尋找影片後期宣發渠道,《美人》則希望尋找亞洲地區版權合作方,《阿伊努之森》則有著對於宣發、院線、新媒體平臺等多方面的合作需求。H!Market市場放映成立推出的目的在於搭建平臺,讓不同特色、不同需求的影片在平臺上進行開放自由的溝通。
現場也可以看到,十五部影片片方的洽談區內都討論熱烈,以電影為共同話題,不同產業嘉賓與片方在這裡相識、交流、迸發出新的火花,創意與生意皆興隆。
海南省的文化新地標
市場發展是一方面,精神文化的建設則是海影節作為文化產業核心產品的另一面。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電影促進高峰論壇上,海南省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秘書長符宣國也提出:「美國有好萊塢,印度有寶萊塢,我們海南島今後能不能有一個海萊塢呢?」
所謂「海萊塢」,需要的不僅是完善而成熟的電影產業體系,更是電影在文化建設當中的效用體現與潛力挖掘,尤其在當下的融合生態中,電影更多充當著文化產品的作用,集文化表達與商業訴求於一身。而成功打造「海萊塢」,需要的不僅是市場層面的成型及有序發展,更需要內容本身的品質優秀,具備強大的文化與情感內核。
內容打造的背後,本質是對於人才的發掘與培育。在此方面,海影節也在不斷進行努力,如H!Action創投會、H!Future新人榮譽版塊,即對於新項目的幫扶以及對於新人的表彰,除了為新人的成長之路提供實質性助力,也在信心與榮譽層面對其形成幫助。
備受關注的版塊之一是H!Action創投會,本屆海影節H!Action創投會共收到來自10個國家及地區的561份有效報名,其中22個電影項目成為年度入圍電影項目。本屆創投會評審團主席曹保平對於此次創投會項目規模及情況也表示:「還是蠻豐富的,總體質量都不差,看到很多亮眼的創意,有些項目確實很有趣。」
最終,《扔你的貓》《人海同遊》《神明都在看》《很土的豆》《送別》5個電影項目最終獲得組委會大獎。其中《扔你的貓》拿下「海南選擇大獎」,《人海同遊》和《神明都在看》獲得「三亞關注大獎」。此外,海影節也聯合多位合作夥伴設立6項官方合作獎項,為《扔你的貓》《村莊 音樂》《思想沒問題》《人海同遊》《村莊 音樂》《山河小敘》的電影計劃提供後續發展支持。
從電影產業體系中來看,創投會是對於新項目及創作者最直接的幫助,尤其是資金與資源上的幫助。必須要承認的是,電影是一門昂貴的生意,精神文化內容的創作與表達仍需要堅實的經濟基礎。近些年國內創投會、青年電影扶持計劃等項目也呈現遍地開花之勢,產業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而人才其實也進入競爭激烈的爭奪戰。因此,創投會如何吸引優秀人才及他們的項目,也是創投會自身發展需要考量的問題。
此次海影節創投會頒獎現場,評審團主席曹保平也提出了「排他性」的評選原則,旨在吸引更多人才和項目的進入,並且逐步建立起屬於海影節創投的特色。當然,這一切也才剛剛開始,正如創投會的名字,Action。
隨著電影節的舉辦與發展,海影節正在成為海南省的文化新地標。如計程車上司機會念叨:「前兩天拉了個小孩,說是來參加電影節的,要連著看一個星期電影」,也有旅遊大巴上的導遊會在路過電影節主會場的時候,對著全車遊客叫喊道:「快看快看!電影節在這呢!」
生活細節中體現著,海影節正在被更多當地百姓所熟知、所接受、所認為是這片土地上值得驕傲的一件事,而連接電影與觀眾、打造B端與C端溝通的渠道,不也正是電影節身為電影節的終極使命嗎。
又一年海影節結束了,留下許多珍貴的記憶,當然也伴隨著一些遺憾。但發展始終是要向前看的,起碼對於未來的海影節來說,眼下正在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