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雯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周豐/文 吳夏璠/視頻
11月28日,深秋時節,遺世而居的溫州泰順嶺北村尾村。
吳夏璠 攝
美麗廊橋與滄桑古道,楓林落葉與古民居交相輝映,層林盡染的古樹仿佛一幅古畫,筆墨淡雅、意境清幽。「五古遊嶺北」旅遊線路產品正式發布。
胡昌新攝
浙江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張壽利,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宣傳推廣信息中心副主任樓鋼,泰順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烏巖嶺管理中心主任毛達雄,羅陽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龔士苗,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資源開發處副處長陳震捷,溫州市旅行社行業協會會長葉宣偉以及來自溫州市工商聯各協會代表、企業家代表,溫州市總工會、鹿城區總工會、甌海區總工會、龍灣區總工會職工代表,溫州及長三角地區的遊客和媒體代表等300多人參加活動。
嶺北旅遊資源豐富,其中更以「古橋、古道、古樹、古民居、古民俗」等五古資源而聞名。此次發布的「五古遊嶺北」旅遊線路產品,正是將「五古」等資源串成線,設計出古道徒步、戶外體驗、民俗體驗、康養休閒等適合不同遊客群體的主題遊玩線路,以此吸引遊客走進嶺北遊山玩水,享受泰順鄉村慢時光。發布會上,鄉村市集、舞龍、木偶戲等民俗表演、五古打卡尋寶等體驗互動為遊客遊玩增添了不少樂趣。
胡可及攝
天關山古道是古時嶺北與泰順縣城連接的交通要道,始建於唐朝,已有千年歷史,亦稱千年古道。古道全長8.3千米,南北走向,最高海拔967米。嶺北有不同年代古廊橋7座,是編梁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再現人間的發祥地,最具代表性的同樂廊橋於2004年在由已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董直機主墨,僅利用墨斗和刀斧,木榫結構等傳統技藝營造新建,雕龍刻鳳的臥波廊橋即傳統又極其壯觀。嶺北有楓香、栲樹、檵木、柳杉、馬尾松、苦儲、甜儲、木荷等百餘種類的千餘棵古樹名木,其中被列入溫州市「百大」古樹名木的苦櫧王,樹齡更長達1500餘年。嶺北是一個遺世而居的漂亮山村,人文古蹟豐富,50多幢明清時期的古民居群保留完好。嶺北地處與福建接壤處,是浙閩文化的交融帶,嘗新飯、提線木偶、舞龍燈等大量民間藝術習俗項目得以保留傳承。憑藉原汁原味的古村風貌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先後被評選為「中國美麗鄉村」「浙江省3A級景區村」「浙江省美麗鄉村」、「溫州市十佳魅力鄉村」等榮譽。
吳夏璠 攝
此次活動由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泰順縣人民政府主辦,泰順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羅陽鎮人民政府承辦。下一步,泰順將不斷努力將嶺北旅遊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形成旅遊產業,助力嶺北鄉村旅遊發展,以鄉村旅遊發展實績惠及群眾、造福群眾,助力嶺北鄉村振興發展。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