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記載花姓源於何姓,你知道原因嗎?

2021-03-01 世何會文史部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世何會文史部」,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世界何姓文化委員會免費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

強哥說何 2018-05-16 20:24:03

歷經幾千年的多次人口大規模遷徙、民族大融合和天災人禍,中國各個姓氏也在發展演變。而隨著「漢化姓」(少數民族改漢姓)、「改姓」(避禍改姓等)、「隨姓」(歸附大族勢力改姓)和「賜姓」(皇帝賜姓)等等姓氏「變更行為」的發生,許多姓氏或「分化」或「融合」,「姓衍多姓」和「姓出多源」現象在中國姓氏源流史上已司空見慣。如姬姓,被稱為「萬姓之祖」;而許許多多的姓氏,更不是只有一個源頭。

今天強哥就跟大家講一個古籍記載與何姓有關的姓氏——花姓。

花姓是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新百家姓排名第285位(2008年數據),人口18萬。關於花姓來源有6、7種之多,其中之一就是「花姓源於何姓」,即花姓中有一支來源於何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國歷史上有兩部同名的姓氏著作《姓苑》。一部為南朝宋時期著名學者何承天所撰(又名《何氏姓苑》。十卷。《隋書·經籍志二·史部》譜牒類),另一部為唐朝林寶所撰(三卷。《唐志》及《宋志》有著錄)。何承天在其所撰《姓苑》中記載「花氏源於何氏」。至於何姓為什麼改為花姓,卻「沒有任何可蒸之辭」。到了宋代,著名學者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引用了何承天的說法,指出「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也沒有道出「何改花」的確切原因,看來古人也搞不清何姓因什麼改姓花。而《中國姓氏起源》則說「花氏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後代」。這個判斷,或許還是根據何承天的「花氏出自何氏」,其邏輯或是:「花」的一支源於「何」,「何」的一支源於「韓」,「韓」源於西周唐叔虞,而唐叔虞是周文王的孫子,所以「花」的一支當然就是周文王后代。

筆者涉足何姓歷史文化多年,也想探究何姓改花姓的原因,但查了姓氏典籍,也不知其所以然。難不成一句「已經不可考」就使「何姓改花姓」的原因成謎?

近段閱讀有關資料,得知已有學者指出何姓改花姓的原因是「讀音相近」。如果從現代漢語拼音考察,「花」與「華」讀音相近,人們容易接受(所以花姓的一支來源於華姓),而「花」與「何」,八桿子也挨不上「讀音相近」。

但學者對「讀音相近」這樣解讀:一是「花」與「何」古時讀音相近。專家指出,魏晉以前,漢文字中幾乎沒有「花」字,所用字為「蘤」(一音讀花),後按同音字通用為「華」字。隋唐時期,「花」字讀音為「hē」,通「訶」。二是「訶」是古代的外來姓氏,出自隋唐時期官稱及訶陵國。《隋書·婆利國傳》中有「官曰獨訶邪拏,次曰獨訶氏拏」的記載。據考證,婆利國,就是今天的汶萊。隋煬帝楊廣大業十二年(616年),婆利國曾遣使朝貢,以後遂絕,但臣子國人常有往來通商者,留居東南沿海地區者,按漢俗以官名為姓氏,世代相傳。據說福建漳州還有其後裔,稱訶氏、花氏,讀音作「hē」。關於「訶陵國」,《唐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廣州東南海中有訶陵國」。《新唐書》說,「訶陵國,有文字,有星曆,王居闍婆城,其祖延吉東遷至婆露伽斯城,屬國二十八。」據考證,訶陵國,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唐訶兩國密切佛教往來,互通商埠,有大量的訶陵國人留居唐朝時期的中原、沿海地區,後按漢俗以國名為姓氏,稱訶氏、花氏,世代相傳至今。這一支花氏的正確讀音作「hē」,現代被訛讀為「huā」。相傳福建、海南、廣西等地還有其後裔。

雖然古代「花」、「訶」同音,又有「訶氏」、「花氏」存在,但這跟「何姓改花姓」又有什麼關係呢?據《康熙字典》《前漢書·食貨志》《前漢·賈誼傳》可知:訶,又通作呵,又通作何。有人認為,這也許就是學者所說「讀音相近」的根據。有人還據此認為,「何姓改花姓」的原因是「音訛」,但「訛」的是「訶氏」而非「何氏」。這種說法有些牽強,觀點還有得商榷。

關於「音訛」成姓,何姓本身就有兩個事例。一例是秦末漢初「韓音訛為何」,另一例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賜吐蕃首領鎖南普姓「何」。「韓」被訛為「何」,是古代江淮地區方言「韓何音同」使然。而明朝皇帝朱元璋不賜吐蕃首領鎖南普姓其國姓「朱」,卻賜姓「何」,所為何故?原來鎖南普來自甘肅「河州」,「河」「何」音同也,但「何鎖南普」又不合漢名習慣,所以叫「何鎖南」。或許「花氏出自何氏」也類似上述「音訛」情況,但具體是「訶氏」還是「何氏」,如果找不到更加有說服力的根據,恐怕還難以推翻南朝何承天與宋朝鄭樵這些姓氏大家的觀點。(2018-5-16何煥強撰於廣州)

文/強哥說何

【收藏】何姓通用版祭祖文

【家風】4戶何姓全國文明家庭受習總書記表彰  

  何亞香︱她118歲跨三個世紀,為廣東最長壽老人

【古村】中國最圓村莊︱江西上饒市菊徑村

【視頻】何宗文︱在全國政協會議發言的基層委員

【視頻欣賞】73歲「劉三姐」何有才夫婦再唱山歌

【富豪】何思模三千起家,終成百億富豪

【廬江郡望】你知道廬江何氏的來歷都嗎?

【聚焦】全球何氏2000人相聚拍了一張超級全家福

【深度論文】何氏始祖世系問題初探

相關焦點

  • 何姓來源,是「指河為姓」,還是「音訛為姓」?
    何氏家譜記載的何姓來源有多種,主要有:「指河為姓」、「驚答成姓」、「手紋得姓」、「居河為姓」、「急智得姓」、「避禍改姓」等,其中影響最大是「指河為姓」,尤其在南方各省的何姓族群中,「指河為姓」可謂入耳入腦,根深蒂固。而唐宋以來的大多數姓氏史籍都指出何姓來源於「音訛為姓」。到底哪個說法更可信?「指河為姓」是在何姓族群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觀點。
  • 姓氏文化探源——何姓文化資源深厚
    姓氏起源源流一晉是周朝早期的一個諸侯國,第一任國君是唐叔虞,姓姬名虞,字子幹。他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被封在唐這個地方,虞的兒子「燮父以堯墟南有晉水,改曰晉侯」 (見毛詩譜)。周武王的夫人是姜太公之女,被後世尊為聖母。周武王與妻子邑姜歡會時,曾夢見天帝對他說: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字叫虞,將來可把唐國封給他。
  • 何姓字輩
    一般情況下,這個輩字是用在兩字名的前邊或後邊,其格式是,姓+輩字+其他字,或姓+其他字+輩字。這個輩字居中間者比較普遍。封建社會重男輕女,輩字只在族內男性中施行。統一的輩字具有維護倫理綱常和增強姓族凝聚力的重要意義。一個姓族繁衍播遷,相互之間分散遙遠,加之年代相隔長久,同姓子孫不明世系、不知根源、同宗同族也只能是路人一般,更不清楚相互之間的輩分關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輩字就應用而生了。
  • 中國各省市何姓家譜大全!快看看,有你家的嗎?
    何姓人世世代代以此為目標,生生不息,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實踐它,並力圖達到它的最高境界。家乘譜牒作為何氏家族對族史的總結和未來的昭示,忠孝仁義的思想在裡邊得到了貫穿始終的淋漓盡致的具體體現。 何姓人視譜牒如生命,一向重視纂修家乘譜牒。我國最早的譜牒是記載黃帝以來至春秋時期譜侯大夫的姓氏、世系以及都邑的《世本》。接下來有《帝王譜》,《志氏姓》等較早的譜牒。
  • 龍族為什么姓敖?龍祖不是姓孟嗎?
    龍到底姓什麼?我之前做過一個類似的調查,大部分人認為龍是姓敖的,這一說法也在現在的眾多影視作品和動漫作品中都有借鑑,現在,如果讓大家在腦海中回想自己聽過的龍的名字,大家第一個會想到誰呢?是不是敖廣?確實,敖廣也算是龍族的紅人了,但是,龍真的姓敖嗎?我們今天就來探索一下龍的姓名。
  • 這5個姓氏別用疊字起名,就像鬧著玩一樣,你的姓適合嗎?
    這其中的「百」是指複數和很多的意思,而並非特指百個,就好比現在我們常說的「老百姓」也是一樣的道理,百家姓最早源於宋代,一直流傳至今。在眾多姓氏當中,起名也就成了一門學問,很多人為了簡單明了,喜歡給子女起疊字的名字。比如:郎朗、丁丁、楊洋等。
  • 你姓楊嗎?你知道楊姓的始祖是誰嗎?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其中,按照人口數量,就全國範圍內,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是前十大姓氏。其中,就楊姓來說,為全國第六大姓氏。
  • 中國常見姓氏分布圖——看看你的姓在那個區域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四位。為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或「木子李」。在臺灣、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 第二大姓。何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
  • 中國有皇室血統的30個姓,有你嗎?
    據唐人林寶《元和姓纂》記載,道家的創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即是李(理)利貞的11世孫。四、劉姓  劉姓之源有三:其一出自祁姓,始祖為劉累,祖根在河南魯山。帝堯裔孫劉累被夏王孔甲封為御龍氏,後劉累隱於魯山,後代以劉為姓,此為劉姓主源。  其二出自姬姓,也源於河南。
  • 古人自我介紹時,這兩個姓的人不必說「免貴」,是你的姓嗎?
    聽起來感覺文化有點虛無縹緲,卻又像空氣那樣真實存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分為許多種,其中就包括世人熟知的姓氏文化,每個姓氏有它的起源,族譜中應該有明確記載,如果你家中現在保留著族譜,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姓劉的人會認為,也許祖先為漢朝皇帝,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姓李的人認為,搞不好是大唐帝王的後裔,估計也挺開心;追根溯源,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皆應該感到驕傲。
  • 古籍早有記載,日本網友沸騰了
    ——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298字,閱讀約3分鐘說到日本的外號「日本」,想必很多讀者都知道。這一稱謂源於三國時期的北魏皇帝曹睿。他曾封當時的日本國君北密為親衛日本王。當然,《酉陽雜祖》畢竟是一部記載民間八卦的古籍,有一定的藝術加工和誇張。三英寸換算成今天的長度,就是10釐米。人的身體無論收縮多少,壓縮多少,都不可能只有10釐米。雖然誇張,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人心目中的日本人確實矮小。但在正史《後漢書·馬融傳》中,對日本人身高的記載卻是相當客觀的。
  • 具有皇室血統的30個客家姓氏,快來看看有你的姓嗎?
    姓氏是每個人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對我們每個人都意義非凡惹近年來,「尋根」、查家譜、祭祖滴人是越來越多,可是查了那麼多你知不知道咱客家有皇室血統滴就有劉姓之源有三:其一出自祁姓,始祖為劉累,祖根在河南魯山。帝堯裔孫劉累被夏王孔甲封為御龍氏,後劉累隱於魯山,後代以劉為姓,此為劉姓主源。其二出自姬姓,也源於河南。春秋時期,周匡王姬班封小兒子王季於劉邑(今河南偃師市西南),號劉康公,其後以劉為姓。其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鮮卑族的獨孤氏為劉氏。這支劉姓也源於河南。
  • 「喬姓」真正的起源你知道嗎?最全喬姓淵源解析來了!
    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青陽與蒼林氏同於黃帝,故皆為姬姓。同德之難也如是。」韋昭註:「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賜之姓謂十四人,而內二人為姬,二人為己,故十二姓。」這裡記載了姬姓。
  • 被國人傳頌千年的「花木蘭」,其實不可信?專家:首先,她不姓花
    眾所周知,花木蘭與王昭君都是古代著名的巾幗英雄。然而相對於留名史冊的王昭君,花木蘭的來歷卻顯得疑竇叢生,撲朔迷離。大多數國人,都是從語文課本上的《木蘭辭》知道的花木蘭。而1998年,迪士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拍成了動畫片,將花木蘭的故事推廣到了全世界。那麼,花木蘭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 秦皇嬴姓源於山東 萊蕪史上稱"古嬴"
    研究嬴姓源頭,我也嚴格按照「二重證據法」進行。地上文獻方面,我們有司馬遷根據秦人《本紀》所寫的《史記·秦本紀》,明確寫到「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有十四國、十四氏。這些嬴姓古國大多在東方亦即東夷範圍內,而且《左傳》昭公十七年有記載,其中的嬴姓鄭國是以鳥為圖騰的古國,秦之先是以玄鳥即燕子為圖騰的,說明他們均出自同一個古老的氏族部落。《史記》點明秦之嬴氏始祖是大費伯益,其嬴氏乃帝舜所賜。
  • 我國一霸氣複姓,史書上僅記載一次,今成普通單姓,是你的姓嗎?
    像南宮,軒轅,慕容,東方,上官,拓跋,端木,皇甫,這些看起來都不算稀奇的東西,真正稀奇稀有的複姓你可能都沒有聽說過。例如複姓"屠門"。而在先秦時期,古書上也有記載,喜歡在名字前加上人的職業,「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中,宰牛的人根本就不叫姓庖名丁,「豆豆」就是這個廚工的名字。因為職業可以和名字混用,所以用職業作為姓並不奇怪,屠門這個姓的來歷一是職業,二是居住地。同樣的姓還有巫、卜、陶、匠等。
  • 每個人都有姓,你知道姓氏的由來嗎?王司徒究竟姓王還是姓司徒?
    在古代姓于氏,是有區別的。姓這個字從字形狀來看,就知道他是個會意字。這個字是由一個女字和一個生字兩部分組成,說明最早的是反應時哪個母親生的就跟那個母親姓。姓其實表明的是一種符號,母系社會的符號也是一個母系部落的圖騰,暗示著先民曾經經歷過母權社會。
  • 何姓取名大全,這些好名字一看就想收藏,您還在等什麼-尚名網
    何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何姓寶寶取名大全,希望能為起名犯難的您帶來幫助。下面讓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何姓的來源吧!後面還有很多精彩的名字樣例為您呈現。何姓來源1、何姓出自「姬」姓。為「韓」氏音化而成,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於韓。
  • 29個稀有姓有哪些 中國有什麼稀有的姓?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來源有二:一是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盤庚給大夫所封官職,屬於帝王賜姓為氏;二是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後代,屬於以職業技能名稱為氏。 蕩姓 蕩姓一說是源於共工氏,出自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湯明之後裔湯析羲,屬於避難改姓為氏。另一說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宋桓公之三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 湖廣會館500本家譜幫你尋根 最厚家譜2500頁
    500家譜幫助你尋根   湖廣會館博物館部主任嶽精柱說,經過文革中斷,國內重修家譜熱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並形成一門獨立的學問。去年該館建立中國移民文化研究中心,聯合學術界和民間文化研究專家,收集研究湖廣填四川以來,重慶境內姓氏演變過程,廣泛搜集家譜。目前,湖廣會館已收集到家譜500多本,涉及近百個姓的來源和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