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連藝術學院創作的舞臺劇《夢想·青春》劇本研討會日前在大連舉行。經過研討之後,該劇將採納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升打磨劇本,該劇主創將於6月進入排練場排練。據了解,排練分兩部分進行,將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控制進場排練人數,採取現場排練結合「雲」排練的方式進行。舞臺劇《夢想·青春》由王賢俊擔任總導演、總編劇、總策劃,甘竹溪執筆劇本,高大林擔任音樂總監。
以紀實手法創作舞臺劇
舞臺劇《夢想·青春》劇本研討會採取了現場研討結合線上發言的形式,北京、瀋陽、大連的專家線上線下互動研討。《夢想·青春》是大連藝術學院思政育人主題「舞臺劇三部曲」之一,該劇主創人員在會上介紹,《夢想·青春》分四幕,圍繞抗疫期間的「雲端」教學、思政育人融入藝術實踐等不同形式的思政課,講述如何以「思政鑄魂」「立德樹人」引導青年學子樹立崇高理想,如何以「守正創新」鍛造學生的實踐本領,肩負責任擔當。該劇與前兩部系列作品有所不同,採用的是紀實性體例,按照寫實的原則,用真摯飽滿的情感、樸實無華的語言演繹舞臺劇。
劇中還展現了大學生在抗擊疫情期間的作為,得益於大連藝術學院長期開展的思政育人實踐,大學生們自覺承擔起抗疫志願者的工作,這些事跡將在該劇第一幕中呈現。比如大學生志願者義務幫助社區防疫人員進行消毒作業;在監測站點為過往行人測量體溫;協助運送抗疫物資;挨家挨戶上門登記人口流動情況。
生動體現思政育人成果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曉萌在線上發言時表示,《夢想·青春》站在了思政育人的高度思考問題,然後將這種思考融入舞臺劇創作中。這部舞臺劇素材源自真人真事,該劇將感人的真實故事經過藝術提煉,立體生動地展現在舞臺上。既有形式上的真實,也有內容上的真實,因而非常富有感染力。
大連文藝評論家楊錦峰認為,大連藝術學院堅持將思政課與學生素質的培養提高結合起來,將教學與藝術實踐結合起來,以真誠的創作熱情和嚴謹的藝術態度,創作新劇目。《夢想·青春》將如何引導青年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基本的創作立意,緊密結合青年學子的人生夢想,以及在建立和實現這個夢想過程中的思想歷程,選取創作素材,構造戲劇情節,並努力凸顯人生夢想最終要與祖國強盛、民族復興結合起來的主題。作品立意高遠,主題鮮明,對於當下青年學子的思政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深化高校思想教育和品德培養工作也具有重要意義。
《夢想·青春》取材於真實素材,作品將劇情與當下舉國關注的抗擊疫情結合起來,並大量融入思政教育的人才培養成果,使觀眾感受到思政教育、品德培養的重要性。
在藝術形式上,《夢想·青春》選擇了音樂劇形式,將戲劇元素與音樂、舞蹈、朗誦等結合起來,豐富了舞臺表現形式和表演手段,能夠形成更具觀賞性,更具青春活力的演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