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前期籌備、數據採集、研究設計、深入分析,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聯合研究團隊於近期完成《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0》評估成果,並於12月8日舉辦課題終期專家評審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於學軍,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梁萬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愛衛工作辦處長王璐,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駐華辦國家項目官員姜曉朋等出席評審會。會議由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主持。
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王宇首先從項目背景、工作進程、未來計劃三個方面,簡要介紹了「清華城市健康指數」第三方評估工作的基本情況和創新之處。研究院高級研究專員李棟詳細闡述了「健康城市」理念的發展過程和相關評估體系的國際經驗,以及「清華城市健康指數」的技術方法、評價結果、成果解讀。
於學軍講話
於學軍、王希勤對《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0》評估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於學軍指出,當前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衛生健康事業正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人民群眾對衛生健康的需求更加多層次、多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是「建成健康中國」。我們要深刻領會精神實質,認真貫徹落實各項任務。「清華城市健康指數」將成為破解衛生城市轉型健康城市難題的一個有效探索,為衛健委相關決策提供科學支撐。於學軍強調,該研究課題要注重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突出中國特色,並在將來不斷拓展覆蓋範圍,吸納更多力量加入,共建共享「健康中國」。
王希勤講話
王希勤代表清華大學向國家衛健委、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一直以來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王希勤表示,「清華城市健康指數」評估工作以多源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為基礎,吸納國內外健康城市研究最新成果,並充分考慮中國城市特點,搭建起一個開放、創新的研究平臺。清華大學始終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將不斷加強在公共衛生與健康領域的學科布局、學術研究和國際合作,繼續支持「城市健康指數」研究工作,並向「鄉村健康指數」延伸,為健康國家建設作出應有貢獻。學校還將進一步研究健康指數發布方式,使研究成果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服務社會公眾。
在研討階段,專家們一致認為該報告體現了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成果,並就框架設計、指標選取、權重賦值等問題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王蘭,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中國中心負責人黃海榕,騰訊醫療健康高級顧問何波,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白劍峰,人民網·人民健康政策研究部主任袁婷等專家學者,以及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相關工作人員參加會議。
與會嘉賓合影
下一階段,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聯合研究團隊將充分吸收指導單位和專家學者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研究成果,並於12月下旬正式對外發布《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