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生活。新聞裡一個個逝去的生命,一天天變化的數字,既讓人痛心揪心,也讓人反省反思--我們該如何對待生命?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少華街第三小學的老師為學生們準備了一節以「守望生命晴空 共待繁花似錦」為主題的詩詞中的生命教育主題班會課。整堂課以生命教育為主題,以詩詞為載體,引導學生們敬畏生命、守護生命、熱愛生命、成就生命。
班會課上,老師帶領著學生們通過解讀詩詞,找尋戰「疫」中無數個偉大而又平凡的人物故事。
敬畏生命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出自魏晉詩人陶淵明的《雜詩》,意思是: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在歲月靜好時,我們總以為人的力量很強大,「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幾乎無所不能。於是,人類開始為所欲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某些人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手伸向了野生動物,比如此次疫情的焦點之一「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人們貼出了血淋淋的野生動物照片,應有盡有,慘不忍睹。當我們對世界失去敬畏之心,災難來臨時。我們才發現「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這是一個無比沉重的代價,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每個人都要對世間萬物心存敬畏。
守護生命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出自清代林則徐的詩句,意思是: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今年,當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時,許多人還沒意識到病毒的兇險程度,鍾南山爺爺第一個告訴大家真相:「新冠病毒有人傳人的危險。」已經84歲高齡的他,毅然奔赴武漢,來到疫情最嚴重也最危險的第一線。在火車上他一邊吃著盒飯,一邊研究疫情,後來實在太累了,靠在椅子上就睡著了。
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守護著生命,在他衝鋒陷陣的背影上,寫滿了偉大的精神;科學、專業、無畏和擔當。
熱愛生命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出自清代詩人鄭燮的《竹石》,意思是: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與堅韌,生命的善良與美好。
「能提前1分鐘交工,就能提前1分鐘救治病人。」10天10夜,佔地3萬多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從無到有,拔地而起。7000多名普通勞動者放棄一年只有一次的春節回家團圓機會,用信念撐起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他們是爭分奪秒書寫奇蹟的「建設者」。
「一分錢都不要,我不能發『國難財』。」聽說疫情緊急、口罩緊缺,90後小夥郝進捐出了1.8萬個口罩。這價值2萬元的口罩是他在口罩廠打工的工資。「聽說醫療隊住在這裡,我送些新鮮的蔬菜來。」菜農秦師傅騎了40公裡的電動三輪車,一路問路找到酒店。他們是以平凡的愛心詮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患難真情者」。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引導孩子熱愛生命。惟其如此,我們才會活得朝氣蓬勃,世界也才會越來越美好。
成就生命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宋代詩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詩句抒發了作者以身殉國的決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也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為當前這場戰「疫」而奮戰。
2020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老中青三代醫務工作者前赴後繼,90後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承擔起他們的使命。浙江大學二院消化內科一名1997年出生的小護士主動請纓赴武漢抗「疫」,護士長呂敏芳寫下「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稚嫩的肩膀需要學會擔當,風雨的世界需要去搏擊翱翔……用年輕的身軀,擔負起這個時代的重任。」
這是一個需要人們勇往直前的時代,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這才是生命的價值體現!
同學們通過詩詞解讀這場戰「疫」中生命的內蘊,發現這場戰「疫」中生命的價值,理解這場戰「疫」中生命的意義,感受這場戰「疫」中生命的力量。用教育喚醒生命,用詩詞感受生命。
原標題:《少華街第三小學 | 「詩詞中的生命教育」主題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