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的老路(歡迎個人轉載及分享)
時代依舊負重前行,而你我已凌波微步
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編看見了一幅美圖:在山間空谷中,點綴著幾間木房,木房前橫著一條小河,遠處還有樺林和石橋,牧馬人牽著馬從林間悠然而過,眺望間,淼淼的炊煙在木房上空升起,為這仙境增添了一縷人間的煙火氣。小編眼前一亮,這是一張張精美絕倫的圖片,小編不禁感嘆,我國竟然有如此美麗的村莊!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座美麗的村落。
這座被譽為「神的後花園」與「神的自留地」的村落就位於新疆的布爾津縣,可能也只有這種遠離都市繁華的地區才能沉澱出如此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吧。這座村莊叫做喬木村,在克納斯湖的旁邊、在蒙古族的下轄地中,也是圖瓦人的聚居地。我國只有三個圖瓦人的村落,而喬木村是其中面積最大,距離最遠的村莊。
說說圖瓦族吧,Tuvas,翻譯過來便是土瓦人。圖瓦人自稱自己是提瓦人,這是一個被人們漸漸遺忘的名字,似乎在我們的印象中從來沒有聽到過他們,他們的分布也很少,主要是在中國,蒙古國還有圖瓦共和國。早些時候,中國稱之為「都波人」俄國稱之為「索約特人」。
圖瓦是亞洲內地的一個古老的地方,圖瓦族屬於蒙古人種,他們也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圖瓦語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有人說他們是成吉思汗西徵時士兵們遺留下來的後代。他們信仰薩滿教和喇嘛教,每年都會舉辦祭祀活動。圖瓦人喜愛奶茶和奶酒,他們穿著長袍與長靴,居住在有斜頂的木屋中。他們身體強壯,以遊牧和狩獵為生,會騎馬、射箭、摔跤。在原木味道的小屋中,他們過著原始的生活,看著小橋流水,喝著飄香奶酒,無憂無慮的他們充滿著神秘的色彩,仿佛被塵世遺忘。
禾木村坐落在山谷之間,總面積約為3040平方公裡。在這裡旅行,你會忘記暫時都市的喧囂,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一般,只有舒適和悠閒為伴,眺望遠處時,你可以看見秋日裡「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醉人景色,到了傍晚,人們點起火,煮著牛羊肉,炊煙在夕陽中緩緩飄起,宛如瀰漫著霧氣的夢鏡。
圖瓦人的木屋是他們的標誌,小木屋並沒有全部裸露出來,而是有大半都埋在土裡,用以擋住冬日冷冽的寒風。木屋的建造也很特別,將木頭的兩端挖出小槽,扣在一起,然後再一根一根的向上磊起,直到木屋成型,木房的上面是用木板搭建的人字形屋頂,用釘子固定,在木屋的縫隙中還要填滿「努克」(一種草),又保暖又防潮。
新屋建成時就要鋪上白布子,給房屋祈福,是帶有典型的遊牧民族風格的房屋。因為木屋已經很古舊了,他原本鮮豔的顏色經歷歲月的侵蝕而變的滄桑。鳥兒們落在屋簷上,撒下種子,來年屋頂上面生長出嫩嫩綠的小芽,腐朽卻又充滿活力。
木屋的前方有一座橋,這座禾木橋是這裡的標誌性建築,它有百餘年的歷史,雖然古舊但卻很敦實,它和身下流淌著的喀納斯冰川融水一樣乾淨純粹。走過禾木橋,便能看見這裡滿片的白樺林,寂靜又充滿活力。有這成片成片的像油畫般美麗的林子包圍著小村子,更顯村子的神秘與悠然,禾木河也在村子旁靜靜的流淌,傍晚過後,你能在水光的明暗交織著看見這條河呈現給你致命的美麗。
在這裡你可以什麼都不用想,也什麼都不會想,只用靜靜的坐著,便能感到時間在你身上的停留。
禾木村人們的生活也很富足,圖瓦人圈養了很多馬鹿,每年能收穫大約百斤的鹿茸。這裡還生產一種特別珍貴的蜂蜜,這種蜂蜜區別於普通蜂蜜,不僅顏色成奶白色,而且營養價值很高,除此之外,這裡還有藥用價值極高的冬蟲夏草和柴胡。
人們來這裡旅遊可以住在精緻的木屋,出行可以有正規的馬隊,也來嘗試嘗試這裡的民族飲食,比如冷水魚及奶製品,還有珍貴的蜂蜜。娛樂的話,可以和當地人民一起祈福或者去看美麗的風景,或者享受原始的篝火晚會。
這裡還有水上漂流,觀賞兩岸的風景,晚上還可以欣賞寂靜的夜空和璀璨的星河。但是來此遊玩時也要注意當地人的禁忌,比如主人做飯時客人不要撥弄食物或動餐具等習俗。
希望去過禾木村的小夥伴可以在下方留言,給小編分享旅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