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1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說起山城步道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條?
是展現「母城」歷史文化風貌的
環城牆步道山城巷段
還是鬱鬱蔥蔥、歷史悠久的
南山步道黃葛古道
……
今(28)日
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人民網重慶頻道
重慶發布
聯合主辦的
「漫步山城路 記錄步道美」
2020重慶市山城步道
攝影大賽正式啟動
快拿起你的相機
用鏡頭記錄下山城步道的美
送它C位出道吧!
環城牆步道(山城巷段)。劉侃 攝
作品聚焦山城步道
最高獎勵3000元
本次大賽面向國內外專業攝影師以及攝影愛好者開放,年齡、性別、職業不限。作品重點聚焦2019年來重慶中心城區建設提升的步道。
根據賽程安排,本次大賽分為「作品徵集、專家評選、發布結果」三個階段:
●即日起至11月28日為作品徵集階段,投稿郵箱scbdsyds@163.com;
●11月28日至12月25日將由專家評委團隊對徵集作品進行初評、複評和終評;
●12月31日對外發布獲獎名單。
大賽設一等獎1名,獎金3000元;二等獎3名,獎金2000元;三等獎6名,獎金1000元;優秀獎60名,獎金200元。所有獲獎作品都可獲得榮譽證書。
禮嘉步道。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想更加深入了解山城步道建設情況的朋友注意啦!大賽啟動後,主辦方將通過自願參與和邀請參與的方式成立「發現山城步道之美」特攝團,組織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們走進特色山城步道,感受濱江步道、街巷步道、山林步道的建設成效,全景式呈現山城步道之美。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本次大賽是希望進一步展示重慶打造重慶特色步行系統取得的突出成效,記錄山城步道建成後給城市形象提升、百姓工作生活等方面帶來的新變化、新面貌,彰顯山城步道宜行、宜遊、宜學、宜賞的特色功能,使「山城步道」特色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17條步道已開工13條
136公裡山城步道主體基本建成
重慶是一座山水之城,有著獨具特色的自然山水城市風貌。而穿梭在綠水青山間的山城步道,不僅是重慶市民生活、出行、遊憩的重要通道,更是傳承歷史人文、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空間載體。
市民在虎頭巖步道散步。鄒樂 攝
2019年,重慶市啟動了中心城區的山城步道建設,規劃布局60條山城步道,總長度約1207公裡。其中,街巷步道31條467公裡、濱江步道20條466公裡、山林步道9條274公裡。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總體工作安排,2019年到2022年,將建設17條約353公裡山城步道。其中,街巷步道11條,濱江步道3條、山林步道3條。目前,17條重點特色山城步道中,現已開工建設13條,基本建成約136公裡。
今年有7條167公裡山城步道納入重點民生實事和市級重大項目,截至目前,有3條已開工建設,分別是重鋼步道、南山步道、沙磁步道(其中沙磁步道已建設完成),另外4條正在抓緊推進前期工作,分別為盤溪河步道渝北區段、鴻恩步道、江北城步道、西南大區步道,力爭近期開工建設。
沙磁步道川外小鐵路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參賽細則
①作品表現形式不限。彩色、黑白均可,單幅、組照(4-8幅)不限,組照作品按一幅計算,可新舊對比,不限制拍攝器材。
②參賽作品必須保留Exif數據,不得在作品上添加任何文字、邊框、符號等元素,否則按廢片處理,可以裁剪、旋轉、去除CCD或COMS上的灰塵汙點。不能改變原始影像或進行電腦創意,文件不能進行合成、添加、挖補等大幅度的技術處理,僅可做色彩、色調、亮度、反差、色階和飽和度等適當調整。
③同一作者參賽作品總共不得超過5幅(組),一律以電子文件JPG格式投送,每幅作品大小在3-10M,長邊不得低於3600像素,組照每組單獨建一個子文件夾並排序;參賽作品須註明:作品標題、作者姓名及拍攝地點、聯繫電話、簡要說明等內容,作品以文件夾打包形式進行投稿,文件夾命名為「姓名+手機號碼+作品主題」。所有作品打包發送到指定郵箱。不接收在線、離線和不打包投稿。
④投稿者必須是作品的原始人,擁有作品獨立、完整的著作權,並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作品涉及的肖像權、名譽權、著作權等引發的法律後果及責任均由參賽者本人承擔,主辦方不承擔由此引發的一切法律後果。
⑤主(承)辦單位有權將本次大賽參賽作品用於展覽展示、宣傳海報、印刷出版書刊畫冊,在各類媒體登載,且不再另付稿酬。
⑥凡投稿者,均視為同意並遵守以上條款。被書面舉報並查實有悖上述徵稿要求的作品,取消參賽資格,同時收回榮譽證書和獎金。
⑦主辦方對本次攝影大賽具有最終解釋權。
掃描圖中的二維碼
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進入H5
記錄美麗的山城步道吧
公益多一點
吃得禮貌
食堂排隊用餐,餐館有序用餐。養成餐前洗手習慣,不勸酒、不抽菸,不划拳、不喧譁,不反覆挑菜揀菜,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大家都在看
來源:重慶發布
文字:代婧靚
原標題:《山城步道「拍了拍」你的鏡頭,快送它C位出道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