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Android手機的實際體驗而言,「不服跑個分」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認的是它能以最快速且直觀的方式展現手機理論性能的方式,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和其他機型的對比。畢竟,不是所有用戶都有時間和條件去賣場真實體驗每一款感興趣的手機。下面,我們就從跑分軟體的分類,對媒體們常用的跑分APP加以介紹吧。
————綜合跑分類APP————
如何快速判斷多款手機之間綜合性能的強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它們在綜合跑分類APP中的成績,而安兔兔和魯大師,就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跑分軟體之二。
安兔兔評測
所需權限:電話、簡訊、相機、存儲空間、讀取手機識別碼
安兔兔評測提供了鑑別手機真偽、壓力測試和功能測試(電池耗損、屏幕壞點等)等功能,但其最為核心的還是對手機綜合性能的考量,點擊APP界面上方的「立即測試」,待下載安兔兔3D測試資源後就能進行跑分了。
安兔兔評測的成績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總成績、CPU、GPU、UX和MEM。其中,總成績就是我們拿來和其他手機比對的數據,自然是越高越好。CPU和GPU分別考察的是處理器的運算和3D遊戲性能,MEM體現內存和快閃記憶體性能,而UX則是用戶體驗測試。UX測試包含數據安全,數據處理,策略遊戲,圖像處理、界面延遲測試、網頁渲染測試和二維碼掃描測試等內容,系統優化層面的權重較高,所以也最容易成為「注水」拔高總成績的對象。
為了便於大家比較,筆者整理了在售Android手機處理器在安兔兔跑分中的TOP10以及它們的具體分數,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和自己的或打算入手的手機對比一番。
安兔兔和魯大師這類綜合性跑分APP都集成了各種廣告和推送,魯大師甚至還會修改鎖屏界面。因此,如果你還不想卸載它們,記得在APP的設置選項中關閉這些臃腫功能的入口。此外,安兔兔和魯大師每一次大的版本升級(如安兔兔V6→V7)都會改變測試內容,從而對成績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而失去可比性。因此,跑分對比的前提,就是跑分APP的大版本一致。
魯大師評測
所需權限:電話、簡訊、位置信息、相機、讀取手機識別碼
魯大師評測提供了性能評測、體驗評測、AI性能評測(即下文的AIMark)、VR評測和HTML5評測,其中性能評測是其核心考核項目,首次運行還需要下載測試專用的數據包。和安兔兔相似,魯大師的性能評測同樣被細分為了總成績、CPU、GPU、內存和存儲四個部分,只是它將體驗和瀏覽器測試單獨提出來作為兩個額外的測試項目,所以總成績的參考價值更高,至於其他項目的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跑跑看。
需要注意的是,魯大師評測裡的廣告較多,很多特色功能都會誘導你再安裝其他APP。所以在評測完成後建議直接卸載,避免其在後臺浪費更多資源,而下面則是魯大師評測排行榜。
————CPU跑分類APP————
細心的朋友不難發現,綜合跑分類APP似乎不夠嚴謹,比如驍龍675的定位明明低於驍龍710,但它在安兔兔跑分中的總成績卻比驍龍712還要高。因此,如果你非常在意CPU或GPU的單項成績,還是需要依靠更加專業和精準的APP加以測試。
GeekBench 4
所需權限:簡訊
GeekBench 4是最專業且跨平臺的處理器評測軟體之一,其測試處理器過程中的負載都是仿照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而定製的,這些負載測試利用複雜的設計,可避開內存和系統等其他軟硬體的影響,從而可最大限度還原CPU的真實性能。在最新版本的GeekBench 4中還加入了針對GPU的運算跑分,但在參考價值上就沒有其CPU測試具備說服力了。
運行GeekBench 4需要手機處於聯網狀態(記得賦予該APP聯網權限),否則將提示無法連接伺服器而拒絕執行。
通過GeekBench 4的跑分對比,我們不難分析出驍龍675反超驍龍7系的原因——驍龍675的CPU架構為Kryo 460,是基於Cortex A76內核「魔改」而來。作為對比,驍龍7系所用的Kryo 360架構都是從Cortex A75魔改而來,所以它們單就CPU一項而言自然要處於下風。
小提示:考察CPU性能的基準APP還包括BaseMark、JetStream、Octane和Speedometer等,只是它們在國內沒什麼知名度,本文就不再贅述了。
————GPU跑分類APP————
隨著各種手遊大作的興起,智慧型手機GPU性能的權重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如果你更在意遊戲體驗,在同價位的手機之間,優先挑選GPU子項分數更高的產品準沒錯。
3DMark
所需權限:簡訊、存儲空間
3DMark是PC上大名鼎鼎的基準測試軟體,作為它的Android版自然也是可靠的保證,首次安裝運行該APP時需要下載數據包。3DMark目前主打的測試項目為Sling Shot Extreme,可選以Vulkan或OpenGL ES3.1的API運行,包括多個渲染目標、實例化渲染、統一緩衝區和變換反饋,測試包含大面積照明和景深,並使用計算著色器來獲得後處理效果。
考慮到手機屏幕解析度存在720P、1080P、2K和4K的差異,而解析度越高對GPU渲染的壓力也就越大,同款處理器的手機之間屏幕解析度越低跑分越高,非常不公平。因此,運行3DMark時推薦選擇「Unlimited」(離屏)測試,該模式下3DMark能無視解析度對性能的影響而跑出更加真實的分數。
3DMark默認測試的時間較長,如果你想縮短等待時間,可以點擊APP主頁右上角的圖標進入設置界面,取消「包含演示」的勾選即可。
3DMark
從對比來看,麒麟家族處理器的GPU在OpenGL ES3.1 API接口下的性能要普遍弱於同級別的驍龍家族,但在Vulkan API接口下的性能則非常搶眼,比較意外的是作為新品的驍龍675,其GPU性能甚至還不如驍龍660。可見,如果你更喜歡玩遊戲,主流價位還是搭載驍龍7系的手機更值得選。
VRMark
所需權限:電話、簡訊、存儲空間、讀取手機識別碼
雖然最近一年來VR的熱度大減,但這並不妨礙它是手機「硬體殺手」的事實——沒有強悍的CPU和GPU組合很難駕馭未來的VR大作。和3DMark一樣,VRMark同樣來自Futuremark,也是Android上最權威的VR性能基準測試軟體,首次安裝運行時需要下載數據包,然後點擊界面上的運行按鈕就能等待成績出爐了。
Amber Room是更具前瞻性的VR測試項目,建議以此為準
Futuremark官網並沒有VRMark的資料庫,而小編以前也沒有刻意測試過這個項目,所以暫時無法提供相關的排行信息。但從驍龍710在Amber Room測試才能跑出20fps的成績來看,想要流暢運行至少需要麒麟980或更高級別的處理器支持。
GFXBench
所需權限:簡訊、相機、存儲空間
在智慧型手機領域,GFXBench的影響力甚至要在3DMark之上,其最新的版本為GFXBench 5.0,同樣支持OpenGL和Vulkan兩種API,在霸王龍、曼哈頓、Car Chase的基礎上新增了High Tier和Normal Tier模式下的全新測試場景Aztec Ruins,測試時建議選擇離屏模式。
可惜,GFXBench在國內沒有伺服器,無論是登錄官網下載還是運行GFXBench安裝數據包都需要修改VPN才能繼續,所以不建議普通用戶嘗試。GFXBench的測試排名和3DMark相似,只是驍龍675的成績終於可以無限接近於驍龍660了。
————辦公和續航類APP————
手機跑分越高代表理論性能越強,但這並不代表它的「生產力」更高,在運行辦公類APP時系統層面的優化更加重要。如果你經常在手機上編輯文檔、視頻,處理郵件和其他工作事宜,PCMark的成績參考價值會更高一些。
PCMark
所需權限:簡訊
沒錯,PCMark也是來自Futuremark,其目前主打的測試項目為「工作2.0」(需要下載數據包),包含網頁瀏覽、視頻編輯、編輯文檔、圖片編輯和數據操作幾個部分,可以充分調用手機軟硬體的資源,CPU和GPU絕對性能的權重有所降低,所以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一款手機在日常辦公中的潛力。
PCMark同時還提供了續航測試功能,限制好手機屏幕亮度,將手機電池充到80%以上就能運行,該APP會反覆運行工作2.0中的測試項目直至手機電量降低到20%,根據電消耗量和實際運行的時間,推算出這款手機的理論續航成績(最好晚上睡覺前測試,早上睡醒正好查看成績)。
可惜,PCMark的續航測試存在很多Bug,測試期間非常容易被手機的消息通知、省電機制(如後臺清理)、低電量提醒、待機熄屏等功能打斷,哪怕將PCMark添加到鎖屏保護和清理內存白名單也難以避免。
————快閃記憶體性能評分軟體————
在手機領域,雖然SoC越來越強,內存和存儲空間越來越大,攝像頭都能拍月亮了,但就存儲性能而言,卻始終是其綜合表現的最大短板。目前手機圈流行的快閃記憶體主要以eMMC5.1、UFS2.1單通道、UFS2.1雙通道和UFS3.0為主,我們可以通過AndroBench對其性能進行量化對比。
AndroBench
所需權限:簡訊
AndroBench是一款容量很小卻很強大的快閃記憶體性能基準測試軟體,在手機安裝後我們只需點擊「Run ALL Benchmarks」按鈕,等待1分鐘左右就能測試完畢。這款APP的測試項目包含順序讀寫、隨機(4K)讀寫和資料庫性能,讀寫測試的單位為MB/s,數字越高越好,而資料庫測試單位為s,數字越低越好。
手機快閃記憶體分類
在新款手機常用的快閃記憶體中,eMMC5.1的性能最低,它經常與驍龍4系、驍龍6系、驍龍7系、麒麟6系、麒麟7系、聯發科Helio P系列搭配,主要定位在2000元價位以內的主流市場;UFS2.1根據通道數量的不同,性能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單通道UFS2.1主要和驍龍7繫結合,定位中高端,雙通道UFS2.1主要和驍龍8系、麒麟9繫結合,定位高端;作為最頂級的UFS3.0,在2019年Q1才剛剛量產,它是驍龍855的夢幻裝備,暫時僅被三星Galaxy Fold和一加7系列所獵裝。相同的快閃記憶體,根據NAND顆粒(如MLC、TLC、QLC等)和容量不同,其讀寫速度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情況下相同快閃記憶體顆粒時是容量越大性能越強。
————AI性能評分軟體————
從「先拍照後對焦」到「3D面部建模捏臉」,從「語音助手」到「智能識圖」,AI在手機上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多。對於消費者來說,要想辨別市面上各色手機的AI性能,僅僅依靠使用體驗來判斷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目前很多AI運用都基於算法底層,很難直接感受到。這時候,讓AI性能「有分可查」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AIMark
所需權限:電話、簡訊、存儲空間、讀取手機識別碼
AImark是魯大師評測的一個子項分支,可以獨立下載單獨的測試APP,如今已經升級到了2.0版。AImark2.0沿用了成熟的Inception V3、ResNet34神經網絡模型,取消VGG16,新增SSD、DEEPLABV3+測試項。首次運行AIMark時需要聯網並下載數據包,然後該APP就能自動完成測試流程並給出最終的得分。
安兔兔AI評測
所需權限:電話、簡訊、相機、存儲空間、讀取手機識別碼
和AIMark相比,安兔兔AI評測更加注重AI在實際應用中的效率,它的評測分別針對圖片分類以及對象識別。其中圖像識別分類是基於Inception v3神經網絡進行,測試200張圖片的類別,而對象識別是基於Mobilenet ssd神經網絡進行,測試數據為一段600幀的視頻。在安兔兔AI評測中,麒麟系的處理器跑分明顯偏低,而安兔兔官方暫時還未發布該APP的跑分排行,所以筆者只能從CFan評測過的手機中加以對比。
AI Benchmark
所需權限:簡訊、存儲空間
AI BenchMark在國外用戶非常認可的一項AI跑分軟體,它使用了包括MobileNet -V1、InceptionV3、Resnet - V1等在內的9種神經網絡模型進行測試。具體項目包含2個物體識別分類、2個超解析度,其餘是人臉識別、圖像去模糊、語義圖像分割、圖片增強和內存極限測試。
小結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對Android平臺中常見的跑分軟體有了直觀的認識。跑分只是量化手機理論性能的一種手段,它並不能反映手機真實的使用體驗(如操作流暢度、發熱控制等),因此它只能作為我們選購手機時的一個參考,在品牌知名度、設計、配置和功能相近的前提下,跑分越高的手機自然就越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