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標誌著廣東省新一輪高考改革正式啟動。
新高考的正式實施,使得傳統高中學校不得不面臨從教育理念到課程結構,從教學內容、實施方法到管理機制等多方面的挑戰,如何轉變育人觀念、如何變革管理架構、如何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成為當前高中校長們思考的重點。
2019年4月28日,由廣東省清遠市教育局主辦、清遠市第二中學和銘師堂教育升學e網通事業部承辦的「清遠市新高考背景下教學實踐應用專題培訓會」在清遠二中報告廳盛大召開。來自清遠市的百位教育系統領導、高中校長和副校長,與浙江、山東等地的新高考專家匯聚一堂,共研學校升級,共迎高考改革。
清遠市委教育工委書記、黨組書記、局長張玉蘭,清遠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院長鄧溯明、副院長李雄飛,清遠市第二中學校長朱活強,銘師堂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中心主任王健,銘師堂教育廣東省分公司總經理盧巍等蒞臨現場。
鄧溯明院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廣東剛剛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如何做好選課走班、生涯教育、教學管理、教師培訓等工作,將成為清遠市高中教育的一大挑戰。此次培訓會邀請到浙江、山東等新高考先行試點區的專家來做專題報告,可謂是一場「及時雨」,相信可以幫助高中校長們更好地理解新高考改革方案,更積極地應對學校教學實踐方面的變革。
高中學校或將面臨「洗牌」
新高考改革政策已經為高中學校明確了改革目標,如何在自身學校的情境中動員各種力量落實改革方案,對校長們的辦學理念、教育情懷、課程領導力和規劃執行力都提出了考驗。
「校長們的壓力是巨大的,新高考改革後高中學校或將面臨『洗牌』,做得好的學校可以實現彎道超車。」浙江省政府副總督學、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原主任繆水娟認為,高考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學校還是應該重視和研究課程,回歸課程標準進行課程改革,依據實際情況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學校承擔著「提供選擇、教會選擇」的雙重任務
新高考改革賦予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學校就自然而然需要承擔起「提供選擇、教會選擇」的雙重任務,這倒逼學校對教學組織方式做出變革,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學生不會選擇,學校必須通過生涯規劃幫助學生確立合理目標;學生不知道選擇什麼,學校要提供多樣化課程滿足個性化發展;選擇之後如何組織教學,學校就必須探索走班教學模式。
浙江省柯橋中學副校長徐建明指出,選課數據統計分析是一項浩大工程,柯橋中學依靠網際網路技術與人工校準,進行選科組合匯總、班級組建、完成排課等工作,並儘量保證學科教學對象的穩定性、公平性和均衡性,選課後的教師考核與評價也需適時而變。
銘師堂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中心主任王健認為,選科方案要「以終為始」,即從人生理想出發,反推職業目標、大學專業目標,最後選擇與專業相對應的學科。他指出,廣東新高考實施「3+1+2」方案,學生需要面對12種選科組合,選出適合的組合方案難度很大,只有站在生涯規劃的大視野下才能真正做好。
山東省昌樂二中副校長馮建會也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強調,生涯規劃包括認識學業、認識自我、認識專業、認識職業四個部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只片面的考慮「選科」這其中一個環節。
藉助網際網路力量,可以緩解學校資源配置的部分壓力
當傳統的文理分科變為選課走班,學科教師不足、生涯規劃教師缺乏、教師不足等問題也會一一凸顯。連南民族高級中學校長朱國河認為,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實現學校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教育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校資源配置的壓力。
清遠市第二中學校長朱活強則從初升高銜接教育和假期學習分享了自己對於新高考改革的思考。
實踐操作深化應用
理論學習能革新思想,實踐操作則將深化應用。
銘師堂教育生涯規劃專家團隊從新高考背景出發,闡釋了生涯教育的理論體系和學校落地情況,並結合旗下產品升學e網通,對學校生涯規劃整體解決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讀。
會議最後,銘師堂教育廣東省分公司總經理盧巍致閉幕辭。他表示,本次培訓會結合浙江和山東的智慧,來謀清遠市教育的變革。雖然會議即將結束,但清遠市的高中教育將迎來一個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