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鄧軍淨虧損3.45億港元!這已經是香港迪士尼連續第三年錄得巨額淨虧損的記錄。這也意味著香港迪士尼通過擴建計劃以實現重回盈利之路將變得任重而道遠。
競爭對手、文化差異、營運能力……對於香港迪士尼來說,如何為園區帶來持續的影響力並變成遊客的「依賴」,仍是其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香港旅遊業以及內地赴港遊客人數雙雙出現持續回暖的跡象。香港迪士尼應把握這一機遇,及時調整自身的運營和管理策略,以實現重返盈利之路的目標。
2017財年淨虧3.45億港元
2月20日,香港迪士尼樂園(以下簡稱:香港迪士尼)發布2017財年業績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為止的財政年度,香港迪士尼業務收入為51億港元,較去年上升8%。未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為9.14億港元,較去年躍升28%。不過,折舊及攤銷按年增加40%至12.42億港元,令全年淨虧損增至3.45億港元。
對此,香港迪士尼解釋稱,「鐵甲奇俠飛行之旅」和「迪士尼探索家度假酒店」在2017財政年度相繼落成,以及新階段擴展計劃的展開,導致相關的折舊及營運開支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迪士尼2016財年虧損1.71億元,主要也是受到新項目折舊和營運開支,以及擴建項目折舊影響。
儘管樂園的擴張計劃使得香港迪士尼連續出現巨額的淨虧損,但香港迪士尼仍在雄心勃勃地推進其後續的擴展計劃:第二個漫威主題遊樂設施的部分細節日前已經對外透露;2018至2023年,每年都會推出包括漫威主題園區在內的全新娛樂措施和娛樂體驗。
上海那個迪士尼比香港強?
隨著上海迪士尼的開業,近年內地遊客到香港迪士尼的人數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其尤以上海迪士尼的2016年當年內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反觀上海迪士尼,其在開園之後的遊客數量和營收持續呈現出增長的態勢,並且得到了華特迪士尼的點評讚揚。
早在2016年底,華特迪士尼就對上海迪士尼有望在2017財年「更接近實現盈虧平衡」給予厚望。2017財年,在華特迪士尼交出的淨利潤為89.8億美元的漂亮財報中,上海迪士尼可謂功不可沒。
該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2017財年,華特迪士尼樂園和度假區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至47億美元,全年營收同比增長8%至184.15億美元。國際市場增長得益於巴黎迪士尼樂園和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出色業績。
華特迪士尼財務長克裡斯汀·麥卡錫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在巴黎迪士尼和上海迪士尼的增長的帶領下,我們的國際運營業績持續提升……上海迪士尼的運營收入增長來源於其增加的客流量,以及小部分來自其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較低的市場營銷成本。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在其第一個完整運營財年獲得了運營收入,輕鬆超過了我們對其首個財年實現收支平衡的預期。
無獨有偶,來自上海市信息中心發布的《上海迪士尼項目對經濟社會發展帶動效應評估》報告也顯示,上海迪士尼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各方預期。迪士尼樂園開園首年(2016年6月16日至2017年6月15日)遊客接待數超過1100萬人次。
實際營運出了「大問題」?
對於香港迪士尼和上海迪士尼出現「冰火兩重天」這種截然不同的現象,很多業界人士的看法不盡相同。剔除園區面積、遊樂設施有限、香港旅遊市場整體低迷等諸多客觀原因外,有業界人士認為,在文化深度、實際營運等方面,香港迪士尼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已經出現了問題。
實際上,持續不斷地擴建嶄新的遊樂設施和娛樂體驗,有助於主題樂園吸引新增及重訪旅客,從而刺激遊客的消費。主題公園均屬偏重資產投資的項目,新階段擴展計劃導致相關的折舊及營運開支,一般都會佔據前期的較大成本。
不過,短期虧損對於一個主題公園來說,並非是致命的。如果一個主題樂園的運營能力足夠強大,其在數年內依靠強勁收入實現整體淨盈利並非難事。因此,運營能力的好壞將是考驗一個主題公園成敗的重要因素。
有業內分析認為,在剔除折舊攤銷息稅等費用後,香港迪士尼真實盈利數據仍然不堪。因此,香港迪士尼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羸弱的營運能力。
香港迪士尼2017財年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9.14億港元,換算出的息稅攤銷前利潤率為17.9%,不僅遠低於國內的幾家主題公園,甚至還低於國外幾家業績同樣低迷的迪士尼樂園。通過低迷息稅攤銷前利潤率,大致可推斷出香港迪士尼運營中的人工費用、廣告宣傳、能源成本等支出過於龐大。
有業內分析人士直言不諱地表示,儘管2017年香港旅遊業的整體環境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幹擾,但是,香港迪士尼在實際運營中出了大問題可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僅未能有效地控制成本費用,在吸引更多香港本地和國際遊客方面,香港迪士尼的表現也乏善可陳。
反觀上海迪士尼,2016年正式開業後不久,為了吸引更多上海當地和周邊地區的遊客,上海迪士尼曾分兩次推出了季卡。購買季卡的遊客可以在指定時間內無限次入園遊玩,這也成為帶動上海迪士尼遊客人次的一大手段。在一些論壇和類似大眾點評這樣的網站上,有一些遊客表示,買到季卡以後,已經入園十幾次。
此外,在文化深度方面,香港迪士尼無論是餐飲還是演繹、園區及酒店的裝飾等,都高估了中國內地遊客及香港本地遊客對美國文化的迷戀程度。缺乏融入中國本土元素的文化深度,香港迪士尼發展受限,遊客重遊率很低。
而上海迪士尼在設計之初無論是在餐飲還是演藝、園區及酒店的裝飾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國元素,目的就是將上海迪士尼打造成「原汁原味迪士尼,別具一格中國風」。
未來的發展之路,在哪?
儘管香港迪士尼的淨虧損持續擴大,但香港迪士尼也並非沒有發揮潛力的餘地。
隨著亞洲收入水平提高,娛樂消費意願增加的中產階層在不斷崛起。此前,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研究顯示,到2020年,中國的中產階層將達到7億人。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則顯示,預計到了203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將佔總人口的70%。再加上東南亞和印度這兩個國家,亞洲中產階級的總體人數還是非常可觀的。
值得關注的是,內地遊客受內地經濟持續向上、香港旅遊環境改善等因素影響,近期香港旅遊業已經開始出現持續回暖的跡象。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的數據顯示,2018年元旦3天假期共有約106萬人次內地旅客進出香港。同時,親子遊家庭團越來越多。
驢媽媽旅遊網的數據也顯示,2017年12月內地遊客出遊香港的總人次預計為去年的1.8倍,出遊高峰集中在聖誕節到元旦這一周,而北上廣深等多個城市的市民赴港遊熱情較高。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隨著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今年相繼落成,日後內地旅客會有更多途經來港旅遊,出行更加方便。他預計,無論是個人遊還是跟團遊的旅客人數今年都會有不少增長。
香港迪士尼的統計數據顯示,踏入2018財年首季,入場人次錄得雙位數增長。
從主題樂園的行業屬性來看,人工的邊際成本會隨著樂園規模擴大而下降。但前提是,當樂園規模擴大時,需要有足夠的客流量和現金收入。
那麼,香港迪士尼的未來出路到底在哪裡?
有業內分析認為,除了要增加新的娛樂項目、進一步控制成本支出和融入更多的中國元素外,香港迪士尼還應該積極調整經營策略,通過實施價格優惠、舉辦節慶活動(尤其是一些帶有華人傳統性質的節慶活動)、加大廣告力度等方式對自身的各類業務展開促銷,吸引更多華南地區以及華南地區以外的內地遊客。
此外,在管理方面,在旅遊客流低谷期,決策者應該把部分人力資源從客流下降顯著的業務部門調入客流下降相對較小的業務部門。
在旅遊客流高峰期,決策者應該視樂園超載程度適當減小促銷力度,乃至停止促銷,同時把經營重點轉向為入園遊客服務方向。此時,通過業務部門間人員調配、使用實習生等方式保證為入園遊客服務的崗位人力充裕;通過調整價格政策確保不入園市民和遊客、入園遊客共享的遊憩設施優先為入園遊客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