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原名明清祭壇,是明清皇帝每年農曆二八月祭祀「土神」、「糧神」的地方。1925年孫中山逝世時,他的棺材停放在花園裡的禮拜堂(現在的中山堂)。1928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公園。目前,公社的祭壇、禮拜堂、神廚、神龕、屠宰亭、祭壇牆、祭壇門等建築一應俱全。花園裡的社區祭壇是國內唯一剩下的祭壇,分為內壇和外壇。在內壇中間,罈子鋪有五種顏色,即中黃色、東綠色、南紅色、西白色和北黑色。中央埋藏主巖,又稱江山市石。公園內古柏602隻,其中遼古柏7隻,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內壇東南角外有槐樹和柏樹的奇蹟。
公園的主要建築是社會祭壇,它位於軸線的中心,壇是方形的,是漢白玉的三層平臺,祭壇用五色土鋪成:中黃色、東綠色、南紅色、西白色和北黑色,全國上下都稱讚,表達了「天下非王地」的含義,象徵著土、木、火、金、W這五種元素。祭壇中央有一根方形的石柱,名叫「社會的主石」,又稱「江山之石」,象徵著「江山的永恆穩定」。祭壇四周有四色琉璃牆,東藍、南紅、西白、北黑,兩邊各有一扇白玉門,顯得格外莊嚴。祭壇北邊的「祭堂」,又稱「享樂殿」或「祭祀廟」,是一座五寬三深的木製建築,它有黃色的琉璃瓦,單簷屋頂,白色的石梯,沒有天花板,梁和拱門,繪畫和印章暴露,這是明代建築中保存最完整的。1925,孫中山的棺材停在這個大廳裡,接受各界人士的哀悼。1928年,馮玉祥領導下的北平市特別市長何其功等愛國者提出並主持了中山堂的更名。大廳後門兩旁有72個鍍金和鍍銀的戟子,所以叫戟,當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他們搶劫了所有的戟。祭壇外面,還有附屬的建築,比如西南部的神竹、神竹和屠宰場。長慶花園位於沙雞壇東側,內置假山、花棚、花壇和盆景。其中,有松柏角池亭、拋壺亭、玉軒等景點。西唐花塢是種植各種珍貴花木的溫室。
一些古老的建築也被從公園裡搬走了,在唐化武以西,著名的「蘭亭亭」和「蘭亭八柱」原是圓明園40景之一,於1917年搬遷。亭是藍色屋簷和瓦片八角的頂點,中間的石碑上刻有乾隆帝的「蘭亭」詩。這八根柱子上刻有王羲之的蘭亭柱,是歷代書法家抄襲的,它們是珍貴的石雕。1915年,始建於紅禮寺的西禮亭從清朝禮部官門遷出,這是一個文武官員和外國使節從全國各地訪問皇帝實踐儀式的地方。
今天先寫到這,《關於北京中山公園旅遊景點的真相…看完,有一種想去旅遊的衝動!》原創不容易啊,每一個字都是辛苦的付出,大家的真心點讚是小編不斷前進的動力,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