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梁啓超」
少年有少年最初的小小夢想,年少也有年少必經的跌撞路途。而少年自有少年強,不負年少,心似朝陽。
梁啓超先生的一句「少年強則國強」,不知道在當代青年學子的耳邊盤旋了多久,然而,只有當我們長大之後,真正地讀懂了梁啓超先生,才會漸漸懂得何謂「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的內涵。
接下來,就來近距離地看看梁啓超先生的故事吧。
先生易於接受新思想,「舉人弟子,秀才先生」,用「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現代的人格
梁啓超出生於書生世家,他從出生開始,就在家人的期望下勤奮學習,12歲中了秀才,16歲中了舉人,被一度稱為天才少年。
在他17歲的時候,遇到了比他大15歲的秀才康有為,由於康有為見多識廣的淵博知識以及不同於他以往所接觸到的各種思想說法,梁啓超憑著內心一股子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懷,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科舉仕途,選擇從師康有為,也正是從這刻起,他從以前的為功名讀書轉變為了為愛國讀書。
先生之言論,如「大海潮音,作獅子吼」,如「冷水澆背,當頭一棒,日盡失其故壘,惘惘然不知所從事,且驚且喜,且疑且懼」。
這是梁啓超在《十自述》裡回顧拜師康門這段歷史時寫下的話,可見他所受到的震動有多大,要知道康有為的思想在當時是被許多人所不認同的,可梁啓超卻能接受,並能得到很大的啟發和感悟,可見他思想開放,善於變通,容易接受正能量的思想,而不是一個「死讀書」的書呆子。
先生愛國的情懷,理性的認知,一篇《少年中國說》給予青年力量
「他是舊時代的士大夫,他是新時代的啟蒙者。」這是歷史對梁啓超先生的評價,梁啓超先生一生都心似朝陽,全身都充滿著正能量,特別是那篇流傳了上百年的名篇——《少年中國說》。
其中那段物象的描述,「紅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來日方長」,一番恢弘壯闊的博物景象,寄予了先生的一腔深情與情感,讀來令人心潮澎湃,充滿力量。
在今天,《少年中國說》不該僅僅只是一篇能夠讓人朗誦的文章,應該是在經過了年少的跌跌撞撞之後,獻給長大後的少年們的座右銘。
品讀先生「多變」的一生,感悟少年自有少年強,不負年少,心似朝陽
可以說,當代的廣大青年學子們每一天都是在堅持與放棄的矛盾之間掙扎著努力學習,也許努力了並不能夠成為像那些歷史偉人一樣的人物,但是,至少努力以後,無論結果好壞,都能夠心安理得地面對自己曾經的年少時光。
因此,當年少的你還在堅持與放棄之間苦苦掙扎著要不要努力的時候,不妨去看看梁啓超先生「多變」的一生,相信能夠給你一些學習的動力的!
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